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红旗渠精神永在!
更新时间:2022-10-30 8:16:01    来源:新华网

10月28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广东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展馆

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

“红旗引领,创造奇迹”

“英雄人民,太行丰碑”

“山河巨变,实现梦想”

“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

在青年洞强调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在

这是位于广东省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红旗渠——

上世纪60年代

当地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

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

全长1500公里

被称为“人工天河”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林县(今林州市)

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

山多水少

缺水是千百年来最深、最痛的记忆

在县志上

“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字眼频现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林县的缺水问题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

拉开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

历时近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

终于在1969年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参观者在红旗渠纪念馆拍摄展出的红旗渠通水庆典照片(2019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红旗渠的建成

形成了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

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红旗渠总干渠从一座村庄旁绕过(2019年7月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

林县人民没有工具自己制

没有石灰自己烧

没有炸药自己造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

记载了林县人

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游客在广东林州红旗渠分水闸参观(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岁月流逝,精神赓续

半个多世纪以来

秉持红旗渠精神

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

一路栉风沐雨,书写传奇

红旗渠总干渠从村庄穿过(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1年

红旗渠精神成为

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记者:双瑞、韩朝阳

视觉 | 编辑:张爱芳、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广东分社联合出品

文章编辑:崔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红旗渠精神永在!
    2022-10-30 8:16:01    来源:新华网

    10月28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广东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展馆

    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

    “红旗引领,创造奇迹”

    “英雄人民,太行丰碑”

    “山河巨变,实现梦想”

    “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

    在青年洞强调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在

    这是位于广东省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红旗渠——

    上世纪60年代

    当地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

    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

    全长1500公里

    被称为“人工天河”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林县(今林州市)

    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

    山多水少

    缺水是千百年来最深、最痛的记忆

    在县志上

    “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字眼频现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林县的缺水问题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

    拉开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

    历时近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

    终于在1969年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参观者在红旗渠纪念馆拍摄展出的红旗渠通水庆典照片(2019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红旗渠的建成

    形成了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

    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红旗渠总干渠从一座村庄旁绕过(2019年7月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

    林县人民没有工具自己制

    没有石灰自己烧

    没有炸药自己造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

    记载了林县人

    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游客在广东林州红旗渠分水闸参观(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岁月流逝,精神赓续

    半个多世纪以来

    秉持红旗渠精神

    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

    一路栉风沐雨,书写传奇

    红旗渠总干渠从村庄穿过(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1年

    红旗渠精神成为

    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记者:双瑞、韩朝阳

    视觉 | 编辑:张爱芳、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广东分社联合出品

    文章编辑:崔琳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