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之三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塞北高原,长天寥廓。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1.2万名官兵、600多台战车集结列阵,以征尘未洗的野战阵容、战斗姿态迎接人民军队90岁生日,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天安门广场胜利日大阅兵的壮观景象犹在眼前。就是在那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习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近700个日日夜夜过去。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
伟大的变革,历史的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动的这场伟大的变革,像澎湃奔腾的巨浪,像强劲浩荡的东风,正在加快重塑这支军队,推动三军将士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上阔步向前。
中流击水,勇进者胜。一场深刻改变人民军队未来的变革在统帅心中酝酿
深圳大鹏湾,蛇口港。
2012年12月8日上午11时,习主席登上停泊在这里的中国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海口舰。
战舰鸣笛起航,驶向浩瀚南海。此刻,习近平就任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只有20多天。
风起云涌,天高海阔。一场深刻改变人民军队未来的变革,正在统帅的心中酝酿。
2012年11月15日,习主席主持召开新一届军委班子第一次常务会议,就鲜明指出:要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前进,努力夺取我军在军事竞争中的主动权。
环视全球,这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美军推进“二次转型”,俄军推进“新面貌”军事改革,英、法、日、德、印等国军事改革也一刻不曾停歇。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年度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一系列变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这个路口,波谲云诡。这个路口,暗涛汹涌。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也前所未有地面临严峻的安全压力和风险挑战。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习主席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次视察部队,就选择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就登上战舰出海,向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新一代最高领导人,不仅要强力推动中国的改革事业,而且还将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2013年3月11日,面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代表,习主席首次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他号召,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信息时代的世界军事竞争,大潮汹涌,惊涛拍岸。世界新军事变革速度之快、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习主席的话语充满了时不我待的忧患:世界新军事革命给人民军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渤海湾畔,舰旗飘扬。2013年8月28日,习主席登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习主席第三次视察海军部队。
热风吹雨,心潮逐浪。习主席的话语振聋发聩: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仅要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时代前列。
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习主席告诫全军:军队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历史担当。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经习主席提议,党中央决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容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全会《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5日,一条消息引爆互联网: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第一次。
这一年,是中国深改元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两个甲子后,中国军队走上了变革图强的崭新起点,中国军人的耳畔依然警钟长鸣。习主席针对演习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尖锐地指出:要说有短板弱项,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巨大的风险和考验,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心坚定不移:越是难度大,越要坚定意志、勇往直前,决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只要全军统一意志,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深入论证,科学设计。人民军队历史上力度空前的改革绘就蓝图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1954年,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拉开序幕,实行军衔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正在论证酝酿。这年夏天,毛泽东眺望沧海,写下气魄恢弘的《浪淘沙·北戴河》。
一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精兵简政,解放战争时期组建五大野战军,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强。
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必由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如今,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崭新变革即将展开。
这次改革,不同以往。它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和局部改造,而是一次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力度、深度、广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也有别于世界其他军队的改革,没有现成样板可以借鉴,难度可想而知。
这次改革,不同寻常。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方案设计得科学不科学、精确不精确,直接关系改革成败。
这是一次迎难而上的跋涉,这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
在习主席的筹划和指挥下,军委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专家咨询组陆续组建,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改革研究论证蹄疾步稳展开。
习主席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小帆船可以在水里打转,绕几个弯又起来了,泰坦尼克号要是沉了,它就真是沉了。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样一支军队,在改什么、不改什么问题上要有战略定力,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准确把握军事需求,使各项重大改革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一致起来;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习主席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立起了根本指导。
“我们在作出改革决策之前,要先听他个八面来风。”习主席要求,把调查研究贯穿改革全过程。他2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3次主持召开军委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多次当面听取有关大单位改革意见建议,亲自组织研究改革重大问题,还专门指示:“有什么好的想法,还可以通过有关渠道向领导小组反映。”
体制性障碍在哪里?结构性矛盾是什么?政策性问题有多少?多个改革专项小组和专家咨询组,从军内到军外,从国内到国外,广泛调研,集中智慧,反复论证。
690余个军地单位,800余个座谈会、论证会,900多名在职和退休军地领导、专家,2165名军以上单位班子成员和师旅级部队主官,3400余条部队官兵意见,改革方案前后历经150多次调整、修改、完善……
金戈铁马费运筹。习主席指出:要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北京,香山脚下,一场特殊的“兵棋推演”在军事科学院展开,课题是:新的领导指挥体制运行流程。推演持续整整10天,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首次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改革研究论证。
