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更新时间:2019-8-16 9:06:31    来源:求是

  重庆七跃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群山之中镶嵌着一个美丽的村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如今正乘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东风奔向好日子。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转火车、换汽车,越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实地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有没有真正落地。华溪村的崭新面貌让总书记十分欣慰:“看了这么一个村,我心里是有底的”。
  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牵挂;摆脱贫困,一直是他思考的重大问题,“花的精力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天寒地冻的陇原大地到人迹罕至的塞外边疆,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多远多难的路也挡不住总书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决心。2015年在延安、贵阳,2016年在银川,2017年在太原,2018年在成都,2019年在重庆,在脱贫攻坚的一个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在基层主持召开跨省区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战略部署,指导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阶段的形势,透彻阐明当前“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对今明两年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为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导。
  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与期盼。纵观中国历史,根本就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让人民摆脱绝对贫困,那些所谓的封建社会“盛世”,也从未真正让人民丰衣足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映照出千百年来劳苦大众的艰辛生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翻身得解放,有饭吃、有衣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持续向贫困宣战,坚定向共同富裕进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数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向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强调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无论是“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都源于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党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如果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还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体现不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不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念。在陕北梁家河,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在河北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他探索宁德“弱鸟先飞”的脱贫路,组织推动山海协作、闽宁对口帮扶;在浙江和上海,他一如既往强调扶贫工作,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扶贫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脱贫攻坚的战略地位、政治保障、科学方法、工作格局、内生动力、质量保证、全球合作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强调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创造性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强调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方面的问题;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明确提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调摆脱贫困首要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要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反复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准、实两个字,要真扶贫、扶真贫,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积极倡导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理论结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了不起的人间奇迹
  2019年8月6日,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格外兴奋。这一天,乡亲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天前写给他们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勉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指出“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下党乡位于大山深处,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乡还没有一条公路,“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形象地道出了这里的交通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如今下党乡成功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日之中国,像下党乡这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捷报频频传来。今年4月,云南省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宣告实现整族脱贫;5月,革命圣地延安传来所有贫困县整体“摘帽”的喜讯,226万老区人民开启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一幕幕人间奇迹正在新时代的神州大地不断涌现。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我们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从脱贫摘帽情况看,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全国832个贫困县只剩下不到一半。8239万人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欧洲大国德国的全部人口。从“两不愁”情况看,现在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已经普遍做到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历史上长期未曾解决的“吃不饱、穿不暖”问题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了。从易地搬迁情况看,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扶贫搬迁”,到去年底全国已完成870万贫困人口的搬迁建设任务,而且大部分搬迁人口成功脱了贫,今年剩余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看,脱贫攻坚锻炼了党的干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了民心,赢得了人心。
  这些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胼手胝足奋斗出来的,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强力推进,靠的是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问题上的协同发力,靠的是无数党员、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拼命干。习近平总书记身先士卒,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支持,尽锐出战,无数党员干部奔赴扶贫一线,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目前在岗的第一书记20.6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还有197.4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他们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挥洒汗水,付出热血,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当前,世界上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消除贫困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最根本的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底气,也是最大优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在减贫方面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贫困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脱贫攻坚战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当前存在的三类困难和问题,包括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妥善有序解决。对脱贫标准把握不精准、“三保障”工作不扎实等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一些长期性的问题,要作出总体安排,创造条件分阶段逐步解决。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扶贫脱贫,标准至关重要。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这一标准,能够满足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和承受能力,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高的标准。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我国将比世界银行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整整10年。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的主题,就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现在距离2020年底完成任务时间已不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及时进行摸底清理,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根据问题精准施策。
