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辟谣平台
1.流言标题:老人跌倒能自己爬起来就说明没事
流言内容:老人跌倒确实很危险,但只要能起身并活动无碍,就不用担心,也不用急于去医院。
真相解读: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骨质疏松的老人在跌倒后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可能表现为嵌插骨折,即骨折部位稳定性较好,患者在骨折后仍可站立行走,疼痛感也不太剧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折断端会被吸收,加上患者活动增加,骨折部位可能会产生移位,从而出现明显的疼痛,此时再去往医院也已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此外,老人跌倒还可能存在内出血的风险,加之高龄老人痛感减弱,对颅内或脏器内出血不敏感,如不及时就医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上榜理由: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跌倒是常见事故。公众往往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只“看表面”,忽略了“隐形损伤”,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科学的解释和行动指南为公众提供处置参考,也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
2.流言标题:独柱墩桥有风险,应当弃用
流言内容:独柱墩桥是过时设计,有缺陷,容易导致倾覆,不能再用了。
真相解读:独柱墩桥非但不是落后设计,相反还是很多道路建设场景中较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立交设计,因空间限制,若不采用独柱难以实现。因为独柱墩桥占地面积小,桥下空间大,利于交通组织,而且其建设周期短,施工难度低,后期养护更容易,景观效果也很好,性价比很高。但在强烈地震及严重超载等极端情况下,独柱墩桥容易发生失稳和倾覆。因此,2018年颁布的新版桥梁设计规范中,增加了抗倾覆相关的规定与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范围的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加固工作,但加固并不能提升桥梁承重能力的数量级。因此,总的来说,以行政手段规范大件运输行为,严格禁止超限车辆通过,才是避免桥梁倾覆的根本途径。
上榜理由:独柱墩桥应用非常广泛,流言传播容易使民众对城建工作产生质疑,辟谣内容从科学角度解释了独墩桥梁存在的合理性,消除公众疑虑。
3.流言标题:“吊脖子”能治疗颈椎病
流言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公园的运动器材自行做牵引,对治疗颈椎病有好处。
真相解读:自行“吊脖子”与去医院做“牵引”不是一回事,风险和危害很大。“吊脖子”是近几年在老年群体中兴起的另类健身方法,使用者将自制的绑带固定在高处,然后将头伸入绑带挂住,双脚悬空摆动。虽然“吊脖子”借鉴了“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但“牵引”讲究角度、力度和时间,需要在专业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行“吊脖子”很可能会因颈椎牵引不当,加重颈椎病症状,甚至还可能造成寰枢关节脱位、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甚至猝死。
上榜理由:当前社会进入信息爆炸时代,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搜索寻医问药,自己给自己看病。“吊脖子”治颈椎是对专业治疗“想当然”的认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通过反复强调、反复科普,纠正这种错误的健康理念。
4.流言标题:核磁共振有“核辐射”会致癌
流言内容:核磁共振里有个“核”字,是通过辐射检查身体,经常做会致癌。
真相解读:核磁共振的规范说法应该是“磁共振成像”(MRI),其中的“核”字指的是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并非“核辐射”。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强大的磁场作用,记录组织器官内氢原子的原子核运动,再经过计算和处理后获得检查部位的图像。磁共振成像利用的是高能磁场,不会产生放射性辐射,也不会致癌,是一种应用广泛且非常安全的检查手段。
上榜理由:提及核,人们往往与“辐射”挂钩,“谈核色变”,这是由于对核知识和应用一知半解。要通过科学解读,一方面让公众认识到核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让公众不要误解那些与核辐射完全无关的技术。
5.流言标题:蜂蜜、大蒜能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流言内容: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但只要平时多吃蜂蜜、大蒜,就能够杀死它们,减少胃癌风险。
真相解读:网传的“杀菌神器”如蜂蜜、大蒜等,并不能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细菌在蜂蜜这种高渗液体中会因无法保持其固有的水分而凋亡,但蜂蜜进入胃部会被稀释,也就无法达到杀菌的效果。此外,蜂蜜含糖量高,摄入过多还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的不适症状。而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虽能抑制细菌生长,但进入人体后会分解,因此难以发挥杀菌抑菌的功效。其他(如洋葱、西蓝花、青椒等)能杀死幽门螺杆菌的偏方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上榜理由:疾病治疗属专业范畴,切忌“想当然”。
6.流言标题:自发热内衣是虚假宣传
流言内容:能量守恒,没有外来能源输入的内衣是不可能自己产热的,“自发热”是虚假广告。
真相解读:“自发热”并不算虚假宣传,因为自发热衣物采用了可借助外界条件产热的发热纤维材料,如日常服装中常用的吸湿发热纤维。这种纤维结构中有更多亲水基,可与水分子结合释放热量,而水分子的动能也会转化为热量。含有这类纤维的衣服被人们穿在身上,能吸收人体发出的水汽释放热量,让人觉得更温暖。不过,“吸饱”湿气后,放热反应会减缓,同时还会将湿气排出,这一过程反而会吸收穿着者的热量。如若不能及时排湿,“吸饱”湿气的纤维会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
上榜理由:常见的夸张宣传,让公众对广告产生不信任,但流言信息全盘否定了衣物的“自发热”功能,与事实不符也会给企业生产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内容把关
黄维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副社长
关于“科学”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谣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平台支持
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网易健康
评审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勇,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汪茜,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宋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陈鹏,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潘可明,道路交通一院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欧冠免责声明: | ||||||||