2015年盛夏,酷暑难耐,也是改革论证最紧张的日子。
7月14日、22日,习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和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审议通过改革总体方案。
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体现我军特色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
11月24日,北京瑞雪初霁,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习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动员号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会议明确,先改领导指挥体制,再调力量规模结构,政策制度配套跟上,梯次接续,压茬推进。2020年前,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蓝图绘就,路标竖起,人民军队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改革吹响了进军号。
改革首战,奠定胜局。领导指挥体制变革立起人民军队新的“四梁八柱”
2016年1月16日零时,一个划时代的瞬间。
根据习主席的命令,从此时起,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开始运转。
岁末年初,人民军队改革的嘹亮号角一次次吹响。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向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2016年1月11日,习主席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
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向新成立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
短短一个月时间,人民军队在看似波澜不惊中,跨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大步。
改革千头万绪,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最关键。习主席把军队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
当年,邓小平在酝酿百万大裁军时曾说:怎么减法,请大家出主意,我只讲总部带头。如今,中国军队的新一轮改革,最先“动刀子”的地方,又是总部。
一声令下,雷厉风行,运行了几十年的总部制一夜之间走入历史,15个军委机关部门全新登场。其中,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减1/3。
改革之难,难在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难在突破既得利益的羁绊。有些痛,必须忍;有些关,必须闯。
习主席明确指出,军委机关调整组建是整个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龙头,是这轮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改革举措。
军委机关调整改革,实际上是对人民军队战略领导、战略指挥、战略管理体系的一次全新设计。新的军委机关与原四总部相比,指挥、建设、管理、监督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职能配置更加合理,更加聚焦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使军委机关真正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
改革是个大合唱,笙箫齐鸣奏华章。2014年10月27日,习主席签署命令,解放军审计署由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一年之后,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军委审计署出现在了新调整组建的军委机关序列中。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全部实行派驻审计,巡视和审计监督实现常态化、全覆盖。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保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习主席,首次以“军委联指总指挥”的身份,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军队就开始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探索。然而,几十年过去,“联不起来”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习主席一锤定音:建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要有紧迫感,不能久拖不决。
这是紧迫忧思,也是战略考量。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塑了人民军队指挥架构,使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次改革,把联合作战指挥的重心放在战区,把部队建设管理的重心放在军兵种。战区专司打仗、主营联合,军种以战领建、抓建为战。战区和军区一字之差,性质却是天壤之别。
“庙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军队改革,习主席反复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庞大的陆军,无疑就是改革这盘大棋的“棋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习主席来到当时的济南军区调研。他指出,要找准陆军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定位,加快推进陆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2016年“八一”前夕,当习主席来到新组建的陆军机关视察时,陆军转型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开启。习主席叮嘱陆军领导,要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
这次改革,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这在人民军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改革首战定胜局。“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体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4次集体学习,专门听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情况。习主席指出,改革势头很好,要再接再厉,扎扎实实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优化结构,重塑力量。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再造精兵劲旅
改革如潮涌,后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主席指出,要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习主席强调,要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改革作战部队编成,打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
2017年4月18日,习主席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
10天之后,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
这只是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中,还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的诸多新型作战力量。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如果说,此前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改棋盘”,那么“脖子以下”的改革就是“动棋子”,而且同样是全局性的动、大范围的动。
习主席强调,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不能固定不变,必须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军队使命任务变化而变化。否则,曾经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击。
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不是单纯的撤降并改,而是以结构功能优化牵引规模调整,推动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这既是瘦身,也是强体。
新结构催生新战力。一场夺岛演习,在暴风雨中打响。硝烟深处,新调整组建的海军陆战队全新亮相。脱下“陆军绿”换上“海军蓝”,官兵身后的大山越来越远,眼前的大海越来越近。指挥层级更扁平,作战编组更灵活,合成化、模块化程度更高。改革后的每一支部队,都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新编成锻造新利剑。在这次改革中,以三代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正在形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歼—20、运—20亮相……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
