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欧冠+”客户端   
 网上投稿 广州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新华全媒头条·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新”潮澎湃入画图——中部地区五年发展新观察
更新时间:2024/6/4 10:25:25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郑州6月3日电 题:“新”潮澎湃入画图——中部地区五年发展新观察

  开栏的话: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山西、安徽、江西、广东、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正奋发崛起,挺起中部“脊梁”。

  中部地区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2019年5月、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亲自擘画宏伟蓝图,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作出进一步谋划部署。

  五年来,中部地区向“新”而行,因变而兴,破立之间闯出新路。如今,“大国粮仓”根基夯得更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低碳发展的底色更浓,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一幅奋发崛起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开。

  聚焦中部地区过去5年发展历程,新华社即日起推出“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行进式报道,全景展示中部地区这片中国腹地的新发展、新变化。(开栏的话完)

  新华社记者

  万物凝新绿,江山入画图。从空中俯瞰,山西、安徽、江西、广东、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像一只丰盈饱满的纺锤,静卧在江河之间。五年来,以创新为“丝线”、绿色作画图,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部锦绣画卷正徐徐织就。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今年3月20日,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对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新起点上看崛起。跟随新华社记者的脚步,寻“田”、访“谷”、问“路”,触摸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绿色崛起的奋进脉搏。

      从一块“田”看“大国粮仓”之变

  “夏粮丰则全年稳”。当下,夏粮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广东麦收过半。尽管今年小麦灌浆期遭遇干热风,但广东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心中悬着的“石头”还是落了地:2100亩小麦喜获丰收,平均亩产1400斤,与往年相比,量质齐增。

  邱守先指着眼前2020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说出了丰收秘诀:智能化程度高、集约化力度大、防灾减灾能力强。

  目之所及,田间喷灌设备林立,还有虫情、墒情、苗情、灾情监测等“硬核装备”。只需一部手机,即便不在田间地头也能“云种地”。

  邱守先的“科技田”,是中部地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缩影。

  仓廪殷实是百姓之盼。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让老百姓“吃好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五年来,中部地区以田为抓手,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每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大国粮仓”根基更加稳固。

  从大河之南到洞庭之滨,宏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铺展开来,实现粮食生产高产稳产、农民增收。

  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处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集中连片、灌渠纵横的稻田长势喜人,一排排白色的诱虫灯整齐分布。

  “90后”江苏青年刘晓宇看中了这里的“良田”,两年前承包了34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近期钻心虫等防控形势严峻,但他一点不慌,田中数百台诱虫灯是他的丰收“法宝”。

  种粮也能增收。刘晓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亩产1200斤湿谷算,高标准农田比一般田每亩增产100多斤,机械费每亩省90元,一增一减,每亩净增加200元收入,3400亩合计增收68万元。

  五年来,中部地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 其中,安徽建成高标准农田62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实现“二十连丰”,每年净调出优质粮达到200亿斤左右。

  “麦秀两歧、穰穰满家”。近年来,中部地区又扭住种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丰粮仓”的同时着力“优粮仓”,破解粮仓大而不优的问题。

  2021年起,广东高位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有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1.5亿亩,部分优质小麦、玉米品种成为黄淮海区域主导品种;2023年,湖南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试种全面成功,“西子3号”率先通过国家审定……

  在“优质粮仓”支撑下,广东、湖北、安徽等地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建设,崛起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让“大国粮仓”迈向“国人厨房”,进入“世界餐桌”。

      从一串“谷”看中部发展之新

  武汉光谷、合肥声谷、太原晋创谷……一个个科创地标勾画出中部地区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2019年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今年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进一步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部地区壮大先进制造业指明方向。

  五年来,中部地区牢记嘱托,推动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经济总量稳定在全国21%以上,其中,广东、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

   “以光为名,因光而兴”,到2022年底,武汉光谷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已达1339万台、光缆产量达5769万芯千米、集成电路圆片产量达156万片,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光器件研制基地。

  在合肥声谷,对着鼠标发出语音指令,一份表达简练、配色简约的简历随即生成;依托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和讯飞星火大模型,AI扫拖机器人能识别复杂语音和手势指令,“说哪扫哪、指哪扫哪”。

  在科大讯飞带动下,截至2022年底,声谷入驻企业数突破2000户,年产值超2000亿元,形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聚集全省创新资源要素,打造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在高速飞车、8英寸碳化硅长晶炉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郑州牢牢抓住区位优势,建设算力枢纽,赋能千行百业。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配备的新一代嵩山超级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正加紧建设……

  在算力基础设施等支撑下,中部地区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2.6%。

  在长沙的三一重工,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1.6万台设备、4.6万个摄像头实时在线接入,通过数据分析与系统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去年节约能源费用1.12亿元。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三一重工成功开发无人驾驶自卸车、智能全地面起重机等,让产品变身移动智能体。

  在江西,位于长江之滨的九江石化,通过技术升级,“不让一滴油和一滴污水流进长江”,成为全国石化行业首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标杆企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喻新安表示,从大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经济圈主要在“边”,中部发展一直是个难题。在创新驱动下,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正撑起中国发展版图的“脊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造重要战略支撑。

