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口袋里鼓囊囊 精神上亮堂堂(牢记嘱托 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
更新时间:2019-8-5 8:34:55    来源:人民日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村干部在一起。  李 飞摄

  兴疆稳疆,重在基层。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习近平

  “走,咱上村委会聊!”尉犁县委组织部驻达西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艳凤拍拍身上的土,放下卷起的裤脚,坐上一辆摩托车往回走。记者来到达西村采访时,她正和近百名村民一起,补种村道两旁近10公里长的防风林带。

  达西村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城边上。过去,这里“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沙吾尔·芒力克198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各族群众开挖排碱渠,种植防风林,发展集体经济,共同走上致富路。

  200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达西村考察基层党建工作。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讲到了达西村的村训——“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消息传来,村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总书记写信,汇报5年间村里的变化。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沙吾尔·芒力克和全体村民回信,强调兴疆稳疆,重在基层。

  瓜果飘香时节,达西村一派生气盎然。“坚守住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护育好民族情深的胡杨林”,沙吾尔·芒力克告诉记者,“各族群众就像大漠里的胡杨,根连着根、心连着心。”

  “有馕掰开一起吃”

  1975年,当时不到20岁的杜孟河与舅舅一起从山东来到新疆,在达西村生活40多年,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沙吾尔·芒力克担任村支书后,带领大伙修渠、排淤、治盐碱,种植防风林,林网护住两万多亩农田,贫土改良成了肥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维吾尔族村民多以养畜、种果树为业,汉族村民则以种菜、种棉花为主。“有馕掰开一起吃”,沙吾尔·芒力克号召村民打破传统习俗,互相学习借鉴。

  最早尝到甜头的是达西村四组维吾尔族村民艾沙·吾守尔一家。“家里25亩地全部种上棉花,汉族兄弟带着我锄草、施肥、浇水,1990年纯收入就有两万多元。”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全村的棉花种植面积很快达到1.9万亩。

  投资建设面粉厂、农贸市场、蔬菜大棚……多业并举,达西村去年人均纯收入突破3.2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南疆第一村”的声名不胫而走。

  走进沙吾尔·芒力克家的庭院,还是那座葡萄架,枝蔓青翠欲滴,数十株夹竹桃绿意盎然。

  “10年前的夏天,习近平同志盘腿坐在这座葡萄架下的板床上跟我们亲切交谈。”沙吾尔·芒力克说,2014年收到总书记回信那天,“乡亲们一批批涌到葡萄架下,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

  柏油路从8公里拓展到78公里,360户群众住进新房,400多户群众用上天然气,300多户群众开上小轿车……说起这些年来的新变化,沙吾尔·芒力克感慨地说,“没有各族群众的共同奋斗,就没有今天的达西村。”

  “要做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艾沙·吾守尔家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特殊的全家福。老两口身旁,站着一对汉族夫妻。

  “这是我的汉族儿子郭宗俊。”老人舒心地笑着对记者说,“开春时村里都在忙着给香梨树打埂子,我家不着慌,全靠他来帮着做。”

  1998年,郭宗俊从广东来达西村打工。艾沙·吾守尔把举目无亲的小伙子带回家,管吃管住,像儿娃子一般照料。1999年,艾沙·吾守尔的儿子因车祸离世,郭宗俊改了称呼,对着艾沙老两口叫起了“爸爸妈妈”。

  “10年前习近平同志就叮嘱我们,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沙吾尔·芒力克告诉记者。2010年起,达西村在全疆率先开展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目前全村150多户汉族群众与400余户维吾尔族群众相互间结成“亲戚”318对。艾沙·吾守尔老人一家和郭宗俊正式结了对,“这个汉族儿子,亚克西!”

