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辟谣平台
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核酸检测的优点在于直接、早期即能适用,缺点在于从采样到检测环节较多,结果易被影响。抗体检测十分灵敏,但存在窗口期,较为滞后。
6月25日,北京11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有10人完成流调。记者发现,其中3人在初次接受核酸检测时出现阴性结果,但抗体检测出阳性。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否意味着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灵敏”?有必要扩大抗体检测的范围吗?
为何确诊者核酸检测为阴?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感染科专家分析,这三名患者在初次核酸检测中,应是遇到了“假阴性”的情况。即患者体内实际存在新冠病毒,但未被检测出来。
记者了解到,初次核酸检测为阴性、随后确诊的病例,并非第一次发生,此前,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甚至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2月5日,一位从武汉前往北京的发热肺炎患者,在中日医院呼吸四部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在入院前,患者三次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甲流核酸检测阳性,曾以重症甲流收入院。插管上呼吸机、通过肺泡灌洗检测后,才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为什么会出现“假阴”?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介绍,在实际操作中,采样质量、感染时间、标本类型、检测试剂等,都会影响到核酸检测结果,如下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就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标本。因此单凭一次核酸检测,不能100%诊断或排除。
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靠谱”吗?
明明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核酸检测却没有立即得出阳性结果,反倒是抗体检测出阳性,这是否意味着在诊断新冠肺炎时,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加“靠谱”?
上述感染科专家否认了这一看法。他表示,核酸检测虽然很难回避“假阴”,但能直接检测出人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其阳性结果有重要意义,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抗体检测,是通过查找人体内是否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有或者曾经有过新冠病毒。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
核酸检测的优点,在于直接、早期即能适用,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哪怕没有出现症状,也能通过检测病毒基因来发现是否感染。缺点在于从采样到检测环节较多,结果易被影响。
抗体检测十分灵敏,但存在窗口期,较为滞后。抗体IgM通常在发病后3-6天方能检出,抗体IgG在发病后10-18天方能检测出,达不到早诊断的要求。此外,即便检出抗体阳性,也未必等同于患者此时正处于感染状态。
抗体检测可以弥补核酸检测灵敏度的不足,但不能取代核酸检测。当然,根据最新版的诊疗方案,如果两种抗体都是阳性,也能作为诊断的一个标准。
更“灵敏”的抗体检测 是否应大范围推广?
由于核酸检测“假阴性”时有发生,有市民疑惑,是否应扩大抗体检测的范围,以提高筛查的可靠性?
专家表示,以北京目前极低的感染率,都做抗体检测,费效比太低,没有必要。而且,任何检测都不是万能的,抗体检测也会有“假阳性”,在进行大范围筛查时,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就算只有千分之一的假阳性,哪怕北京只有200万人进行抗体检测,也会出现2000人的误判,这个数字已经远超这十多天累计确诊的人数了。意义不大,也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抗体检测的作用,主要还是有针对性地“补漏”。比如发热患者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要高于没有流行病学史的普通人,所以发热门诊增加了抗体检测。疾控部门进行流调溯源时,抗体也能提供一些线索。
为什么核酸检测要求是七日内有效呢?
国家卫健委官网6月25日发布《关于做好精准健康管理推荐人员有序流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跨地区流动时须持有到达目的地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
“核酸检测只有七天有效,是因为在流行区感染新冠病毒7天左右,在上呼吸道就能检测出来核酸。”树兰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国平解释说,一般新冠病毒是感染后第3~7天的时候,就会有症状表现出来了,到第7天的时候,检测出来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这时阳性的几率就明显增加了。
短期内的检测,可以尽可能筛选出无症状感染者,符合应检尽检的要求,并减少传播风险。如果做完核酸检测七天后,万一又接触到了新冠感染者,还是可能成为一个感染者,尤其是高危地区的人。
那么如果有人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在做核酸检测时距离感染时间不到3天,还没有出现症状,有没有可能核酸检测也是阴性呢?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极个别的情况会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会要求多次检测的原因。”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内分泌科主任徐斌徐斌主任介绍,就是因为有一些个例情况存在的可能性,所以还是要求大家都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如果核酸检测超过7天,还需要再次检测。
|
欧冠免责声明: | ||||||||
|
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核酸检测的优点在于直接、早期即能适用,缺点在于从采样到检测环节较多,结果易被影响。抗体检测十分灵敏,但存在窗口期,较为滞后。
6月25日,北京11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有10人完成流调。记者发现,其中3人在初次接受核酸检测时出现阴性结果,但抗体检测出阳性。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否意味着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灵敏”?有必要扩大抗体检测的范围吗?
