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我市未接到蜱虫致病报告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蜱虫叮咬致病可防可治,公众不必恐慌
更新时间:2010-9-15 8:04:32    来源:欧冠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张苗)近来,信阳、山东等地由于蜱虫叮咬致人发病甚至死亡的事件引发了多方关注,许多市民致电本报询问有关蜱虫的相关信息,希望了解我市的防控情况。就此,记者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采访。截至目前,我市尚未接到蜱虫致病的报告。“蜱虫致病”可防可治,市民不用过度恐慌。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蜱虫属于蛛形纲,跟蜘蛛的血缘关系比较近。没有翅膀,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据了解,我市之前没有开展过针对蜱虫的有关监测,但鉴于山区环境适合蜱虫栖息,现市疾控部门已经根据全省的要求对我市蜱虫进行监测工作。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副主任医师任东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信阳等地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个别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为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显示,此类病例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病例多为成年农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5至6月份病例较多。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多急性起病,可伴乏力、恶心,部分病例可出现黑便、牙龈等部位出血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据了解,2008年以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信阳地区发生的疑似无形体病,相继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了解本地病媒分布情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在防控技术上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近年来,我市疾控部门未接到人群被蜱虫叮咬的事件报告和被可疑虫子叮咬后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报告。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由蜱虫引起的疾病可防可控,市民不必过于恐慌,但必要时也要作好防护。据了解,蜱虫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虫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十一黄金周临近,有到野外旅行的人要特别注意个人的防护,市民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千万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该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再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任东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蜱虫传播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但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本次“广东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卫生部也正在组织专家制订“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疗。这种病可防可控,而且病死率很低,公众没有必要谈“蜱”色变。

文章编辑:张菊娇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我市未接到蜱虫致病报告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蜱虫叮咬致病可防可治,公众不必恐慌
2010-9-15 8:04:32    来源:欧冠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张苗)近来,信阳、山东等地由于蜱虫叮咬致人发病甚至死亡的事件引发了多方关注,许多市民致电本报询问有关蜱虫的相关信息,希望了解我市的防控情况。就此,记者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采访。截至目前,我市尚未接到蜱虫致病的报告。“蜱虫致病”可防可治,市民不用过度恐慌。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蜱虫属于蛛形纲,跟蜘蛛的血缘关系比较近。没有翅膀,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据了解,我市之前没有开展过针对蜱虫的有关监测,但鉴于山区环境适合蜱虫栖息,现市疾控部门已经根据全省的要求对我市蜱虫进行监测工作。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副主任医师任东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信阳等地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个别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为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显示,此类病例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病例多为成年农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5至6月份病例较多。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多急性起病,可伴乏力、恶心,部分病例可出现黑便、牙龈等部位出血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据了解,2008年以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信阳地区发生的疑似无形体病,相继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了解本地病媒分布情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在防控技术上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近年来,我市疾控部门未接到人群被蜱虫叮咬的事件报告和被可疑虫子叮咬后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报告。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由蜱虫引起的疾病可防可控,市民不必过于恐慌,但必要时也要作好防护。据了解,蜱虫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虫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十一黄金周临近,有到野外旅行的人要特别注意个人的防护,市民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千万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该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再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任东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蜱虫传播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但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本次“广东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卫生部也正在组织专家制订“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疗。这种病可防可控,而且病死率很低,公众没有必要谈“蜱”色变。

文章编辑:张菊娇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