调整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迈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一大步,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
重构重塑后的人民军队,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016年早春,习主席视察国防大学。他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院校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
燕山脚下,湘江之滨,两所著名军校的变化引人瞩目。这轮改革以重塑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牵引,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培养模式,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由77所减至43所,构建起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军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为补充的院校布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改革的雷电,总是在历史的风雨中孕育。早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的设想,然而人民军队的联勤之路一波三折,走得并不平坦。
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5个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这次改革,为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量身打造了以联勤保障部队为主体、以军种保障力量为补充、以战区联指统一指挥运用为核心的新的联勤保障体制,补上了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军事竞争的核心要素。世界军事高新科技竞技场上强手如林,风驰电掣。
潮起东方,又是一番风景。在习主席擘画的改革蓝图中,有一个醒目的路标: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他指出,我们要赢得军事竞争主动,必须下更大气力推进科技兴军。
2017年,人民军队中一个新的机构——中央军委军事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诞生,连同此前成立的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国防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顶层架构。
与此同时,重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宣告成立,以军事科学院为龙头、军兵种研究院为骨干、院校和部队科研力量为辅助,军事科研力量“航母编队”正式起航。
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研究制定新的《文职人员条例》,研究论证军衔主导军官等级制度,组织修订军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条例、义务兵条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
官兵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一系列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抓紧制定推出。
大刀阔斧,蹄疾步稳。改革强军之路上的人民军队面貌一新
2015年6月16日,习主席来到遵义考察。
一下飞机,他就直奔红军山烈士陵园。在“突破乌江天险”浮雕前,他驻足感叹:“当时要是过不去就危险了……”
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人民军队90年建军史,多少磨难坎坷在前,多少险关隘口当道,“能不能过去”的考验一直摆在这支军队面前。恰如习主席在《之江新语》里引用过的一句古诗:“一山放出一山拦。”
2016年元旦刚过,习主席视察原第13集团军。这是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视察。
这个集团军的前身,是当年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三大主力之一,素以善打突围、狭路相逢勇者胜著称。在这里,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转并行,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拿新瓶装旧酒。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说,人民军队之前的历次改革,更多是一种压减规模体量的物理变化,那么这次改革实质是一次由内到外的化学反应,是一次体系性的重塑重构重建。改革后的问题,不会比改革以前少。
时隔两个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意见》,在团以上领导机关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随着一场“观念突围”的头脑风暴席卷全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的机制转轨“二次创新”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助推新体制落地运行的军委机关协调机制也开始启动。
改革,归根到底是自我革命,是壮士断腕,是换羽新生。
2015年12月2日,一纸命令传来,第27集团军领导机关和直属分队移防山西,成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
改革如登山、似闯关、像大考。这一轮改革,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几十支部队移防部署,三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即去报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从关中平原到西北大漠,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江南水乡到岭南山区……几年来,多少热血军人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边陲小城,告别父母妻儿走向陌生远方。改革中,许多军官脱下挚爱的军装。这些军人的转身,同样助推着人民军队的转型。
改革,牵动亿万颗心。这些年,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建言献策的来信。他们中间,有部队官兵,有地方领导,有专家学者,还有老红军、老战士……
改革,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习主席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役,军队要全力以赴,全党全国要大力支持,坚持军地一盘棋,齐心协力完成跨军地改革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把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助推改革强军的巨大力量。许多地方党委议军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为官兵减负,就是给军队改革助力。
改革,引起世界关注。外国媒体上,对中国军队改革的描述频繁出现“罕见”“密集”“震撼”等字眼。“不必过度解读。”虽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的回应总是云淡风轻,但在各国同行的眼中,这些变化似乎并不简单。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来自多国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学员,举行了一场题为“中国军改”的圆桌讨论。一位外军学员感慨道:“中国军改涉及面广,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
改革正在路上。5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蹄疾步稳,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果。这场重塑重构使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为强军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
改革未有穷期。习主席号召,我们要保持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夺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胜利。
——要把统一思想认识贯穿始终,引导全军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跟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跟紧国防和军队改革前进步伐,形成推进改革强军的强大势场;
——要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用力、精准发力,确保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要把加强组织领导贯穿始终,把准改革方向,搞好研究论证,掌控节奏力度,加强检查督察,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这三个“贯穿始终”,为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引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让我们再次回到朱日和草原,回到那片被炮火和履带反复犁耕的土地。与以往历次大阅兵不同,此次受阅官兵是直接从演兵场开赴阅兵场。
“统帅千钧授,全军一念同。”改革驱动千军万马,在习主席深情的目光注视下,正鏖战在广袤的国土、浩瀚的苍穹、遥远的大洋!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曹智、王玉山,解放军报记者武天敏、曲延涛)
