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中心首页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联合国糖尿病日说健康:远离“甜蜜的负担”
新华社记者李恒、徐鹏航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糖尿病患者持续增加,该如何规范治疗?年轻糖尿病患者比例也逐渐升高,该如何预防?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患病人数增多,老年人、青年人都有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355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糖尿病患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表示,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增加相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未患糖尿病的老年人。
据介绍,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
“临床上2型糖尿病最多见,一般见于40岁以上人群,但近些年,门诊接诊的年轻糖尿病患者比例越来越高。”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范西路院区)内分泌一科主任安艳荣表示,糖尿病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习惯息息相关。
安艳荣提醒,当自己或家人出现“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体重下降)的症状时,要格外留意血糖问题。如果出现反复性泌尿感染、伤口不愈合等,要注意是否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十分关键。
相关医学专家认为,糖尿病隐蔽性强,尤其是年轻人群易忽视,应持续提升公众对该疾病的知晓率,加强正确防治知识普及教育,使公众远离“甜蜜的负担”。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说“不”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是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血管病变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平凡提示,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与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如何预防?平凡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有关负责人提示,提倡公众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
规范治疗,延缓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
今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主题,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郭立新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正确掌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科学控糖、关注肥胖和高血糖,定期筛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指出,老年人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易发人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79%。制定临床诊疗方案时,应进行充分评估,争取安全有效地控制多项代谢异常所致损害,延缓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进展,全面改善其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气候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会产生一定影响,患者在冬季容易出现血糖和其他代谢指标不达标现象。
“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冬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受寒感冒,这可能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病情。”郭立新说,应及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调整冬季治疗方案和日常护理。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虽然冬季需要增加热量摄入,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控制饮食,并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和水果。此外,规律锻炼也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欧冠免责声明: | ||||||||
|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联合国糖尿病日说健康:远离“甜蜜的负担”
新华社记者李恒、徐鹏航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糖尿病患者持续增加,该如何规范治疗?年轻糖尿病患者比例也逐渐升高,该如何预防?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患病人数增多,老年人、青年人都有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355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糖尿病患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表示,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增加相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未患糖尿病的老年人。
据介绍,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
“临床上2型糖尿病最多见,一般见于40岁以上人群,但近些年,门诊接诊的年轻糖尿病患者比例越来越高。”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范西路院区)内分泌一科主任安艳荣表示,糖尿病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习惯息息相关。
安艳荣提醒,当自己或家人出现“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体重下降)的症状时,要格外留意血糖问题。如果出现反复性泌尿感染、伤口不愈合等,要注意是否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十分关键。
相关医学专家认为,糖尿病隐蔽性强,尤其是年轻人群易忽视,应持续提升公众对该疾病的知晓率,加强正确防治知识普及教育,使公众远离“甜蜜的负担”。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说“不”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是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血管病变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平凡提示,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与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如何预防?平凡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有关负责人提示,提倡公众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
规范治疗,延缓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
今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主题,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郭立新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正确掌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科学控糖、关注肥胖和高血糖,定期筛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指出,老年人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易发人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79%。制定临床诊疗方案时,应进行充分评估,争取安全有效地控制多项代谢异常所致损害,延缓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进展,全面改善其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气候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会产生一定影响,患者在冬季容易出现血糖和其他代谢指标不达标现象。
“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冬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受寒感冒,这可能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病情。”郭立新说,应及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调整冬季治疗方案和日常护理。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虽然冬季需要增加热量摄入,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控制饮食,并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和水果。此外,规律锻炼也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