为何确诊者核酸检测为阴?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感染科专家分析,这三名患者在初次核酸检测中,应是遇到了“假阴性”的情况。即患者体内实际存在新冠病毒,但未被检测出来。
记者了解到,初次核酸检测为阴性、随后确诊的病例,并非第一次发生,此前,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甚至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2月5日,一位从武汉前往北京的发热肺炎患者,在中日医院呼吸四部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在入院前,患者三次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甲流核酸检测阳性,曾以重症甲流收入院。插管上呼吸机、通过肺泡灌洗检测后,才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为什么会出现“假阴”?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介绍,在实际操作中,采样质量、感染时间、标本类型、检测试剂等,都会影响到核酸检测结果,如下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就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标本。因此单凭一次核酸检测,不能100%诊断或排除。
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靠谱”吗?
明明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核酸检测却没有立即得出阳性结果,反倒是抗体检测出阳性,这是否意味着在诊断新冠肺炎时,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加“靠谱”?
上述感染科专家否认了这一看法。他表示,核酸检测虽然很难回避“假阴”,但能直接检测出人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其阳性结果有重要意义,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抗体检测,是通过查找人体内是否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有或者曾经有过新冠病毒。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
核酸检测的优点,在于直接、早期即能适用,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哪怕没有出现症状,也能通过检测病毒基因来发现是否感染。缺点在于从采样到检测环节较多,结果易被影响。
抗体检测十分灵敏,但存在窗口期,较为滞后。抗体IgM通常在发病后3-6天方能检出,抗体IgG在发病后10-18天方能检测出,达不到早诊断的要求。此外,即便检出抗体阳性,也未必等同于患者此时正处于感染状态。
抗体检测可以弥补核酸检测灵敏度的不足,但不能取代核酸检测。当然,根据最新版的诊疗方案,如果两种抗体都是阳性,也能作为诊断的一个标准。
更“灵敏”的抗体检测 是否应大范围推广?
由于核酸检测“假阴性”时有发生,有市民疑惑,是否应扩大抗体检测的范围,以提高筛查的可靠性?
专家表示,以北京目前极低的感染率,都做抗体检测,费效比太低,没有必要。而且,任何检测都不是万能的,抗体检测也会有“假阳性”,在进行大范围筛查时,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就算只有千分之一的假阳性,哪怕北京只有200万人进行抗体检测,也会出现2000人的误判,这个数字已经远超这十多天累计确诊的人数了。意义不大,也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抗体检测的作用,主要还是有针对性地“补漏”。比如发热患者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要高于没有流行病学史的普通人,所以发热门诊增加了抗体检测。疾控部门进行流调溯源时,抗体也能提供一些线索。
为什么核酸检测要求是七日内有效呢?
国家卫健委官网6月25日发布《关于做好精准健康管理推荐人员有序流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跨地区流动时须持有到达目的地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
“核酸检测只有七天有效,是因为在流行区感染新冠病毒7天左右,在上呼吸道就能检测出来核酸。”树兰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国平解释说,一般新冠病毒是感染后第3~7天的时候,就会有症状表现出来了,到第7天的时候,检测出来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这时阳性的几率就明显增加了。
短期内的检测,可以尽可能筛选出无症状感染者,符合应检尽检的要求,并减少传播风险。如果做完核酸检测七天后,万一又接触到了新冠感染者,还是可能成为一个感染者,尤其是高危地区的人。
那么如果有人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在做核酸检测时距离感染时间不到3天,还没有出现症状,有没有可能核酸检测也是阴性呢?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极个别的情况会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会要求多次检测的原因。”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内分泌科主任徐斌徐斌主任介绍,就是因为有一些个例情况存在的可能性,所以还是要求大家都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如果核酸检测超过7天,还需要再次检测。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