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辟谣平台
近日,一篇“牛排是用胶‘粘’起来的,辨别超市牛排要看配料”的文章网上热传,文中图文并茂的描述了“拼合牛排”的制作过程,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配料表中含有牛肉之外其他任何添加剂的牛排。那么,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否可信?什么是“拼合牛排”?食用“拼合牛排”对人体有没有伤害?合肥市场上是否存在“拼合牛排”?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合肥市场是否存在拼合牛排?
日前,记者走访了合肥人流量较大的几家超市,在冷冻食品展销柜上看到了包装各异牛排产品,售卖价格多位于10元至50元之间,记者挑选了几块价格不同的牛排对比,发现这些牛排的配料表中均注明内含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售价10元和20元的牛排产品,含有碳酸氢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卡拉胶等添加剂成分。售价30元和40元的牛排产品中含有碳酸氢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酪蛋白酸钠、魔芋粉等添加剂成分,在产品类别上都标识为速冻菜肴制品。
配料表中的这些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卖场的某品牌牛排推销员告诉记者,“这些食品添加剂只是用来提味保鲜的,大部分牛排产品都含有这些。”那么,这些牛排属于“拼合牛排”吗?“应该不属于,具体的我也搞不清楚。”
市民们是否了解“拼合牛排”?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购买牛排的消费者。“主要是方便,想吃的时候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煎一下就行,但是不清楚什么是拼合牛排。”李女士平时经常在超市购买袋装牛排,她认为这种袋装牛排既然能够在超市公开贩售应该是复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值得信赖。
张阿姨告诉记者,她最近看到有同事在朋友圈转发有关“胶水牛肉”的文章,现在有些心有余悸,“以后想吃牛排的话,还是买新鲜的牛肉自己做比较好”。
什么是“拼合牛排”?
记者梳理发现,与“拼合牛排”相关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15年,当时澳洲的一档电视节目曝光了“拼合牛排”的制作过程,2016年,国内几家媒体再现牛排“拼接”过程,随后网上出现了大量的耸人听闻的谣言。时隔一年,这则新闻又甚嚣尘上。牛排按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切牛排”和“拼合牛排”,“原切牛排”是指未经任何预处理、直接切割包装的整块牛外脊、牛里脊、属于生鲜肉,在市场上“原切牛排”较拼合牛排而言价格偏高。
“拼合牛排,泛指用大豆蛋白、食用胶、磷酸盐等食品添加剂将碎肉粘合在一起,进行二次成型加工而成的肉制品。如果所使用的原料肉和食品添加剂均符合相关标准,并按规定明示,质检合格后,它就是一种正常的加工食品。”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学院副教授熊国远介绍说,并不是所有内含食品添加剂的都是“拼合牛排”,也可能是调制类的牛肉制品,要具体看配方。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借助重组技术,利用辅料的粘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不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还可以丰富肉制品的产品种类。”
熊国远表示,在“拼合牛排”中使用的卡拉胶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胶水,而是从海洋红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统称,是一种良好的食品级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它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水分流失。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卡拉胶是不能在生鲜肉中使用,但可以在调理肉制品中生产加工中适量使用,没有量的限制。
食用“拼合牛排”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舌尖上的安全总是会牵动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含有各类添加剂的“拼合牛排”在食用后会损害人体器官吗?“拼合牛肉只要使用的原料是安全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国标GB2760中允许的且合理添加就是安全的,对人体不会有伤害。”熊国远说,消费者在购买牛排时应选择正规的经营场所购买通过国家检测的产品。”
作为食品监管部门,食监局会监督企业严格按照规范生产、严禁掺入非食用物质、劣质肉、严格的按照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规定标注标签。”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产品进入市场后,食监局也会定期的监督抽查。
那么,“拼合牛排”能完全替代“原切牛排”吗?长期从事西餐研究的安徽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西餐专业负责人罗星亮介绍说,“虽然,正规商家售卖的‘拼合牛排’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合成肉’和‘天然肉’在口感上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合成肉入口后嫩的比较软绵,天然牛肉在食用时嫩的比较纯粹。”
|
欧冠免责声明: | ||||||||
|
近日,一篇“牛排是用胶‘粘’起来的,辨别超市牛排要看配料”的文章网上热传,文中图文并茂的描述了“拼合牛排”的制作过程,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配料表中含有牛肉之外其他任何添加剂的牛排。那么,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否可信?什么是“拼合牛排”?食用“拼合牛排”对人体有没有伤害?合肥市场上是否存在“拼合牛排”?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合肥市场是否存在拼合牛排?