|
欧冠免责声明: | ||||||||
|
塞北高原,长天寥廓。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1.2万名官兵、600多台战车集结列阵,以征尘未洗的野战阵容、战斗姿态迎接人民军队90岁生日,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天安门广场胜利日大阅兵的壮观景象犹在眼前。就是在那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习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近700个日日夜夜过去。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
伟大的变革,历史的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动的这场伟大的变革,像澎湃奔腾的巨浪,像强劲浩荡的东风,正在加快重塑这支军队,推动三军将士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上阔步向前。
中流击水,勇进者胜。一场深刻改变人民军队未来的变革在统帅心中酝酿
深圳大鹏湾,蛇口港。
2012年12月8日上午11时,习主席登上停泊在这里的中国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海口舰。
战舰鸣笛起航,驶向浩瀚南海。此刻,习近平就任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只有20多天。
风起云涌,天高海阔。一场深刻改变人民军队未来的变革,正在统帅的心中酝酿。
2012年11月15日,习主席主持召开新一届军委班子第一次常务会议,就鲜明指出:要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前进,努力夺取我军在军事竞争中的主动权。
环视全球,这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美军推进“二次转型”,俄军推进“新面貌”军事改革,英、法、日、德、印等国军事改革也一刻不曾停歇。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年度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一系列变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这个路口,波谲云诡。这个路口,暗涛汹涌。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也前所未有地面临严峻的安全压力和风险挑战。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习主席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次视察部队,就选择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就登上战舰出海,向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新一代最高领导人,不仅要强力推动中国的改革事业,而且还将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2013年3月11日,面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代表,习主席首次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他号召,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信息时代的世界军事竞争,大潮汹涌,惊涛拍岸。世界新军事变革速度之快、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习主席的话语充满了时不我待的忧患:世界新军事革命给人民军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渤海湾畔,舰旗飘扬。2013年8月28日,习主席登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习主席第三次视察海军部队。
热风吹雨,心潮逐浪。习主席的话语振聋发聩: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仅要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时代前列。
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习主席告诫全军:军队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历史担当。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经习主席提议,党中央决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容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全会《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5日,一条消息引爆互联网: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第一次。
这一年,是中国深改元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两个甲子后,中国军队走上了变革图强的崭新起点,中国军人的耳畔依然警钟长鸣。习主席针对演习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尖锐地指出:要说有短板弱项,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巨大的风险和考验,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心坚定不移:越是难度大,越要坚定意志、勇往直前,决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只要全军统一意志,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深入论证,科学设计。人民军队历史上力度空前的改革绘就蓝图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1954年,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拉开序幕,实行军衔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正在论证酝酿。这年夏天,毛泽东眺望沧海,写下气魄恢弘的《浪淘沙·北戴河》。
一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精兵简政,解放战争时期组建五大野战军,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强。
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必由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如今,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崭新变革即将展开。
这次改革,不同以往。它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和局部改造,而是一次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力度、深度、广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也有别于世界其他军队的改革,没有现成样板可以借鉴,难度可想而知。
这次改革,不同寻常。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方案设计得科学不科学、精确不精确,直接关系改革成败。
这是一次迎难而上的跋涉,这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
在习主席的筹划和指挥下,军委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专家咨询组陆续组建,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改革研究论证蹄疾步稳展开。
习主席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小帆船可以在水里打转,绕几个弯又起来了,泰坦尼克号要是沉了,它就真是沉了。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样一支军队,在改什么、不改什么问题上要有战略定力,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准确把握军事需求,使各项重大改革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一致起来;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习主席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立起了根本指导。
“我们在作出改革决策之前,要先听他个八面来风。”习主席要求,把调查研究贯穿改革全过程。他2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3次主持召开军委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多次当面听取有关大单位改革意见建议,亲自组织研究改革重大问题,还专门指示:“有什么好的想法,还可以通过有关渠道向领导小组反映。”
体制性障碍在哪里?结构性矛盾是什么?政策性问题有多少?多个改革专项小组和专家咨询组,从军内到军外,从国内到国外,广泛调研,集中智慧,反复论证。
690余个军地单位,800余个座谈会、论证会,900多名在职和退休军地领导、专家,2165名军以上单位班子成员和师旅级部队主官,3400余条部队官兵意见,改革方案前后历经150多次调整、修改、完善……
金戈铁马费运筹。习主席指出:要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北京,香山脚下,一场特殊的“兵棋推演”在军事科学院展开,课题是:新的领导指挥体制运行流程。推演持续整整10天,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首次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改革研究论证。
