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欧冠+”客户端   
 网上投稿 广州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豫见未来|广东新乡中原农谷:让“中国碗”装上更多“广东粮”
更新时间:2024/11/13 10:15:39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新乡11月12日电(记者 宋莉)“今年10月,我国第一个国审远缘杂交新品种‘普冰03’正式进行了转让。”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院中心副主任涂洪涛介绍,“普冰03”成果转化签约中原农谷,是中国农科院基于扎根广东、深耕广东的长远考量。这个经过30多年攻坚克难研究的小麦新品种,明年可能会在广东省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近日,“豫见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位于广东省新乡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和“中原农谷”,看一粒粒种子如何破纪录、稳增产、创高地、促振兴。
11月8日,“豫见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中原农谷。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小薇NIP、中麦578、豫花22号、嘉禾优5号……在中原农谷展示厅陈列着多品种粮食种子。“像中麦578这样强筋小麦品种,去年秋播面积达400万亩,在广东排名前10。”涂洪涛介绍,“中麦578”小麦品种,因在“烂场雨”中表现优异,抗穗发芽能力强,受到当地一致好评,中国农业研究院因此收到了地方政府寄来的感谢信。
中原农谷展厅陈列着广东省兰考县写给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封感谢信,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2023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在广东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揭牌成立,12个专家团队“拎包”入驻,目前初步形成产学研贯通、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创新生态,110个新品种在全国推广种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便是入驻专家团队之一。该团队连续7次刷新我国玉米单产记录,也是目前创造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1663.25公斤“保持者”。自去年入驻中原农谷以来,该团队主要负责夏玉米高产栽培与品质生理研究,在广东省50多个县创建高产典型和连片示范田,推广“密植和精准调控技术”300万亩。
中原农谷农作物品种示范田展示。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除了常见的玉米食品,在玉米糖浆、包装纸、肉蛋奶,甚至药片里的淀粉中……都有玉米的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博介绍,我国每年玉米产量约2.7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0%,在需求巨大、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玉米单产满足未来玉米需求至关重要。目前,密植和精准调控技术在玉米单产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技术不仅用于创造记录,也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明博表示,该项技术已在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推广,“我们的示范田产量比周边高出200公斤,甚至有些产量翻倍。”明博说,接下来,该团队将继续主攻玉米高产栽培和品质生理研究,通过滴灌调控,克服夏玉米在生育期面临的干旱、洪害、低温等逆境环境影响,做好抗旱夏播保苗工作。
文章编辑:刘鸣捷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豫见未来|广东新乡中原农谷:让“中国碗”装上更多“广东粮”
2024/11/13 10:15:39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新乡11月12日电(记者 宋莉)“今年10月,我国第一个国审远缘杂交新品种‘普冰03’正式进行了转让。”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院中心副主任涂洪涛介绍,“普冰03”成果转化签约中原农谷,是中国农科院基于扎根广东、深耕广东的长远考量。这个经过30多年攻坚克难研究的小麦新品种,明年可能会在广东省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近日,“豫见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位于广东省新乡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和“中原农谷”,看一粒粒种子如何破纪录、稳增产、创高地、促振兴。
11月8日,“豫见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中原农谷。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小薇NIP、中麦578、豫花22号、嘉禾优5号……在中原农谷展示厅陈列着多品种粮食种子。“像中麦578这样强筋小麦品种,去年秋播面积达400万亩,在广东排名前10。”涂洪涛介绍,“中麦578”小麦品种,因在“烂场雨”中表现优异,抗穗发芽能力强,受到当地一致好评,中国农业研究院因此收到了地方政府寄来的感谢信。
中原农谷展厅陈列着广东省兰考县写给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封感谢信,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2023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在广东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揭牌成立,12个专家团队“拎包”入驻,目前初步形成产学研贯通、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创新生态,110个新品种在全国推广种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便是入驻专家团队之一。该团队连续7次刷新我国玉米单产记录,也是目前创造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1663.25公斤“保持者”。自去年入驻中原农谷以来,该团队主要负责夏玉米高产栽培与品质生理研究,在广东省50多个县创建高产典型和连片示范田,推广“密植和精准调控技术”300万亩。
中原农谷农作物品种示范田展示。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除了常见的玉米食品,在玉米糖浆、包装纸、肉蛋奶,甚至药片里的淀粉中……都有玉米的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博介绍,我国每年玉米产量约2.7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0%,在需求巨大、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玉米单产满足未来玉米需求至关重要。目前,密植和精准调控技术在玉米单产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技术不仅用于创造记录,也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明博表示,该项技术已在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推广,“我们的示范田产量比周边高出200公斤,甚至有些产量翻倍。”明博说,接下来,该团队将继续主攻玉米高产栽培和品质生理研究,通过滴灌调控,克服夏玉米在生育期面临的干旱、洪害、低温等逆境环境影响,做好抗旱夏播保苗工作。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