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辟谣平台 > 媒体求证 > 正文

辟谣平台

星巴克咖啡致癌? 专家:丙烯酰胺对人的致癌性不明确
更新时间:2020-5-6 17:14:47    来源: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李楠)近日,一个名为“澳洲 Mirror”的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星巴克致癌”的消息,该消息一经发出,在网上迅速传播。该公共号用饱含情绪的文字,传播了以下几条惊悚的消息:

  你喝的星巴克咖啡有强致癌物,非常可怕!

  美国加州政府要求标注咖啡致癌,判了星巴克‘死刑’!

  星巴克隐瞒了 8 年的黑幕,终于被揭露了!它要完蛋啦!

  经查证,该微信公众号打着海外媒体旗号散播谣言,文章中罗列的食品安全信息,实为危言耸听,恶意传播已造成部分公众恐慌。造谣制作者通过精心的编撰、剪辑,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给公众造成了极大误导。对此,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辟谣信息,以正视听。

  丙烯酰胺致癌吗?

  那么网络谣传的丙烯酰胺到底是从哪来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钟凯认为,谣言当中所指的“致癌物”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对人的致癌性不明确,且在其对动物致癌性的研究中,做实验的量非常大,相当于人体膳食摄入量的一千至一万倍,才在动物身上能看到致癌性。

  据了解,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人们生活中,并非人为添加,且没有证据证明它对人类有致癌性,当然它依然存在致癌的风险或嫌疑。致癌物被分为四大类,例如吸烟、建筑装修材料使用的甲醛等,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认为丙烯酰胺对动物致癌的证据比较明确,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因此只能算是潜在致癌物。(最早是2A类,后来降级为2B类,再降级为3类,目前又升级为2A类,也就是从来都是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

  美国癌症协会的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可增加小鼠或大鼠的癌症概率,但实验的剂量大约相当于人们饮食摄入量的1000至10000倍,同时并没有研究证据表明丙烯酰胺与人类癌症有直接关联。

  众所周知,人们日常在星巴克点的多数饮料,都是由浓缩咖啡加糖、加奶、加水制作而成,业内将一个浓缩咖啡叫做1 shot,即30毫升。一杯超大杯(VENTI)星巴克美式咖啡约600毫升,其中包括120毫升的浓缩咖啡,咖啡密度略大于水,按照每公斤咖啡约含5微克至10微克丙烯酰胺计算,一杯超大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也只有几微克。

  所以总体上,目前科学界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很小,因此国际标准、欧美标准和中国标准均没有为它制定限量指标。

  与其担心咖啡 不如少吃油炸食物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目前广为接受的推荐是:健康成年人每天不超过400毫克咖啡因(大致相当于两三杯咖啡),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了“风险”。而美国的膳食指南里,也把咖啡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另外,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文特别明确地指出: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险性,只要别太烫就行。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将咖啡归为三类致癌物,只不过,这种担忧不宜被放大。对于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裁决星巴克等咖啡零售商为其产品贴上致癌警告标签,钟凯认为并不合适。因为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非常低,约为每公斤5微克至10微克,而人们吃的很多炒菜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约为每公斤200微克甚至更高。

  钟凯介绍,丙烯酰胺,并不稀奇,不出意外的话,人们每天都在吃。它并不是人为添加到食物中,而是在食物高温加热的时候自己产生的,尤其是油炸、焙烤、烧烤食物。

  “在高温下,食物中的氨基酸和糖类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丰富的香味和诱人的颜色,但同时也产生微量丙烯酰胺。”钟凯进一步表示,最典型的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是薯条、薯片、面包、饼干、曲奇、巧克力、油条、油饼、麻花、煎饼果子等,其中薯条、薯片是西方人摄入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

  对于中国人而言,吃进去的丙烯酰胺有一半以上来自家庭烹饪,比如炝炒圆白菜、干煸豆角等。不过,由于丙烯酰胺致癌证据不足,大家也不用因为丙烯酰胺而彻底放弃油炸、烘焙、烧烤食物。

  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 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曾表示,打击食品安全谣言,要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前面,同时也要加大对食品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惩处力度。

  截至目前,发布“咖啡致癌”文章的微信公众号已经被封号。

  针对该谣言的散播,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宋晓江表示:“食品谣言是没有证据支撑、没有事实基础的一种虚假言论。在食品谣言中,不仅造谣者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传谣者达到一定条件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将分别根据不同情形,依法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宋晓江表示,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据了解,食品网络谣言肆意传播,也严重危害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治理食品谣言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

文章编辑:杨铭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星巴克咖啡致癌? 专家:丙烯酰胺对人的致癌性不明确
2020-5-6 17:14:47    来源: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李楠)近日,一个名为“澳洲 Mirror”的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星巴克致癌”的消息,该消息一经发出,在网上迅速传播。该公共号用饱含情绪的文字,传播了以下几条惊悚的消息:

  你喝的星巴克咖啡有强致癌物,非常可怕!