2015年盛夏,酷暑难耐,也是改革论证最紧张的日子。
7月14日、22日,习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和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审议通过改革总体方案。
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体现我军特色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
11月24日,北京瑞雪初霁,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习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动员号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会议明确,先改领导指挥体制,再调力量规模结构,政策制度配套跟上,梯次接续,压茬推进。2020年前,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蓝图绘就,路标竖起,人民军队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改革吹响了进军号。
改革首战,奠定胜局。领导指挥体制变革立起人民军队新的“四梁八柱”
2016年1月16日零时,一个划时代的瞬间。
根据习主席的命令,从此时起,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开始运转。
岁末年初,人民军队改革的嘹亮号角一次次吹响。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向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2016年1月11日,习主席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
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向新成立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
短短一个月时间,人民军队在看似波澜不惊中,跨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大步。
改革千头万绪,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最关键。习主席把军队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
当年,邓小平在酝酿百万大裁军时曾说:怎么减法,请大家出主意,我只讲总部带头。如今,中国军队的新一轮改革,最先“动刀子”的地方,又是总部。
一声令下,雷厉风行,运行了几十年的总部制一夜之间走入历史,15个军委机关部门全新登场。其中,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减1/3。
改革之难,难在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难在突破既得利益的羁绊。有些痛,必须忍;有些关,必须闯。
习主席明确指出,军委机关调整组建是整个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龙头,是这轮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改革举措。
军委机关调整改革,实际上是对人民军队战略领导、战略指挥、战略管理体系的一次全新设计。新的军委机关与原四总部相比,指挥、建设、管理、监督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职能配置更加合理,更加聚焦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使军委机关真正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
改革是个大合唱,笙箫齐鸣奏华章。2014年10月27日,习主席签署命令,解放军审计署由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一年之后,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军委审计署出现在了新调整组建的军委机关序列中。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全部实行派驻审计,巡视和审计监督实现常态化、全覆盖。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保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习主席,首次以“军委联指总指挥”的身份,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军队就开始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探索。然而,几十年过去,“联不起来”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习主席一锤定音:建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要有紧迫感,不能久拖不决。
这是紧迫忧思,也是战略考量。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塑了人民军队指挥架构,使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次改革,把联合作战指挥的重心放在战区,把部队建设管理的重心放在军兵种。战区专司打仗、主营联合,军种以战领建、抓建为战。战区和军区一字之差,性质却是天壤之别。
“庙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军队改革,习主席反复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庞大的陆军,无疑就是改革这盘大棋的“棋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习主席来到当时的济南军区调研。他指出,要找准陆军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定位,加快推进陆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2016年“八一”前夕,当习主席来到新组建的陆军机关视察时,陆军转型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开启。习主席叮嘱陆军领导,要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
这次改革,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这在人民军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改革首战定胜局。“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体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4次集体学习,专门听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情况。习主席指出,改革势头很好,要再接再厉,扎扎实实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优化结构,重塑力量。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再造精兵劲旅
改革如潮涌,后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主席指出,要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习主席强调,要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改革作战部队编成,打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
2017年4月18日,习主席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
10天之后,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
这只是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中,还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的诸多新型作战力量。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如果说,此前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改棋盘”,那么“脖子以下”的改革就是“动棋子”,而且同样是全局性的动、大范围的动。
习主席强调,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不能固定不变,必须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军队使命任务变化而变化。否则,曾经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击。
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不是单纯的撤降并改,而是以结构功能优化牵引规模调整,推动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这既是瘦身,也是强体。
新结构催生新战力。一场夺岛演习,在暴风雨中打响。硝烟深处,新调整组建的海军陆战队全新亮相。脱下“陆军绿”换上“海军蓝”,官兵身后的大山越来越远,眼前的大海越来越近。指挥层级更扁平,作战编组更灵活,合成化、模块化程度更高。改革后的每一支部队,都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新编成锻造新利剑。在这次改革中,以三代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正在形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歼—20、运—20亮相……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
调整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迈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一大步,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
