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题:李克强今赴东亚系列峰会 中国外交“对焦”东南亚
记者 马学玲
继今年5月亚欧大陆之行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将开启第二轮外访,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造访东南亚三国。此前一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对东南亚的访问。重量级人物频频到访,彰显中国经略周边环境塑造互惠格局的外交方略。即将举行的东亚系列峰会因囊括诸多看点备受瞩目,步入第二个十年的中国-东盟关系如何在更高意义上破题,引发期待。
习李相继造访 东南亚成中国周边外交最重要一环
继今年5月中下旬出访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之后,中国新一届政府首脑将开始又一次出访。10月9日至15日,李克强将出席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此前一日,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东南亚的首访之旅,其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此行被赋予重要意义。
“东南亚在中国周边外交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苏浩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中国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东南亚是最关键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中国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则首先要使周边地区稳定或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
“此外,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进,东南亚实际上变成了美国战略再平衡当中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苏浩说,从中国大周边和中美关系两个层面考虑,东南亚正好是一个交汇点。习近平与李克强相继造访,充分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东南亚的重视程度。
“除会议主办国之外,到访的其他几个国家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是比较有影响的重要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都比较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向中新网记者谈道。
分析称,李克强此访与习近平此前的东南亚之行前后紧密衔接,传递的理念一脉相承。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南行、造访周边,凸显出中国经略周边发展环境、与邻国塑造互惠共赢格局的战略思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东南亚部分国家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频密到访既提振信心,也表明中国坚定“惠邻”的立场。
其实,回顾近半年,中国新任领导班子与东盟地区国家领导人的互动极为频繁。舆论称,中国与全球任何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互动次数都无法与之相比,中国对东盟战略地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向好的同时,新的课题也在考验着这一关系,如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的争端。对此,张蕴岭指出,“选择在南海问题上存有争端的国家进行访问,表明中国是有信心处理这个问题的。”
系列峰会冀开创东亚合作新格局 中国作用凸显
根据安排,李克强将出席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的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这将是他首次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引发关注。
苏浩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相对乏力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寻找更多刺激经济发展的方式,应是此次系列峰会讨论的重点。为此,中国可能会宣布一些重大措施。
张蕴岭也表示,在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当下,此次系列会议将着眼东亚地区的开放发展,进行宏观政策协调。媒体称,与会期间,中国将倡导开创新的东亚合作格局。
分析称,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主要可观察三方面,一是互联互通如何落实,二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的签署,三是双方如何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大的平台。对此,苏浩认为,西太平洋国家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结构,所以RCEP的建立有深厚客观的物质基础,中国料将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上述系列会议有一个核心,都是就东亚区域合作问题在最高层次进行讨论。此外,这也是中国大周边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不仅关涉东南亚,更涉及东北亚甚至南亚及南太平洋,所以中国对此非常重视。”苏浩指出,这是一个多种利益博弈的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
“近期以来,由于东亚地区一系列复杂的领土争端问题,导致东亚系列峰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因素,所以,在这一平台上,中国既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同时要避免一些敏感问题干扰。”苏浩说。
针对备受关注的南海争端问题,中国近期做了很多工作。苏浩指出,整体而言,与前两年相比,南海问题有所降温,但不排除个别国家与会期间提及这一问题。“不过这不会成为主调,讨论东亚区域合作才是会议主流。”
系列峰会上的首脑外交也是一大看点,针对各界臆测,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没有考虑安排与日本、菲律宾领导人的双边会晤。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意外缺席也引发舆论热议。
对此,苏浩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形象造成消极影响,反而会更加突出中国的作用。此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让东亚国家更加认识到,东亚区域合作内生动力在自身,必须依靠自身逻辑和力量,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中国-东盟关系:由“量的扩张”走向“质的升华”
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10年来,双方相互投资累计已达1007亿美元,年均增幅达13%;双方建成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数字可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年间,中国-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历经“黄金十年”之后,中国与东盟正努力创造“钻石十年”,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双方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此访被寄予期待。
据中国外交部介绍,李克强将阐述中国新一届政府加强与东盟关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就深化双方政治安全、经贸、互联互通、海上合作、社会人文等领域合作阐述立场和看法,主要包括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如果说中国-东盟关系过去的发展是‘量的扩张’,那么未来的发展将是‘质的升华’。”苏浩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将深度融合。
“拟于2015年建成的东盟共同体值得肯定,东盟加强自身建设是必要的,但其总体实力还是有一定局限,所以,想谋得更好发展,东盟就必须与中国及其他东亚大国进行连接,这样才能激发其自身经济的内在活力。” 苏浩如是强调中国对东盟的作用。
在苏浩看来,中国与东盟是一个产销相连的经济整体,东盟的发展需与中国在经济上密切联系并依托。除经济合作之外,政治安全合作也不可或缺,尤其在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具有非常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绝不能排斥,应相向而行。
谈及南海问题之于中国-东盟关系,苏浩表示,“这只是双边国家层面或技术层次上的问题,绝不是中国与东盟整体关系上的问题,这些‘支流’并不会影响或破坏中国-东盟关系这个‘干流’的发展。”
“随着中国国力上升,‘防中国’的趋势也在增强,但‘防中国’并不是‘反中国’。”对于一些杂音,张蕴岭指出,身正不怕影子斜,中国应自信从容面对。
对于中国-东盟关系前景,诸多国际关系专家持乐观态度。“中国-东盟关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紧密,而且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加强。”张蕴岭说。(完)
|
欧冠免责声明: | ||||||||
|