  当前,我国“两不愁三保障”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清醒看到,有些贫困人口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精准精细的梳理:全国还有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常见病、慢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全国仍有约160万户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约10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省区市和基层市县要各司其职,上下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摸清“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底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确保脱贫质量;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明显超出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同时也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作出明确界定,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学上、上得起学,而不是把学前、高中、大学教育都包起来;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贫困人口患了常见病、慢性病能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而不是政府把看病的钱都包起来;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不住危房,而不是一概拆旧房盖新房,住超标准的大房子;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当然,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要结合实际进行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也不作脱离实际的承诺。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补齐这个短板,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科学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所处的阶段,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打法”。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冲刺阶段,越需全力以赴;越是胜利在望,越需专注用心。脱贫攻坚战的最后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他以强烈的问题导向,向各地区各部门提出6条针对性极强的要求:强化责任落实、攻克坚中之坚、认真整改问题、提高脱贫质量、稳定脱贫攻坚政策、切实改进作风。这6条要求,直指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今明两年脱贫攻坚战“打法”的关键所在。

  强化责任,尽锐出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中西部22个脱贫任务重的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唯一一项由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立军令状的工作;对脱贫攻坚进行专项巡视,也是到目前为止党中央唯一一次对一项工作、一个领域进行的专项巡视。这鲜明体现了我们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坚定信念。完成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必须强化责任落实,合力攻坚,把精锐部队派上战场,在那里摸爬滚打,冲锋陷阵,帮助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脱贫战绩。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克最后堡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民族、宗教、维稳问题交织,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这“三区三州”,仍有1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国现有贫困人口的12.5%,脱贫成本极高、难度极大,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细化措施,全力以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色真实,脱真贫、真脱贫。而且,脱贫之后还有一个巩固脱贫成果的问题,不能“一脱贫就撒手”,既要打好脱贫的攻坚战,又要打好防止返贫的持久战,防止“饱而复饥、暖而复寒”的情况出现。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用好“外力”,又要修炼“内力”。要在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上做到位,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克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重心不移,频道不换。“扶上马”后,还要“送一程”,脱贫了也不能松劲懈怠,不能有厌战情绪,更不能着急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强调: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这“四个不摘”是总书记反复重申的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能有丝毫含糊。
  整改突出问题,不断改进作风。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那一套。根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当前脱贫攻坚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一是没有把脱贫攻坚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二是贯彻精准方略有偏差;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对这些问题,要全面排查梳理,确保整改到位。对那些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该撤换的要及时撤换,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和豪迈宣示,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8-16 9:06:31    来源:求是

      重庆七跃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群山之中镶嵌着一个美丽的村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如今正乘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东风奔向好日子。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转火车、换汽车,越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实地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有没有真正落地。华溪村的崭新面貌让总书记十分欣慰:“看了这么一个村,我心里是有底的”。
      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牵挂;摆脱贫困,一直是他思考的重大问题,“花的精力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天寒地冻的陇原大地到人迹罕至的塞外边疆,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多远多难的路也挡不住总书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决心。2015年在延安、贵阳,2016年在银川,2017年在太原,2018年在成都,2019年在重庆,在脱贫攻坚的一个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在基层主持召开跨省区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战略部署,指导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阶段的形势,透彻阐明当前“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对今明两年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为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导。
      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与期盼。纵观中国历史,根本就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让人民摆脱绝对贫困,那些所谓的封建社会“盛世”,也从未真正让人民丰衣足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映照出千百年来劳苦大众的艰辛生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翻身得解放,有饭吃、有衣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持续向贫困宣战,坚定向共同富裕进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数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向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强调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无论是“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都源于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党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如果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还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体现不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不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念。在陕北梁家河,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在河北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他探索宁德“弱鸟先飞”的脱贫路,组织推动山海协作、闽宁对口帮扶;在浙江和上海,他一如既往强调扶贫工作,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扶贫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脱贫攻坚的战略地位、政治保障、科学方法、工作格局、内生动力、质量保证、全球合作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强调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创造性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强调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方面的问题;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明确提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调摆脱贫困首要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要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反复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准、实两个字,要真扶贫、扶真贫,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积极倡导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理论结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了不起的人间奇迹
