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新华网记者 黄玥
【欧冠】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部署。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与您共同探讨习近平为何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以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内涵。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在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指出了在社会变革大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阐述了创新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意义。
理论与实践出现“供需矛盾”
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昔日贫穷落后的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30多年的发展史,迫切需要理论总结,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更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但是,理论供给不足。”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认为,从1978年至今,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在繁荣,但还没有达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平,没有达到实践发展要求的水平,没有达到中央期待的水平。
韩庆祥表示,总书记选择此时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需求和理论供给不足的矛盾,主要是解决理论供给的问题。
五个“面对”指明课题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连用五个“面对”指明面对的重大课题: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与之相对应,是五个“迫切需要”,强调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理论“固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真懂真信”不迷方向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习近平提出要解决“真懂真信”“为什么人”的问题。“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要做到“真信”,首先要“真学”“真懂”,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真正搞清楚、弄明白“为什么要”“怎样实现”,才能建立起坚定的思想信念,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集合古今中外丰富思想理论遗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不仅是方法论,也是重要的要求。”韩庆祥举例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结构分析法,分析供给方的结构问题。运用唯物史观中“定位”“定标”“定法”的过程分析法,可以分析出第二大经济体的新起点是“定位”;实现中国梦是“定标”;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定法”。真学、真懂、真信,才能真正理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才能真正运用于指导实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科学,还要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唯有不脱离人民,才能保证哲学社会科学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同与会专家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六个“性”体现中国特色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提出“六性”,即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六性”辩证地看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丰富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内涵和外延,重在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韩庆祥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在民族性和继承性,主要继承民族哲学的精华;时代化体现在原创性和时代性,主要反映时代问题、体现时代精神、表达时代声音、尊重时代发展;专业性和系统性指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和理论工作者,他们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影响构建水平和结果。
习近平强调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韩庆祥说,这一点很有针对性,“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是指挥棒,指挥棒一改变,专家学者的观念和研究方式就会相应转变,会逐渐认识到理论创新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为人民立言,解决时代问题。”
知识分子和理论工作者要面向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中国问题,走出书斋到社会现实中去调研,了解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所需,要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治国理政实践提供理论滋养。
正如习近平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相关链接
|
欧冠免责声明: | ||||||||
|
新华网记者 黄玥
【欧冠】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部署。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与您共同探讨习近平为何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以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内涵。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在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指出了在社会变革大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阐述了创新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意义。
理论与实践出现“供需矛盾”
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昔日贫穷落后的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30多年的发展史,迫切需要理论总结,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更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但是,理论供给不足。”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认为,从1978年至今,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在繁荣,但还没有达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平,没有达到实践发展要求的水平,没有达到中央期待的水平。
韩庆祥表示,总书记选择此时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需求和理论供给不足的矛盾,主要是解决理论供给的问题。
五个“面对”指明课题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连用五个“面对”指明面对的重大课题: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与之相对应,是五个“迫切需要”,强调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理论“固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真懂真信”不迷方向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习近平提出要解决“真懂真信”“为什么人”的问题。“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要做到“真信”,首先要“真学”“真懂”,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真正搞清楚、弄明白“为什么要”“怎样实现”,才能建立起坚定的思想信念,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集合古今中外丰富思想理论遗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不仅是方法论,也是重要的要求。”韩庆祥举例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结构分析法,分析供给方的结构问题。运用唯物史观中“定位”“定标”“定法”的过程分析法,可以分析出第二大经济体的新起点是“定位”;实现中国梦是“定标”;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定法”。真学、真懂、真信,才能真正理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才能真正运用于指导实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科学,还要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唯有不脱离人民,才能保证哲学社会科学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同与会专家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六个“性”体现中国特色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提出“六性”,即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六性”辩证地看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丰富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内涵和外延,重在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韩庆祥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在民族性和继承性,主要继承民族哲学的精华;时代化体现在原创性和时代性,主要反映时代问题、体现时代精神、表达时代声音、尊重时代发展;专业性和系统性指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和理论工作者,他们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影响构建水平和结果。
习近平强调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韩庆祥说,这一点很有针对性,“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是指挥棒,指挥棒一改变,专家学者的观念和研究方式就会相应转变,会逐渐认识到理论创新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为人民立言,解决时代问题。”
知识分子和理论工作者要面向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中国问题,走出书斋到社会现实中去调研,了解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所需,要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治国理政实践提供理论滋养。
正如习近平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相关链接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