日前,记者走访了合肥人流量较大的几家超市,在冷冻食品展销柜上看到了包装各异牛排产品,售卖价格多位于10元至50元之间,记者挑选了几块价格不同的牛排对比,发现这些牛排的配料表中均注明内含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售价10元和20元的牛排产品,含有碳酸氢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卡拉胶等添加剂成分。售价30元和40元的牛排产品中含有碳酸氢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酪蛋白酸钠、魔芋粉等添加剂成分,在产品类别上都标识为速冻菜肴制品。
配料表中的这些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卖场的某品牌牛排推销员告诉记者,“这些食品添加剂只是用来提味保鲜的,大部分牛排产品都含有这些。”那么,这些牛排属于“拼合牛排”吗?“应该不属于,具体的我也搞不清楚。”
市民们是否了解“拼合牛排”?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购买牛排的消费者。“主要是方便,想吃的时候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煎一下就行,但是不清楚什么是拼合牛排。”李女士平时经常在超市购买袋装牛排,她认为这种袋装牛排既然能够在超市公开贩售应该是复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值得信赖。
张阿姨告诉记者,她最近看到有同事在朋友圈转发有关“胶水牛肉”的文章,现在有些心有余悸,“以后想吃牛排的话,还是买新鲜的牛肉自己做比较好”。
什么是“拼合牛排”?
记者梳理发现,与“拼合牛排”相关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15年,当时澳洲的一档电视节目曝光了“拼合牛排”的制作过程,2016年,国内几家媒体再现牛排“拼接”过程,随后网上出现了大量的耸人听闻的谣言。时隔一年,这则新闻又甚嚣尘上。牛排按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切牛排”和“拼合牛排”,“原切牛排”是指未经任何预处理、直接切割包装的整块牛外脊、牛里脊、属于生鲜肉,在市场上“原切牛排”较拼合牛排而言价格偏高。
“拼合牛排,泛指用大豆蛋白、食用胶、磷酸盐等食品添加剂将碎肉粘合在一起,进行二次成型加工而成的肉制品。如果所使用的原料肉和食品添加剂均符合相关标准,并按规定明示,质检合格后,它就是一种正常的加工食品。”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学院副教授熊国远介绍说,并不是所有内含食品添加剂的都是“拼合牛排”,也可能是调制类的牛肉制品,要具体看配方。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借助重组技术,利用辅料的粘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不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还可以丰富肉制品的产品种类。”
熊国远表示,在“拼合牛排”中使用的卡拉胶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胶水,而是从海洋红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统称,是一种良好的食品级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它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水分流失。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卡拉胶是不能在生鲜肉中使用,但可以在调理肉制品中生产加工中适量使用,没有量的限制。
食用“拼合牛排”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舌尖上的安全总是会牵动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含有各类添加剂的“拼合牛排”在食用后会损害人体器官吗?“拼合牛肉只要使用的原料是安全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国标GB2760中允许的且合理添加就是安全的,对人体不会有伤害。”熊国远说,消费者在购买牛排时应选择正规的经营场所购买通过国家检测的产品。”
作为食品监管部门,食监局会监督企业严格按照规范生产、严禁掺入非食用物质、劣质肉、严格的按照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规定标注标签。”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产品进入市场后,食监局也会定期的监督抽查。
那么,“拼合牛排”能完全替代“原切牛排”吗?长期从事西餐研究的安徽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西餐专业负责人罗星亮介绍说,“虽然,正规商家售卖的‘拼合牛排’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合成肉’和‘天然肉’在口感上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合成肉入口后嫩的比较软绵,天然牛肉在食用时嫩的比较纯粹。”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