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欧冠+”客户端   
 网上投稿 广州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从味道好到产业优,一碗酸汤“走”出凯里山乡
更新时间:2024/7/30 11:11:44    来源:新华社

  在路边餐馆,食客们围坐在一盆酸汤前大快朵颐;在生产加工基地,上千个酸汤坛子依次排列;在田间地头,西红柿、辣椒、木姜子等酸汤原材料茁壮成长……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酸汤的痕迹随处可见。如今,这份传承千年的美妙滋味“走”出凯里山乡,用好味道征服各地食客,也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晌午时分,在凯里市巴拉河沿岸的平乐村季刀苗寨,酸汤香气已经从农户的灶台上飘起。长久以来,凯里人的饮食“无酸不欢”。这份对酸汤的依赖和偏爱,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平乐村副主任黄志思说,凯里人几乎每天都要吃酸汤煮的食物,也会在劳动后喝酸汤缓解疲劳。

  作为凯里人的“心头好”,酸汤经历从地方小吃到广为人知的历程。吴笃琴是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从事酸汤产品经营。20世纪80年代,她在凯里街边开了一家路边摊,主要售卖炒菜,附赠一碗酸汤。

  “当时觉得酸汤只是我们的土菜,所以免费给客人吃。后来发现很多外地客人来我这里,点名要吃酸汤。”她说。

  像吴笃琴一样发现酸汤推广潜力的凯里人不在少数。黄志思说,季刀苗寨每年迎来不少中外游客,他都会准备酸汤招待。有的客人不光自己吃,还要打包带回家乡。口耳相传之下,凯里酸汤逐渐从“家味道”变成大众口味。

  想让酸汤传得更广,保持口味稳定是难题。在传统农家发酵过程中,菌群和所处环境不同会导致酸汤味道存在差异。为了酿制口味稳定的酸汤,吴笃琴的公司同高校合作,研发改进酸汤发酵技术并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已完成技术攻关。现在,无论是顾客还是外省商户,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烹饪出地道的凯里酸汤。

  截至2024年1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酸汤产业已注册商标400余个,涉及约1600家餐饮店,遍布全国62个城市。同时,酸汤火锅底料、酸汤粉、酸汤饮料等酸汤产品借助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地送上各地食客的餐桌。

  蓬勃发展的酸汤产业,也带动了凯里乃至黔东南州的经济发展。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乡村小路,随处可见经营酸汤菜品的餐馆或小摊。据专家粗略估算,整个黔东南州的酸汤餐饮从业者超过15万人。

  酸汤,正成为凯里农民的致富渠道。“凯里酸汤是很讲究的,要用我们本地产的西红柿、辣椒、木姜子等作为原材料,不然口味就会不对。”吴笃琴说。

  在凯里市舟溪镇新中村,这里有60亩的酸汤原料基地,里面种植着52个西红柿品种和5个辣椒品种。在政府的支持下,这里正在建设酸汤原料产业示范点。

  “不担心销路,我们直接跟企业签订单,由企业进行收购。”基地负责人潘晓正说。得益于酸汤产业的发展,一些企业直接联系种植基地,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保障自身的食材供应,也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

  新中村的酸汤原料种植产业,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基地工作的村民蒙金华告诉记者,在这里务工,一个月就能有3000元左右收入,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我们公司以前一年只能生产1吨酸汤,现在一年能生产1万吨,以后还会增加。”提起未来,吴笃琴充满信心。有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和量身打造的科技成果,凯里酸汤产业“走”出山乡的底气更足、脚步更稳。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从味道好到产业优,一碗酸汤“走”出凯里山乡
    2024/7/30 11:11:44    来源:新华社

      在路边餐馆,食客们围坐在一盆酸汤前大快朵颐;在生产加工基地,上千个酸汤坛子依次排列;在田间地头,西红柿、辣椒、木姜子等酸汤原材料茁壮成长……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酸汤的痕迹随处可见。如今,这份传承千年的美妙滋味“走”出凯里山乡,用好味道征服各地食客,也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晌午时分,在凯里市巴拉河沿岸的平乐村季刀苗寨,酸汤香气已经从农户的灶台上飘起。长久以来,凯里人的饮食“无酸不欢”。这份对酸汤的依赖和偏爱,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平乐村副主任黄志思说,凯里人几乎每天都要吃酸汤煮的食物,也会在劳动后喝酸汤缓解疲劳。

      作为凯里人的“心头好”,酸汤经历从地方小吃到广为人知的历程。吴笃琴是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从事酸汤产品经营。20世纪80年代,她在凯里街边开了一家路边摊,主要售卖炒菜,附赠一碗酸汤。

      “当时觉得酸汤只是我们的土菜,所以免费给客人吃。后来发现很多外地客人来我这里,点名要吃酸汤。”她说。

      像吴笃琴一样发现酸汤推广潜力的凯里人不在少数。黄志思说,季刀苗寨每年迎来不少中外游客,他都会准备酸汤招待。有的客人不光自己吃,还要打包带回家乡。口耳相传之下,凯里酸汤逐渐从“家味道”变成大众口味。

      想让酸汤传得更广,保持口味稳定是难题。在传统农家发酵过程中,菌群和所处环境不同会导致酸汤味道存在差异。为了酿制口味稳定的酸汤,吴笃琴的公司同高校合作,研发改进酸汤发酵技术并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已完成技术攻关。现在,无论是顾客还是外省商户,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烹饪出地道的凯里酸汤。

      截至2024年1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酸汤产业已注册商标400余个,涉及约1600家餐饮店,遍布全国62个城市。同时,酸汤火锅底料、酸汤粉、酸汤饮料等酸汤产品借助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地送上各地食客的餐桌。

      蓬勃发展的酸汤产业,也带动了凯里乃至黔东南州的经济发展。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乡村小路,随处可见经营酸汤菜品的餐馆或小摊。据专家粗略估算,整个黔东南州的酸汤餐饮从业者超过15万人。

      酸汤,正成为凯里农民的致富渠道。“凯里酸汤是很讲究的,要用我们本地产的西红柿、辣椒、木姜子等作为原材料,不然口味就会不对。”吴笃琴说。

      在凯里市舟溪镇新中村,这里有60亩的酸汤原料基地,里面种植着52个西红柿品种和5个辣椒品种。在政府的支持下,这里正在建设酸汤原料产业示范点。

      “不担心销路,我们直接跟企业签订单,由企业进行收购。”基地负责人潘晓正说。得益于酸汤产业的发展,一些企业直接联系种植基地,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保障自身的食材供应,也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

      新中村的酸汤原料种植产业,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基地工作的村民蒙金华告诉记者,在这里务工,一个月就能有3000元左右收入,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我们公司以前一年只能生产1吨酸汤,现在一年能生产1万吨,以后还会增加。”提起未来,吴笃琴充满信心。有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和量身打造的科技成果,凯里酸汤产业“走”出山乡的底气更足、脚步更稳。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