  62岁的六组村民林国发是种菜能手。他的维吾尔族“亲戚”五组村民司地克·阿衣甫是个巧把式,养羊、电焊、木工样样在行,去年动了种菜心思,林国发手把手帮他搭起大棚。去年冬天,司地克·阿衣甫帮村民托养花卉,净赚2.2万元。

  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2017年1月,李艳凤来驻村后,又带领帮扶干部与“四老”人员、相对贫困户结亲112对。

  李艳凤结对的“亲戚”是达西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库尔班·艾依提一家,老两口的生活主要靠低保。“李书记一周来家里两回,房顶上的防水板、院里的水泥地面,都是她弄的。”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在院里转悠。

  “我们达西村人要做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不做破了口袋的马铃薯,洒满一地。”库尔班·艾依提说话间动了情。

  “跟党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2014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那年,达西村人均纯收入已达2.5万元。

  “总书记要求,‘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一手抓庭院经济,一手抓乡村旅游,拓宽致富路子,推动乡村振兴。”沙吾尔·芒力克说。

  羊圈和客厅就隔一堵墙,以前,大家都不愿到维吾尔族村民吾买尔·买买提尼亚孜家做客。眼瞅着村里越来越整洁,游客越来越多,吾买尔·买买提尼亚孜决定改造庭院。

  李艳凤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帮老汉出主意、做规划,又协调市场监管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羊圈挪到后院单划养殖区,后院1亩多空地改成菜园,6个房间收拾成民宿和餐饮包厢,门前栽着榆柳杨,出门便是6亩桃园……

  去年6月,吾买尔家开办的“桃园人家”农家乐顺利开张。“算下来每天接待三五桌客人,毛收入1500元左右。”吾买尔·买买提尼亚孜赚了钱高兴,看到门前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更高兴。

  如今,达西村是3A级景区。以达西展览馆为龙头,一条风情街、一条馕产业街、一处夜市,36家风情园、9家民宿,2000亩香梨园,串联起达西村乡村旅游格局。

  去年2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郑重写入达西村村规民约;每周一早上,聚集在村委会楼前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已成为达西村人的自觉行为。

  2014年起,达西村开展“最美达西人”评选活动,让先进典型成为学习标杆。六组村民刘松林,二十多年如一日,给远在50公里外戈壁滩上放羊的阿不拉送米送油;二组村民吐尔逊·司马义一家,21年守护脑瘫养女,奔走各地求医问药……

  “我在村里当书记,就认一个理,跟党走,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沙吾尔·芒力克语气坚定。

文章编辑:殷爱萍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口袋里鼓囊囊 精神上亮堂堂(牢记嘱托 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
2019-8-5 8:34:55    来源:人民日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村干部在一起。  李 飞摄

  兴疆稳疆,重在基层。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习近平

  “走,咱上村委会聊!”尉犁县委组织部驻达西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艳凤拍拍身上的土,放下卷起的裤脚,坐上一辆摩托车往回走。记者来到达西村采访时,她正和近百名村民一起,补种村道两旁近10公里长的防风林带。

  达西村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城边上。过去,这里“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沙吾尔·芒力克198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各族群众开挖排碱渠,种植防风林,发展集体经济,共同走上致富路。

  200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达西村考察基层党建工作。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讲到了达西村的村训——“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消息传来,村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总书记写信,汇报5年间村里的变化。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沙吾尔·芒力克和全体村民回信,强调兴疆稳疆,重在基层。

  瓜果飘香时节,达西村一派生气盎然。“坚守住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护育好民族情深的胡杨林”,沙吾尔·芒力克告诉记者,“各族群众就像大漠里的胡杨,根连着根、心连着心。”

  “有馕掰开一起吃”

  1975年,当时不到20岁的杜孟河与舅舅一起从山东来到新疆,在达西村生活40多年,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沙吾尔·芒力克担任村支书后,带领大伙修渠、排淤、治盐碱,种植防风林,林网护住两万多亩农田,贫土改良成了肥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维吾尔族村民多以养畜、种果树为业,汉族村民则以种菜、种棉花为主。“有馕掰开一起吃”,沙吾尔·芒力克号召村民打破传统习俗,互相学习借鉴。

  最早尝到甜头的是达西村四组维吾尔族村民艾沙·吾守尔一家。“家里25亩地全部种上棉花,汉族兄弟带着我锄草、施肥、浇水,1990年纯收入就有两万多元。”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全村的棉花种植面积很快达到1.9万亩。

  投资建设面粉厂、农贸市场、蔬菜大棚……多业并举,达西村去年人均纯收入突破3.2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南疆第一村”的声名不胫而走。

