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10月26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
走进果园和苹果洗选车间考察
指出陕北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延安是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
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目前栽植面积331万亩
年产400万吨
产量和面积占陕西省的三分之一
全国的九分之一
这是2022年10月26日拍摄的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苹果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苹果在延安“安家”的历史
始于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
1940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院引入苹果苗木
到延安光华农场试栽
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骑着毛驴
从广东灵宝运回200株苹果苗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苹果逐渐发展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特色优势产业
2022年10月10日,果农在延安市洛川县阿寺村一处果园搬运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小小苹果
是延安老百姓的致富果
苹果产业辐射带动当地农民80多万人
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
在延安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0月10日,果农在延安市洛川县阿寺村一处果园采摘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延安的果园里
富士、嘎啦、瑞雪、秦脆等各类苹果品种“百果争鲜”
囊括早、中、晚熟品种和红、黄、绿多个色系
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
品质提升、价值链延伸
满足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2022年10月27日,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洗选车间展示的各类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技术能手、苹果“网红”、创业青年
苹果产业催生了一批善学习、观念活的“新农人”
认养模式、电商销售、网络直播
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让延安苹果销路不愁
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2年10月10日,洛川县一家果品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仓库进行线上直播。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圣地延安的靓丽名片
延安苹果 大有前途
记者:贺占军、陈晨、张博文、李华、李浩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出品
欧冠免责声明: | ||||||||
|
10月26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
走进果园和苹果洗选车间考察
指出陕北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延安是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
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目前栽植面积331万亩
年产400万吨
产量和面积占陕西省的三分之一
全国的九分之一
这是2022年10月26日拍摄的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苹果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苹果在延安“安家”的历史
始于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
1940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院引入苹果苗木
到延安光华农场试栽
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骑着毛驴
从广东灵宝运回200株苹果苗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苹果逐渐发展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特色优势产业
2022年10月10日,果农在延安市洛川县阿寺村一处果园搬运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小小苹果
是延安老百姓的致富果
苹果产业辐射带动当地农民80多万人
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
在延安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0月10日,果农在延安市洛川县阿寺村一处果园采摘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延安的果园里
富士、嘎啦、瑞雪、秦脆等各类苹果品种“百果争鲜”
囊括早、中、晚熟品种和红、黄、绿多个色系
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
品质提升、价值链延伸
满足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2022年10月27日,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洗选车间展示的各类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技术能手、苹果“网红”、创业青年
苹果产业催生了一批善学习、观念活的“新农人”
认养模式、电商销售、网络直播
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让延安苹果销路不愁
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2年10月10日,洛川县一家果品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仓库进行线上直播。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圣地延安的靓丽名片
延安苹果 大有前途
记者:贺占军、陈晨、张博文、李华、李浩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出品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