      2019年8月6日,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格外兴奋。这一天,乡亲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天前写给他们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勉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指出“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下党乡位于大山深处,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乡还没有一条公路,“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形象地道出了这里的交通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如今下党乡成功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日之中国,像下党乡这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捷报频频传来。今年4月,云南省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宣告实现整族脱贫;5月,革命圣地延安传来所有贫困县整体“摘帽”的喜讯,226万老区人民开启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一幕幕人间奇迹正在新时代的神州大地不断涌现。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我们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从脱贫摘帽情况看,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全国832个贫困县只剩下不到一半。8239万人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欧洲大国德国的全部人口。从“两不愁”情况看,现在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已经普遍做到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历史上长期未曾解决的“吃不饱、穿不暖”问题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了。从易地搬迁情况看,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扶贫搬迁”,到去年底全国已完成870万贫困人口的搬迁建设任务,而且大部分搬迁人口成功脱了贫,今年剩余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看,脱贫攻坚锻炼了党的干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了民心,赢得了人心。
      这些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胼手胝足奋斗出来的,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强力推进,靠的是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问题上的协同发力,靠的是无数党员、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拼命干。习近平总书记身先士卒,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支持,尽锐出战,无数党员干部奔赴扶贫一线,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目前在岗的第一书记20.6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还有197.4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他们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挥洒汗水,付出热血,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当前,世界上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消除贫困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最根本的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底气,也是最大优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在减贫方面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贫困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脱贫攻坚战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当前存在的三类困难和问题,包括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妥善有序解决。对脱贫标准把握不精准、“三保障”工作不扎实等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一些长期性的问题,要作出总体安排,创造条件分阶段逐步解决。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扶贫脱贫,标准至关重要。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这一标准,能够满足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和承受能力,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高的标准。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我国将比世界银行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整整10年。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的主题,就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现在距离2020年底完成任务时间已不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及时进行摸底清理,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根据问题精准施策。
      当前,我国“两不愁三保障”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清醒看到,有些贫困人口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精准精细的梳理:全国还有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常见病、慢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全国仍有约160万户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约10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省区市和基层市县要各司其职,上下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摸清“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底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确保脱贫质量;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明显超出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同时也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作出明确界定,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学上、上得起学,而不是把学前、高中、大学教育都包起来;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贫困人口患了常见病、慢性病能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而不是政府把看病的钱都包起来;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不住危房,而不是一概拆旧房盖新房,住超标准的大房子;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当然,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要结合实际进行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也不作脱离实际的承诺。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补齐这个短板,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科学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所处的阶段,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打法”。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冲刺阶段,越需全力以赴;越是胜利在望,越需专注用心。脱贫攻坚战的最后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他以强烈的问题导向,向各地区各部门提出6条针对性极强的要求:强化责任落实、攻克坚中之坚、认真整改问题、提高脱贫质量、稳定脱贫攻坚政策、切实改进作风。这6条要求,直指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今明两年脱贫攻坚战“打法”的关键所在。

      强化责任,尽锐出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中西部22个脱贫任务重的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唯一一项由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立军令状的工作;对脱贫攻坚进行专项巡视,也是到目前为止党中央唯一一次对一项工作、一个领域进行的专项巡视。这鲜明体现了我们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坚定信念。完成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必须强化责任落实,合力攻坚,把精锐部队派上战场,在那里摸爬滚打,冲锋陷阵,帮助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脱贫战绩。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克最后堡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民族、宗教、维稳问题交织,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这“三区三州”,仍有1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国现有贫困人口的12.5%,脱贫成本极高、难度极大,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细化措施,全力以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色真实,脱真贫、真脱贫。而且,脱贫之后还有一个巩固脱贫成果的问题,不能“一脱贫就撒手”,既要打好脱贫的攻坚战,又要打好防止返贫的持久战,防止“饱而复饥、暖而复寒”的情况出现。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用好“外力”,又要修炼“内力”。要在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上做到位,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克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重心不移,频道不换。“扶上马”后,还要“送一程”,脱贫了也不能松劲懈怠,不能有厌战情绪,更不能着急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强调: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这“四个不摘”是总书记反复重申的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能有丝毫含糊。
      整改突出问题,不断改进作风。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那一套。根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当前脱贫攻坚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一是没有把脱贫攻坚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二是贯彻精准方略有偏差;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对这些问题,要全面排查梳理,确保整改到位。对那些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该撤换的要及时撤换,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和豪迈宣示,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文章编辑:刘佳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41120180801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41120180801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