  美国加州政府要求标注咖啡致癌,判了星巴克‘死刑’!

  星巴克隐瞒了 8 年的黑幕,终于被揭露了!它要完蛋啦!

  经查证,该微信公众号打着海外媒体旗号散播谣言,文章中罗列的食品安全信息,实为危言耸听,恶意传播已造成部分公众恐慌。造谣制作者通过精心的编撰、剪辑,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给公众造成了极大误导。对此,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辟谣信息,以正视听。

  丙烯酰胺致癌吗?

  那么网络谣传的丙烯酰胺到底是从哪来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钟凯认为,谣言当中所指的“致癌物”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对人的致癌性不明确,且在其对动物致癌性的研究中,做实验的量非常大,相当于人体膳食摄入量的一千至一万倍,才在动物身上能看到致癌性。

  据了解,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人们生活中,并非人为添加,且没有证据证明它对人类有致癌性,当然它依然存在致癌的风险或嫌疑。致癌物被分为四大类,例如吸烟、建筑装修材料使用的甲醛等,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认为丙烯酰胺对动物致癌的证据比较明确,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因此只能算是潜在致癌物。(最早是2A类,后来降级为2B类,再降级为3类,目前又升级为2A类,也就是从来都是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

  美国癌症协会的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可增加小鼠或大鼠的癌症概率,但实验的剂量大约相当于人们饮食摄入量的1000至10000倍,同时并没有研究证据表明丙烯酰胺与人类癌症有直接关联。

  众所周知,人们日常在星巴克点的多数饮料,都是由浓缩咖啡加糖、加奶、加水制作而成,业内将一个浓缩咖啡叫做1 shot,即30毫升。一杯超大杯(VENTI)星巴克美式咖啡约600毫升,其中包括120毫升的浓缩咖啡,咖啡密度略大于水,按照每公斤咖啡约含5微克至10微克丙烯酰胺计算,一杯超大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也只有几微克。

  所以总体上,目前科学界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很小,因此国际标准、欧美标准和中国标准均没有为它制定限量指标。

  与其担心咖啡 不如少吃油炸食物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目前广为接受的推荐是:健康成年人每天不超过400毫克咖啡因(大致相当于两三杯咖啡),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了“风险”。而美国的膳食指南里,也把咖啡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另外,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文特别明确地指出: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险性,只要别太烫就行。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将咖啡归为三类致癌物,只不过,这种担忧不宜被放大。对于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裁决星巴克等咖啡零售商为其产品贴上致癌警告标签,钟凯认为并不合适。因为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非常低,约为每公斤5微克至10微克,而人们吃的很多炒菜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约为每公斤200微克甚至更高。

  钟凯介绍,丙烯酰胺,并不稀奇,不出意外的话,人们每天都在吃。它并不是人为添加到食物中,而是在食物高温加热的时候自己产生的,尤其是油炸、焙烤、烧烤食物。

  “在高温下,食物中的氨基酸和糖类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丰富的香味和诱人的颜色,但同时也产生微量丙烯酰胺。”钟凯进一步表示,最典型的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是薯条、薯片、面包、饼干、曲奇、巧克力、油条、油饼、麻花、煎饼果子等,其中薯条、薯片是西方人摄入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

  对于中国人而言,吃进去的丙烯酰胺有一半以上来自家庭烹饪,比如炝炒圆白菜、干煸豆角等。不过,由于丙烯酰胺致癌证据不足,大家也不用因为丙烯酰胺而彻底放弃油炸、烘焙、烧烤食物。

  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 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曾表示,打击食品安全谣言,要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前面,同时也要加大对食品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惩处力度。

  截至目前,发布“咖啡致癌”文章的微信公众号已经被封号。

  针对该谣言的散播,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宋晓江表示:“食品谣言是没有证据支撑、没有事实基础的一种虚假言论。在食品谣言中,不仅造谣者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传谣者达到一定条件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将分别根据不同情形,依法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宋晓江表示,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据了解,食品网络谣言肆意传播,也严重危害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治理食品谣言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