|
1.流言标题:老人跌倒能自己爬起来就说明没事
流言内容:老人跌倒确实很危险,但只要能起身并活动无碍,就不用担心,也不用急于去医院。
真相解读: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骨质疏松的老人在跌倒后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可能表现为嵌插骨折,即骨折部位稳定性较好,患者在骨折后仍可站立行走,疼痛感也不太剧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折断端会被吸收,加上患者活动增加,骨折部位可能会产生移位,从而出现明显的疼痛,此时再去往医院也已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此外,老人跌倒还可能存在内出血的风险,加之高龄老人痛感减弱,对颅内或脏器内出血不敏感,如不及时就医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上榜理由: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跌倒是常见事故。公众往往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只“看表面”,忽略了“隐形损伤”,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科学的解释和行动指南为公众提供处置参考,也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
2.流言标题:独柱墩桥有风险,应当弃用
流言内容:独柱墩桥是过时设计,有缺陷,容易导致倾覆,不能再用了。
真相解读:独柱墩桥非但不是落后设计,相反还是很多道路建设场景中较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立交设计,因空间限制,若不采用独柱难以实现。因为独柱墩桥占地面积小,桥下空间大,利于交通组织,而且其建设周期短,施工难度低,后期养护更容易,景观效果也很好,性价比很高。但在强烈地震及严重超载等极端情况下,独柱墩桥容易发生失稳和倾覆。因此,2018年颁布的新版桥梁设计规范中,增加了抗倾覆相关的规定与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范围的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加固工作,但加固并不能提升桥梁承重能力的数量级。因此,总的来说,以行政手段规范大件运输行为,严格禁止超限车辆通过,才是避免桥梁倾覆的根本途径。
上榜理由:独柱墩桥应用非常广泛,流言传播容易使民众对城建工作产生质疑,辟谣内容从科学角度解释了独墩桥梁存在的合理性,消除公众疑虑。
3.流言标题:“吊脖子”能治疗颈椎病
流言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公园的运动器材自行做牵引,对治疗颈椎病有好处。
真相解读:自行“吊脖子”与去医院做“牵引”不是一回事,风险和危害很大。“吊脖子”是近几年在老年群体中兴起的另类健身方法,使用者将自制的绑带固定在高处,然后将头伸入绑带挂住,双脚悬空摆动。虽然“吊脖子”借鉴了“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但“牵引”讲究角度、力度和时间,需要在专业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行“吊脖子”很可能会因颈椎牵引不当,加重颈椎病症状,甚至还可能造成寰枢关节脱位、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甚至猝死。
上榜理由:当前社会进入信息爆炸时代,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搜索寻医问药,自己给自己看病。“吊脖子”治颈椎是对专业治疗“想当然”的认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通过反复强调、反复科普,纠正这种错误的健康理念。
4.流言标题:核磁共振有“核辐射”会致癌
流言内容:核磁共振里有个“核”字,是通过辐射检查身体,经常做会致癌。
真相解读:核磁共振的规范说法应该是“磁共振成像”(MRI),其中的“核”字指的是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并非“核辐射”。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强大的磁场作用,记录组织器官内氢原子的原子核运动,再经过计算和处理后获得检查部位的图像。磁共振成像利用的是高能磁场,不会产生放射性辐射,也不会致癌,是一种应用广泛且非常安全的检查手段。
上榜理由:提及核,人们往往与“辐射”挂钩,“谈核色变”,这是由于对核知识和应用一知半解。要通过科学解读,一方面让公众认识到核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让公众不要误解那些与核辐射完全无关的技术。
5.流言标题:蜂蜜、大蒜能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流言内容: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但只要平时多吃蜂蜜、大蒜,就能够杀死它们,减少胃癌风险。
真相解读:网传的“杀菌神器”如蜂蜜、大蒜等,并不能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细菌在蜂蜜这种高渗液体中会因无法保持其固有的水分而凋亡,但蜂蜜进入胃部会被稀释,也就无法达到杀菌的效果。此外,蜂蜜含糖量高,摄入过多还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的不适症状。而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虽能抑制细菌生长,但进入人体后会分解,因此难以发挥杀菌抑菌的功效。其他(如洋葱、西蓝花、青椒等)能杀死幽门螺杆菌的偏方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上榜理由:疾病治疗属专业范畴,切忌“想当然”。
6.流言标题:自发热内衣是虚假宣传
流言内容:能量守恒,没有外来能源输入的内衣是不可能自己产热的,“自发热”是虚假广告。
真相解读:“自发热”并不算虚假宣传,因为自发热衣物采用了可借助外界条件产热的发热纤维材料,如日常服装中常用的吸湿发热纤维。这种纤维结构中有更多亲水基,可与水分子结合释放热量,而水分子的动能也会转化为热量。含有这类纤维的衣服被人们穿在身上,能吸收人体发出的水汽释放热量,让人觉得更温暖。不过,“吸饱”湿气后,放热反应会减缓,同时还会将湿气排出,这一过程反而会吸收穿着者的热量。如若不能及时排湿,“吸饱”湿气的纤维会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
上榜理由:常见的夸张宣传,让公众对广告产生不信任,但流言信息全盘否定了衣物的“自发热”功能,与事实不符也会给企业生产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内容把关
黄维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副社长
关于“科学”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谣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平台支持
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网易健康
评审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勇,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汪茜,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宋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陈鹏,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潘可明,道路交通一院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