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题:李克强今赴东亚系列峰会 中国外交“对焦”东南亚
记者 马学玲
继今年5月亚欧大陆之行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将开启第二轮外访,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造访东南亚三国。此前一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对东南亚的访问。重量级人物频频到访,彰显中国经略周边环境塑造互惠格局的外交方略。即将举行的东亚系列峰会因囊括诸多看点备受瞩目,步入第二个十年的中国-东盟关系如何在更高意义上破题,引发期待。
习李相继造访 东南亚成中国周边外交最重要一环
继今年5月中下旬出访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之后,中国新一届政府首脑将开始又一次出访。10月9日至15日,李克强将出席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此前一日,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东南亚的首访之旅,其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此行被赋予重要意义。
“东南亚在中国周边外交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苏浩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中国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东南亚是最关键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中国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则首先要使周边地区稳定或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
“此外,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进,东南亚实际上变成了美国战略再平衡当中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苏浩说,从中国大周边和中美关系两个层面考虑,东南亚正好是一个交汇点。习近平与李克强相继造访,充分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东南亚的重视程度。
“除会议主办国之外,到访的其他几个国家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是比较有影响的重要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都比较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向中新网记者谈道。
分析称,李克强此访与习近平此前的东南亚之行前后紧密衔接,传递的理念一脉相承。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南行、造访周边,凸显出中国经略周边发展环境、与邻国塑造互惠共赢格局的战略思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东南亚部分国家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频密到访既提振信心,也表明中国坚定“惠邻”的立场。
其实,回顾近半年,中国新任领导班子与东盟地区国家领导人的互动极为频繁。舆论称,中国与全球任何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互动次数都无法与之相比,中国对东盟战略地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向好的同时,新的课题也在考验着这一关系,如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的争端。对此,张蕴岭指出,“选择在南海问题上存有争端的国家进行访问,表明中国是有信心处理这个问题的。”
系列峰会冀开创东亚合作新格局 中国作用凸显
根据安排,李克强将出席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的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这将是他首次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引发关注。
苏浩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相对乏力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寻找更多刺激经济发展的方式,应是此次系列峰会讨论的重点。为此,中国可能会宣布一些重大措施。
张蕴岭也表示,在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当下,此次系列会议将着眼东亚地区的开放发展,进行宏观政策协调。媒体称,与会期间,中国将倡导开创新的东亚合作格局。
分析称,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主要可观察三方面,一是互联互通如何落实,二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的签署,三是双方如何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大的平台。对此,苏浩认为,西太平洋国家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结构,所以RCEP的建立有深厚客观的物质基础,中国料将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上述系列会议有一个核心,都是就东亚区域合作问题在最高层次进行讨论。此外,这也是中国大周边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不仅关涉东南亚,更涉及东北亚甚至南亚及南太平洋,所以中国对此非常重视。”苏浩指出,这是一个多种利益博弈的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
“近期以来,由于东亚地区一系列复杂的领土争端问题,导致东亚系列峰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因素,所以,在这一平台上,中国既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同时要避免一些敏感问题干扰。”苏浩说。
针对备受关注的南海争端问题,中国近期做了很多工作。苏浩指出,整体而言,与前两年相比,南海问题有所降温,但不排除个别国家与会期间提及这一问题。“不过这不会成为主调,讨论东亚区域合作才是会议主流。”
系列峰会上的首脑外交也是一大看点,针对各界臆测,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没有考虑安排与日本、菲律宾领导人的双边会晤。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意外缺席也引发舆论热议。
对此,苏浩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形象造成消极影响,反而会更加突出中国的作用。此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让东亚国家更加认识到,东亚区域合作内生动力在自身,必须依靠自身逻辑和力量,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中国-东盟关系:由“量的扩张”走向“质的升华”
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10年来,双方相互投资累计已达1007亿美元,年均增幅达13%;双方建成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数字可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年间,中国-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历经“黄金十年”之后,中国与东盟正努力创造“钻石十年”,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双方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此访被寄予期待。
据中国外交部介绍,李克强将阐述中国新一届政府加强与东盟关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就深化双方政治安全、经贸、互联互通、海上合作、社会人文等领域合作阐述立场和看法,主要包括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如果说中国-东盟关系过去的发展是‘量的扩张’,那么未来的发展将是‘质的升华’。”苏浩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将深度融合。
“拟于2015年建成的东盟共同体值得肯定,东盟加强自身建设是必要的,但其总体实力还是有一定局限,所以,想谋得更好发展,东盟就必须与中国及其他东亚大国进行连接,这样才能激发其自身经济的内在活力。” 苏浩如是强调中国对东盟的作用。
在苏浩看来,中国与东盟是一个产销相连的经济整体,东盟的发展需与中国在经济上密切联系并依托。除经济合作之外,政治安全合作也不可或缺,尤其在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具有非常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绝不能排斥,应相向而行。
谈及南海问题之于中国-东盟关系,苏浩表示,“这只是双边国家层面或技术层次上的问题,绝不是中国与东盟整体关系上的问题,这些‘支流’并不会影响或破坏中国-东盟关系这个‘干流’的发展。”
“随着中国国力上升,‘防中国’的趋势也在增强,但‘防中国’并不是‘反中国’。”对于一些杂音,张蕴岭指出,身正不怕影子斜,中国应自信从容面对。
对于中国-东盟关系前景,诸多国际关系专家持乐观态度。“中国-东盟关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紧密,而且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加强。”张蕴岭说。(完)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