  走进沙吾尔·芒力克家的庭院,还是那座葡萄架,枝蔓青翠欲滴,数十株夹竹桃绿意盎然。

  “10年前的夏天,习近平同志盘腿坐在这座葡萄架下的板床上跟我们亲切交谈。”沙吾尔·芒力克说,2014年收到总书记回信那天,“乡亲们一批批涌到葡萄架下,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

  柏油路从8公里拓展到78公里,360户群众住进新房,400多户群众用上天然气,300多户群众开上小轿车……说起这些年来的新变化,沙吾尔·芒力克感慨地说,“没有各族群众的共同奋斗,就没有今天的达西村。”

  “要做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艾沙·吾守尔家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特殊的全家福。老两口身旁,站着一对汉族夫妻。

  “这是我的汉族儿子郭宗俊。”老人舒心地笑着对记者说,“开春时村里都在忙着给香梨树打埂子,我家不着慌,全靠他来帮着做。”

  1998年,郭宗俊从广东来达西村打工。艾沙·吾守尔把举目无亲的小伙子带回家,管吃管住,像儿娃子一般照料。1999年,艾沙·吾守尔的儿子因车祸离世,郭宗俊改了称呼,对着艾沙老两口叫起了“爸爸妈妈”。

  “10年前习近平同志就叮嘱我们,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沙吾尔·芒力克告诉记者。2010年起,达西村在全疆率先开展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目前全村150多户汉族群众与400余户维吾尔族群众相互间结成“亲戚”318对。艾沙·吾守尔老人一家和郭宗俊正式结了对,“这个汉族儿子,亚克西!”

  62岁的六组村民林国发是种菜能手。他的维吾尔族“亲戚”五组村民司地克·阿衣甫是个巧把式,养羊、电焊、木工样样在行,去年动了种菜心思,林国发手把手帮他搭起大棚。去年冬天,司地克·阿衣甫帮村民托养花卉,净赚2.2万元。

  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2017年1月,李艳凤来驻村后,又带领帮扶干部与“四老”人员、相对贫困户结亲112对。

  李艳凤结对的“亲戚”是达西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库尔班·艾依提一家,老两口的生活主要靠低保。“李书记一周来家里两回,房顶上的防水板、院里的水泥地面,都是她弄的。”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在院里转悠。

  “我们达西村人要做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不做破了口袋的马铃薯,洒满一地。”库尔班·艾依提说话间动了情。

  “跟党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2014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那年,达西村人均纯收入已达2.5万元。

  “总书记要求,‘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一手抓庭院经济,一手抓乡村旅游,拓宽致富路子,推动乡村振兴。”沙吾尔·芒力克说。

  羊圈和客厅就隔一堵墙,以前,大家都不愿到维吾尔族村民吾买尔·买买提尼亚孜家做客。眼瞅着村里越来越整洁,游客越来越多,吾买尔·买买提尼亚孜决定改造庭院。

  李艳凤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帮老汉出主意、做规划,又协调市场监管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羊圈挪到后院单划养殖区,后院1亩多空地改成菜园,6个房间收拾成民宿和餐饮包厢,门前栽着榆柳杨,出门便是6亩桃园……

  去年6月,吾买尔家开办的“桃园人家”农家乐顺利开张。“算下来每天接待三五桌客人,毛收入1500元左右。”吾买尔·买买提尼亚孜赚了钱高兴,看到门前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更高兴。

  如今,达西村是3A级景区。以达西展览馆为龙头,一条风情街、一条馕产业街、一处夜市,36家风情园、9家民宿,2000亩香梨园,串联起达西村乡村旅游格局。

  去年2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郑重写入达西村村规民约;每周一早上,聚集在村委会楼前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已成为达西村人的自觉行为。

  2014年起,达西村开展“最美达西人”评选活动,让先进典型成为学习标杆。六组村民刘松林,二十多年如一日,给远在50公里外戈壁滩上放羊的阿不拉送米送油;二组村民吐尔逊·司马义一家,21年守护脑瘫养女,奔走各地求医问药……

  “我在村里当书记,就认一个理,跟党走,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沙吾尔·芒力克语气坚定。

文章编辑:殷爱萍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