重构重塑后的人民军队,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016年早春,习主席视察国防大学。他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院校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
燕山脚下,湘江之滨,两所著名军校的变化引人瞩目。这轮改革以重塑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牵引,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培养模式,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由77所减至43所,构建起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军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为补充的院校布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改革的雷电,总是在历史的风雨中孕育。早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的设想,然而人民军队的联勤之路一波三折,走得并不平坦。
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5个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这次改革,为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量身打造了以联勤保障部队为主体、以军种保障力量为补充、以战区联指统一指挥运用为核心的新的联勤保障体制,补上了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军事竞争的核心要素。世界军事高新科技竞技场上强手如林,风驰电掣。
潮起东方,又是一番风景。在习主席擘画的改革蓝图中,有一个醒目的路标: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他指出,我们要赢得军事竞争主动,必须下更大气力推进科技兴军。
2017年,人民军队中一个新的机构——中央军委军事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诞生,连同此前成立的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国防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顶层架构。
与此同时,重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宣告成立,以军事科学院为龙头、军兵种研究院为骨干、院校和部队科研力量为辅助,军事科研力量“航母编队”正式起航。
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研究制定新的《文职人员条例》,研究论证军衔主导军官等级制度,组织修订军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条例、义务兵条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
官兵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一系列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抓紧制定推出。
大刀阔斧,蹄疾步稳。改革强军之路上的人民军队面貌一新
2015年6月16日,习主席来到遵义考察。
一下飞机,他就直奔红军山烈士陵园。在“突破乌江天险”浮雕前,他驻足感叹:“当时要是过不去就危险了……”
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人民军队90年建军史,多少磨难坎坷在前,多少险关隘口当道,“能不能过去”的考验一直摆在这支军队面前。恰如习主席在《之江新语》里引用过的一句古诗:“一山放出一山拦。”
2016年元旦刚过,习主席视察原第13集团军。这是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视察。
这个集团军的前身,是当年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三大主力之一,素以善打突围、狭路相逢勇者胜著称。在这里,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转并行,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拿新瓶装旧酒。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说,人民军队之前的历次改革,更多是一种压减规模体量的物理变化,那么这次改革实质是一次由内到外的化学反应,是一次体系性的重塑重构重建。改革后的问题,不会比改革以前少。
时隔两个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意见》,在团以上领导机关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随着一场“观念突围”的头脑风暴席卷全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的机制转轨“二次创新”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助推新体制落地运行的军委机关协调机制也开始启动。
改革,归根到底是自我革命,是壮士断腕,是换羽新生。
2015年12月2日,一纸命令传来,第27集团军领导机关和直属分队移防山西,成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
改革如登山、似闯关、像大考。这一轮改革,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几十支部队移防部署,三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即去报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从关中平原到西北大漠,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江南水乡到岭南山区……几年来,多少热血军人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边陲小城,告别父母妻儿走向陌生远方。改革中,许多军官脱下挚爱的军装。这些军人的转身,同样助推着人民军队的转型。
改革,牵动亿万颗心。这些年,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建言献策的来信。他们中间,有部队官兵,有地方领导,有专家学者,还有老红军、老战士……
改革,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习主席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役,军队要全力以赴,全党全国要大力支持,坚持军地一盘棋,齐心协力完成跨军地改革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把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助推改革强军的巨大力量。许多地方党委议军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为官兵减负,就是给军队改革助力。
改革,引起世界关注。外国媒体上,对中国军队改革的描述频繁出现“罕见”“密集”“震撼”等字眼。“不必过度解读。”虽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的回应总是云淡风轻,但在各国同行的眼中,这些变化似乎并不简单。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来自多国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学员,举行了一场题为“中国军改”的圆桌讨论。一位外军学员感慨道:“中国军改涉及面广,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
改革正在路上。5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蹄疾步稳,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果。这场重塑重构使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为强军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
改革未有穷期。习主席号召,我们要保持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夺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胜利。
——要把统一思想认识贯穿始终,引导全军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跟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跟紧国防和军队改革前进步伐,形成推进改革强军的强大势场;
——要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用力、精准发力,确保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要把加强组织领导贯穿始终,把准改革方向,搞好研究论证,掌控节奏力度,加强检查督察,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这三个“贯穿始终”,为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引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让我们再次回到朱日和草原,回到那片被炮火和履带反复犁耕的土地。与以往历次大阅兵不同,此次受阅官兵是直接从演兵场开赴阅兵场。
“统帅千钧授,全军一念同。”改革驱动千军万马,在习主席深情的目光注视下,正鏖战在广袤的国土、浩瀚的苍穹、遥远的大洋!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曹智、王玉山,解放军报记者武天敏、曲延涛)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