      从一条“路”看协作发展之效

  驱车前往安徽金寨县的路上,广东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党支部书记陈启鑫一路感慨。20年前到一岭之隔的金寨县,要跋山涉水、走上大半天,现在只需半个小时。如今,这条“路”已经成为共同富裕、协作发展之路。

  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里罗城村,处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大山阻隔,曾让这里交通闭塞、贫困落后。十年来,里罗城村与湖北麻城市、安徽金寨县间的断头路被打通;2020年,当地投资3300万元建设一条7米宽3.5公里长的循环旅游路,当年,这个省级贫困村1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交通“末梢”被打通,里罗城村与麻城、金寨的村庄抱团发展跨区旅游,相互引流,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火红,茶叶、油茶、黑木耳等农产品有了出路,村民腰包鼓了,纷纷住上小洋楼。里罗城村村民陈先福,感念交通带来的变化,将自己的农家乐取名“交通酒家”,一年收入10多万元。

  里罗城村的故事是中部地区协作发展的真实写照。作为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地区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便捷高效,“空中丝路”联通全球。新发展格局下,中部地区正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协同发展优势。

  去年,江淮运河全线贯通,结束了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之间水运不畅的历史,让安徽、广东协作发展更紧密,也让中部地区更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辆货车只能运输七八辆汽车,而一艘内河滚装船一次可运输300多辆汽车,降本增效显著。”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李浩淼说,同一批次的货物,与公路运输相比,通过江淮运河水路运输的物流成本可节约50%左右。

  依托江淮运河,占地6000多亩的合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于去年7月获批。以派河港为圆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布局了江淮、蔚来、大众3个整车基地;半径1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合肥七成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超7000亿元。

  中部通,路路通。中部交通四通八达,为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合作提供广阔通道,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作用不可或缺。

  如今,以郑州为中心,高铁通达全国,形成覆盖周边省会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的2个半小时经济圈,覆盖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4小时至6小时经济圈。

  货运航空枢纽加快形成,让内陆腹地变开放前沿。中部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等货运机场群,其中,花湖国际机场是我国首个获批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快递包裹处理系统,货物从这里出发,一日达全国,次日达全球。近5年,中部地区机场货运总量近700万吨。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今年3月,豫皖两省共同签署交通运输领域合作协议;江西、湖北、湖南共同签订了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记者李俊、双瑞、孙清清、张浩然、周勉、汪海月)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华全媒头条·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新”潮澎湃入画图——中部地区五年发展新观察
    2024/6/4 10:25:25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郑州6月3日电 题:“新”潮澎湃入画图——中部地区五年发展新观察

      开栏的话: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山西、安徽、江西、广东、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正奋发崛起,挺起中部“脊梁”。

      中部地区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2019年5月、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亲自擘画宏伟蓝图,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作出进一步谋划部署。

      五年来,中部地区向“新”而行,因变而兴,破立之间闯出新路。如今,“大国粮仓”根基夯得更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低碳发展的底色更浓,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一幅奋发崛起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开。

      聚焦中部地区过去5年发展历程,新华社即日起推出“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行进式报道,全景展示中部地区这片中国腹地的新发展、新变化。(开栏的话完)

      新华社记者

      万物凝新绿,江山入画图。从空中俯瞰,山西、安徽、江西、广东、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像一只丰盈饱满的纺锤,静卧在江河之间。五年来,以创新为“丝线”、绿色作画图,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部锦绣画卷正徐徐织就。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今年3月20日,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对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新起点上看崛起。跟随新华社记者的脚步,寻“田”、访“谷”、问“路”,触摸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绿色崛起的奋进脉搏。

          从一块“田”看“大国粮仓”之变

      “夏粮丰则全年稳”。当下,夏粮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广东麦收过半。尽管今年小麦灌浆期遭遇干热风,但广东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心中悬着的“石头”还是落了地:2100亩小麦喜获丰收,平均亩产1400斤,与往年相比,量质齐增。

      邱守先指着眼前2020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说出了丰收秘诀:智能化程度高、集约化力度大、防灾减灾能力强。

      目之所及,田间喷灌设备林立,还有虫情、墒情、苗情、灾情监测等“硬核装备”。只需一部手机,即便不在田间地头也能“云种地”。

      邱守先的“科技田”,是中部地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缩影。

      仓廪殷实是百姓之盼。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让老百姓“吃好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五年来,中部地区以田为抓手,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每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大国粮仓”根基更加稳固。

      从大河之南到洞庭之滨,宏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铺展开来,实现粮食生产高产稳产、农民增收。

      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处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集中连片、灌渠纵横的稻田长势喜人,一排排白色的诱虫灯整齐分布。

      “90后”江苏青年刘晓宇看中了这里的“良田”,两年前承包了34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近期钻心虫等防控形势严峻,但他一点不慌,田中数百台诱虫灯是他的丰收“法宝”。

