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走向作出的战略思考。
“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对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课题给出的“中国方略”。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推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中国外交内涵更加丰富,格局更加宽广。
难忘积雪及膝的莫斯科。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中俄两国元首在克里姆林宫展开长达8个小时的坦诚、务实、投契的会谈,就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协作达成重要共识。此后,习近平同普京一年内又4次会晤。俄方宣布自2013年起25年内逐步实现每年对华供应4600万吨石油,中俄签署东线天然气供气框架协议,长江中上游地区同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区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始终在高位运行,政治互信更加牢固,相关领域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热浪灼人的加利福尼亚。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全球瞩目的“非正式会晤”,前后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战略沟通。两国元首达成“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共识,向国际社会释放了推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积极信号。“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从这次历史性、战略性、建设性的会晤起步,中美保持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不断谱写中美“跨越太平洋合作”的新篇章。
难忘渐入佳境的中欧合作。一年间,多位欧洲领导人先后访华;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深入交谈,巧喻“牛顿力学三定律”,强调保持合作惯性、提升合作加速度、减少反作用力;中欧双方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提出2020年中欧贸易规模提升至1万亿美元的目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21世纪国际关系大棋局中,要打破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抗冲突的历史魔咒,今天的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思维方式,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出好棋,下先手棋。”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新倡议新举措日益引人瞩目。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经历着更加积极的历史性变化。
一年多来,经略周边、开拓周边,成为中国外交开局和布局的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中国同周边21个国家开展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交往,基本实现高层交往全覆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中国和周边多个国家的关系得到极大提升。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来自中国的这些构想和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地区经济融合呈现出“多路推进,两翼齐飞”的进取阵形,一幅更富活力、繁荣互利的周边外交图景正徐徐展开。
一年多来,坚持正确义利观,习近平代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作出郑重承诺。“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优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正确义利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弘扬公平正义、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面鲜明旗帜。从提出“真、实、亲、诚”的政策,到倡导建设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访问东南亚、中东欧、中亚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中国以行动践行不变的理念:永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
一年多来,中国宣示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也划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明确底线。上任仅两个多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向国际社会发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鲜明的中国方略、开放的中国胸怀、坚定的中国态度,2013年,中国以最大的诚意拥抱世界,世界也以最大的热情关注中国。
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中国成为持续闪亮的焦点。从首访国家“路线图”,分析中国领导人的“世界观”,由中非“友谊和传承之旅”,把脉中国外交新动向;在中美会晤对话中感受“中国与日俱增的全球大国意识”,或者就首次集中访问中亚四国剖析“中国外交新思维”……第一时间迅速密集的报道,连篇累牍条分缕析的评论,这一年的世界,记录下一个新兴大国充满活力的卓然风采,见证了社会主义中国开放包容的自信力量。
这真是令人感慨的历史性变化。自鸦片战争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始终以落后者的命运位居世界的边缘。新中国60多年风雨兼程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追赶时代的不懈努力,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古国用几十年走过了别人两三百年的路。国际地位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增强,让“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有了更雄厚的底气、更坚实的土壤。
中国担当——内外双修,兼善天下。在努力把自己事情办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全球性挑战和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政治学家曾论述大国的历史使命,认为它们“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和痛苦”。
伴随着国力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有了更多期待。中国应该用怎样的努力,创造这份伟大和永恒,承担这份期待和责任?
“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这一宣示,深刻诠释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内涵:一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一是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过去一年,更加活跃的中国外交正是围绕这两个层面,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
改革开放35年来,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让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然而,2013年的一段时间里,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上一些人放出了“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
“7.7%的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摆数字,讲事实,说道理,习近平一次次借助国际舞台表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动减速以换取更好增长质量,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这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全世界负责,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负责。
“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的”“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市场和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谈改革,论发展,道未来,美丽的巴厘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发表《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是一个利好,对世界也是一个利好。”一年多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利用各种外事场合阐述改革蓝图,宣示中国信心,展示光明前景,让外界看到同中国加强合作的巨大机遇。
事实是最好的说服。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放眼未来,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出境人次超过4亿……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表现和光明前景,增添了国际社会的信心,提升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它有力地证明了这样的判断:中国的机遇就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对内做好办好自己的事,维护本国利益;对外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大国应该是促进机制创新的推动者。金砖国家峰会上,积极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新理念,推动将中国政策主张写入峰会成果文件;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推动尽快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商谈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成立能源俱乐部,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亚太国家应谋求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倡导联动发展等政策主张……
一项项倡议、一条条主张,过去一年多来,习近平在多边舞台上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既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又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大国应该是促进开放合作的发动机。“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搞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损人不利己”“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不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开放型经济的积极倡导者,更是负责任的践行者。同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中澳、中韩等自贸区谈判;推动同美国、欧盟商签双边投资协定;推动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实现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多边谈判的“零突破”……
一年多来,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同各国共担风险,共享机遇,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不懈努力,用行胜于言的以身示范,将中国担当诠释为经济合作上的和谐共生。
大国应该是化解冲突对抗的助推器。针对巴以问题,邀请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几乎在同一时间访华,提出“四点主张”;针对朝核问题,同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敦促各方保持冷静克制,推动局势缓和;伊朗核问题中,习近平在日内瓦谈判前的关键时刻同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为达成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发挥重要积极作用;推动叙利亚问题重回政治和外交解决轨道、以建设性态度促进阿富汗政治和解和经济重建、向马里派出维和部队……
|
欧冠免责声明: | ||||||||
