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中心首页
在重要的日子,蒸一笼热气腾腾、造型多样的花饽饽,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山东胶东地区的重要民俗。如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年轻一代手中得到创造性传承。
农历岁末,面食手艺人周海宁正忙着处理全国各地的花饽饽订单,这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9年前,21岁的周海宁从济南回到家乡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从母亲于日芬手中接过面杖,从此没再松手。
明清以降300多年,花饽饽一直与山东胶东地区的群众生活、地方风物紧密相连。每逢传统节日、红白喜事,花饽饽必会被端上餐桌、祭台,摆入礼堂,一块普通的白面,在家家户户的巧妇手中变成仙桃、石榴、燕子、飞龙……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在家手制花饽饽的人越来越少。2010年,于日芬在汪疃镇开办一家花饽饽面点店,因为手艺好、群众需求大,于日芬的店一开业,订单纷至沓来。
眼见母亲一人辛苦,大学毕业的周海宁选择返乡,成为老手艺的传承者。对周海宁来说,传承老手艺,也是重新理解故乡的过程。
小孩满月时,做福娃饽饽;清明时,做燕儿饽饽,欢迎南来的燕子;七夕时,做巧果饽饽送给心上人;春节时,做刺猬、青蛙、鱼、龙等寓意发财、好运的小动物;元宵节,按照全家人的属相做属相面灯……周海宁说,“花饽饽是越做越‘重’的”,不仅分量重,情意也重,承载传统、寄寓美好,如今已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明代表。
母亲于日芬是汪疃镇花饽饽面食技艺协会会长,这些年在她的带动下,不少花饽饽老匠人尝到产业化“甜头”。母女俩还共同培养徒弟,或因师承、或因天分,短短数年间,周海宁的手艺就比肩母亲,担当起授徒传艺的主要责任。这些年,两人一共培养了100多个花饽饽匠人,其中半数来自山东省外。
老手艺,新面孔。周海宁和其他人的加入,既是传承,也带来改变。传统的花饽饽多是白色,造型也相对简单。周海宁说,我们用果蔬汁将花饽饽做成各种色彩,还把造型做精做细,或更逼真,或更生动,或更可爱。她和徒弟们以传统为基础,结合文化潮流和市场需求,推出醒狮饽饽、蛋糕饽饽、宠物饽饽,又搭配造型组合,用猪头和元宝组合寓意“珠宝”、福娃和葫芦寓意“福禄”……新产品大受欢迎。
与周海宁一样,26岁的林鹏也是花饽饽的青年传承人。父亲林荣涛是胶东花饽饽习俗的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鹏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花饽饽的世界,为了广师求益,还曾跟着于日芬学过艺。如今,他是威海市文登区一家花饽饽生产企业的车间主任,带领数十名工人批量制作花饽饽。
话语不多的林鹏,喜欢安静地钻研技艺,他说:“我喜欢研究复杂精美的造型,让花饽饽成为一件精美艺术品。”父亲如高山在前,但林鹏凭借从业7年的沉潜钻研,青出于蓝,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记者看到,林鹏手制的小动物饽饽,造型圆润饱满、颇为可爱,而他细制的苹果饽饽,几乎和真的一样。“花饽饽的造型创新不断,但依然是人们表达爱的载体,内里的温情古今未变。”他说。
“现在是花饽饽从山东走向全国的阶段,来威海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林荣涛告诉记者,年轻人的加入,正让花饽饽这一传统非遗快速现代化、生活化,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认识花饽饽。
|
欧冠免责声明: | ||||||||
|
在重要的日子,蒸一笼热气腾腾、造型多样的花饽饽,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山东胶东地区的重要民俗。如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年轻一代手中得到创造性传承。
农历岁末,面食手艺人周海宁正忙着处理全国各地的花饽饽订单,这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9年前,21岁的周海宁从济南回到家乡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从母亲于日芬手中接过面杖,从此没再松手。
明清以降300多年,花饽饽一直与山东胶东地区的群众生活、地方风物紧密相连。每逢传统节日、红白喜事,花饽饽必会被端上餐桌、祭台,摆入礼堂,一块普通的白面,在家家户户的巧妇手中变成仙桃、石榴、燕子、飞龙……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在家手制花饽饽的人越来越少。2010年,于日芬在汪疃镇开办一家花饽饽面点店,因为手艺好、群众需求大,于日芬的店一开业,订单纷至沓来。
眼见母亲一人辛苦,大学毕业的周海宁选择返乡,成为老手艺的传承者。对周海宁来说,传承老手艺,也是重新理解故乡的过程。
小孩满月时,做福娃饽饽;清明时,做燕儿饽饽,欢迎南来的燕子;七夕时,做巧果饽饽送给心上人;春节时,做刺猬、青蛙、鱼、龙等寓意发财、好运的小动物;元宵节,按照全家人的属相做属相面灯……周海宁说,“花饽饽是越做越‘重’的”,不仅分量重,情意也重,承载传统、寄寓美好,如今已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明代表。
母亲于日芬是汪疃镇花饽饽面食技艺协会会长,这些年在她的带动下,不少花饽饽老匠人尝到产业化“甜头”。母女俩还共同培养徒弟,或因师承、或因天分,短短数年间,周海宁的手艺就比肩母亲,担当起授徒传艺的主要责任。这些年,两人一共培养了100多个花饽饽匠人,其中半数来自山东省外。
老手艺,新面孔。周海宁和其他人的加入,既是传承,也带来改变。传统的花饽饽多是白色,造型也相对简单。周海宁说,我们用果蔬汁将花饽饽做成各种色彩,还把造型做精做细,或更逼真,或更生动,或更可爱。她和徒弟们以传统为基础,结合文化潮流和市场需求,推出醒狮饽饽、蛋糕饽饽、宠物饽饽,又搭配造型组合,用猪头和元宝组合寓意“珠宝”、福娃和葫芦寓意“福禄”……新产品大受欢迎。
与周海宁一样,26岁的林鹏也是花饽饽的青年传承人。父亲林荣涛是胶东花饽饽习俗的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鹏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花饽饽的世界,为了广师求益,还曾跟着于日芬学过艺。如今,他是威海市文登区一家花饽饽生产企业的车间主任,带领数十名工人批量制作花饽饽。
话语不多的林鹏,喜欢安静地钻研技艺,他说:“我喜欢研究复杂精美的造型,让花饽饽成为一件精美艺术品。”父亲如高山在前,但林鹏凭借从业7年的沉潜钻研,青出于蓝,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记者看到,林鹏手制的小动物饽饽,造型圆润饱满、颇为可爱,而他细制的苹果饽饽,几乎和真的一样。“花饽饽的造型创新不断,但依然是人们表达爱的载体,内里的温情古今未变。”他说。
“现在是花饽饽从山东走向全国的阶段,来威海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林荣涛告诉记者,年轻人的加入,正让花饽饽这一传统非遗快速现代化、生活化,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认识花饽饽。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