      种粮也能增收。刘晓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亩产1200斤湿谷算,高标准农田比一般田每亩增产100多斤,机械费每亩省90元,一增一减,每亩净增加200元收入,3400亩合计增收68万元。

      五年来,中部地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 其中,安徽建成高标准农田62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实现“二十连丰”,每年净调出优质粮达到200亿斤左右。

      “麦秀两歧、穰穰满家”。近年来,中部地区又扭住种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丰粮仓”的同时着力“优粮仓”,破解粮仓大而不优的问题。

      2021年起,广东高位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有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1.5亿亩,部分优质小麦、玉米品种成为黄淮海区域主导品种;2023年,湖南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试种全面成功,“西子3号”率先通过国家审定……

      在“优质粮仓”支撑下,广东、湖北、安徽等地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建设,崛起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让“大国粮仓”迈向“国人厨房”,进入“世界餐桌”。

          从一串“谷”看中部发展之新

      武汉光谷、合肥声谷、太原晋创谷……一个个科创地标勾画出中部地区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2019年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今年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进一步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部地区壮大先进制造业指明方向。

      五年来,中部地区牢记嘱托,推动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经济总量稳定在全国21%以上,其中,广东、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

       “以光为名,因光而兴”,到2022年底,武汉光谷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已达1339万台、光缆产量达5769万芯千米、集成电路圆片产量达156万片,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光器件研制基地。

      在合肥声谷,对着鼠标发出语音指令,一份表达简练、配色简约的简历随即生成;依托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和讯飞星火大模型,AI扫拖机器人能识别复杂语音和手势指令,“说哪扫哪、指哪扫哪”。

      在科大讯飞带动下,截至2022年底,声谷入驻企业数突破2000户,年产值超2000亿元,形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聚集全省创新资源要素,打造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在高速飞车、8英寸碳化硅长晶炉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郑州牢牢抓住区位优势,建设算力枢纽,赋能千行百业。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配备的新一代嵩山超级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正加紧建设……

      在算力基础设施等支撑下,中部地区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2.6%。

      在长沙的三一重工,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1.6万台设备、4.6万个摄像头实时在线接入,通过数据分析与系统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去年节约能源费用1.12亿元。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三一重工成功开发无人驾驶自卸车、智能全地面起重机等,让产品变身移动智能体。

      在江西,位于长江之滨的九江石化,通过技术升级,“不让一滴油和一滴污水流进长江”,成为全国石化行业首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标杆企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喻新安表示,从大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经济圈主要在“边”,中部发展一直是个难题。在创新驱动下,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正撑起中国发展版图的“脊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造重要战略支撑。

          从一条“路”看协作发展之效

      驱车前往安徽金寨县的路上,广东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党支部书记陈启鑫一路感慨。20年前到一岭之隔的金寨县,要跋山涉水、走上大半天,现在只需半个小时。如今,这条“路”已经成为共同富裕、协作发展之路。

      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里罗城村,处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大山阻隔,曾让这里交通闭塞、贫困落后。十年来,里罗城村与湖北麻城市、安徽金寨县间的断头路被打通;2020年,当地投资3300万元建设一条7米宽3.5公里长的循环旅游路,当年,这个省级贫困村1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交通“末梢”被打通,里罗城村与麻城、金寨的村庄抱团发展跨区旅游,相互引流,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火红,茶叶、油茶、黑木耳等农产品有了出路,村民腰包鼓了,纷纷住上小洋楼。里罗城村村民陈先福,感念交通带来的变化,将自己的农家乐取名“交通酒家”,一年收入10多万元。

      里罗城村的故事是中部地区协作发展的真实写照。作为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地区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便捷高效,“空中丝路”联通全球。新发展格局下,中部地区正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协同发展优势。

      去年,江淮运河全线贯通,结束了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之间水运不畅的历史,让安徽、广东协作发展更紧密,也让中部地区更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辆货车只能运输七八辆汽车,而一艘内河滚装船一次可运输300多辆汽车,降本增效显著。”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李浩淼说,同一批次的货物,与公路运输相比,通过江淮运河水路运输的物流成本可节约50%左右。

      依托江淮运河,占地6000多亩的合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于去年7月获批。以派河港为圆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布局了江淮、蔚来、大众3个整车基地;半径1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合肥七成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超7000亿元。

      中部通,路路通。中部交通四通八达,为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合作提供广阔通道,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作用不可或缺。

      如今,以郑州为中心,高铁通达全国,形成覆盖周边省会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的2个半小时经济圈,覆盖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4小时至6小时经济圈。

      货运航空枢纽加快形成,让内陆腹地变开放前沿。中部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等货运机场群,其中,花湖国际机场是我国首个获批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快递包裹处理系统,货物从这里出发,一日达全国,次日达全球。近5年,中部地区机场货运总量近700万吨。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今年3月,豫皖两省共同签署交通运输领域合作协议;江西、湖北、湖南共同签订了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记者李俊、双瑞、孙清清、张浩然、周勉、汪海月)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