|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走向作出的战略思考。
“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对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课题给出的“中国方略”。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推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中国外交内涵更加丰富,格局更加宽广。
难忘积雪及膝的莫斯科。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中俄两国元首在克里姆林宫展开长达8个小时的坦诚、务实、投契的会谈,就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协作达成重要共识。此后,习近平同普京一年内又4次会晤。俄方宣布自2013年起25年内逐步实现每年对华供应4600万吨石油,中俄签署东线天然气供气框架协议,长江中上游地区同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区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始终在高位运行,政治互信更加牢固,相关领域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热浪灼人的加利福尼亚。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全球瞩目的“非正式会晤”,前后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战略沟通。两国元首达成“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共识,向国际社会释放了推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积极信号。“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从这次历史性、战略性、建设性的会晤起步,中美保持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不断谱写中美“跨越太平洋合作”的新篇章。
难忘渐入佳境的中欧合作。一年间,多位欧洲领导人先后访华;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深入交谈,巧喻“牛顿力学三定律”,强调保持合作惯性、提升合作加速度、减少反作用力;中欧双方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提出2020年中欧贸易规模提升至1万亿美元的目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21世纪国际关系大棋局中,要打破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抗冲突的历史魔咒,今天的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思维方式,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出好棋,下先手棋。”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新倡议新举措日益引人瞩目。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经历着更加积极的历史性变化。
一年多来,经略周边、开拓周边,成为中国外交开局和布局的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中国同周边21个国家开展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交往,基本实现高层交往全覆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中国和周边多个国家的关系得到极大提升。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来自中国的这些构想和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地区经济融合呈现出“多路推进,两翼齐飞”的进取阵形,一幅更富活力、繁荣互利的周边外交图景正徐徐展开。
一年多来,坚持正确义利观,习近平代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作出郑重承诺。“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优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正确义利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弘扬公平正义、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面鲜明旗帜。从提出“真、实、亲、诚”的政策,到倡导建设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访问东南亚、中东欧、中亚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中国以行动践行不变的理念:永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
一年多来,中国宣示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也划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明确底线。上任仅两个多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向国际社会发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鲜明的中国方略、开放的中国胸怀、坚定的中国态度,2013年,中国以最大的诚意拥抱世界,世界也以最大的热情关注中国。
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中国成为持续闪亮的焦点。从首访国家“路线图”,分析中国领导人的“世界观”,由中非“友谊和传承之旅”,把脉中国外交新动向;在中美会晤对话中感受“中国与日俱增的全球大国意识”,或者就首次集中访问中亚四国剖析“中国外交新思维”……第一时间迅速密集的报道,连篇累牍条分缕析的评论,这一年的世界,记录下一个新兴大国充满活力的卓然风采,见证了社会主义中国开放包容的自信力量。
这真是令人感慨的历史性变化。自鸦片战争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始终以落后者的命运位居世界的边缘。新中国60多年风雨兼程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追赶时代的不懈努力,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古国用几十年走过了别人两三百年的路。国际地位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增强,让“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有了更雄厚的底气、更坚实的土壤。
中国担当——内外双修,兼善天下。在努力把自己事情办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全球性挑战和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政治学家曾论述大国的历史使命,认为它们“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和痛苦”。
伴随着国力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有了更多期待。中国应该用怎样的努力,创造这份伟大和永恒,承担这份期待和责任?
“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这一宣示,深刻诠释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内涵:一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一是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过去一年,更加活跃的中国外交正是围绕这两个层面,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
改革开放35年来,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让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然而,2013年的一段时间里,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上一些人放出了“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
“7.7%的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摆数字,讲事实,说道理,习近平一次次借助国际舞台表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动减速以换取更好增长质量,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这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全世界负责,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负责。
“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的”“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市场和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谈改革,论发展,道未来,美丽的巴厘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发表《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是一个利好,对世界也是一个利好。”一年多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利用各种外事场合阐述改革蓝图,宣示中国信心,展示光明前景,让外界看到同中国加强合作的巨大机遇。
事实是最好的说服。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放眼未来,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出境人次超过4亿……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表现和光明前景,增添了国际社会的信心,提升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它有力地证明了这样的判断:中国的机遇就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对内做好办好自己的事,维护本国利益;对外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大国应该是促进机制创新的推动者。金砖国家峰会上,积极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新理念,推动将中国政策主张写入峰会成果文件;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推动尽快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商谈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成立能源俱乐部,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亚太国家应谋求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倡导联动发展等政策主张……
一项项倡议、一条条主张,过去一年多来,习近平在多边舞台上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既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又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大国应该是促进开放合作的发动机。“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搞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损人不利己”“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不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开放型经济的积极倡导者,更是负责任的践行者。同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中澳、中韩等自贸区谈判;推动同美国、欧盟商签双边投资协定;推动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实现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多边谈判的“零突破”……
一年多来,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同各国共担风险,共享机遇,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不懈努力,用行胜于言的以身示范,将中国担当诠释为经济合作上的和谐共生。
大国应该是化解冲突对抗的助推器。针对巴以问题,邀请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几乎在同一时间访华,提出“四点主张”;针对朝核问题,同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敦促各方保持冷静克制,推动局势缓和;伊朗核问题中,习近平在日内瓦谈判前的关键时刻同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为达成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发挥重要积极作用;推动叙利亚问题重回政治和外交解决轨道、以建设性态度促进阿富汗政治和解和经济重建、向马里派出维和部队……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