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总书记十年树木
更新时间:2023-4-2 15:46:17    来源:新华社

  北京丰台区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沐浴阳光,经历风雨,如今茁壮挺拔。

  2013年4月2日,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参加义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栽植了这棵白皮松。

  那一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总书记作出清醒判断,昭示前行方向:

  “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时代十年,总书记年年履行与春天的“绿色约定”,身体力行,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

  “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十年树木,聚木成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21.63%,增至目前的24.02%,中国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刻录着变迁,讲述着新时代中国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春和景明。北京大兴区旧宫镇五福堂公园内,踏青赏春的、休闲健身的,三五成群,其乐融融。

  义务植树纪念林里,一片新绿,格外动人。

  2020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参加义务植树时强调,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

  “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做主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

  “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福祉。旧宫镇植树点原为小型服装企业聚集的工业大院,经过拆迁腾退和环境整治,建成城市森林公园,现在游客一年达到18万人次。“家门口有了个‘大氧吧’!老人孩子,都爱来这里。”森林公园附近居民刘建国感叹。

  一株玉兰,春光中绽放。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植树区。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接连种下油松、国槐、侧柏、玉兰、红瑞木、碧桃等7棵树苗,强调“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这一地块原来建有化工厂和“散乱污”企业,2018年起腾退后用于绿化建设,成为群众游憩的好去处。近年来,北京建成一批这样的休闲公园和小微绿地,全市公园总数增至1050个。

  进入新时代,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进各项工作。人民期待更浓的绿、更美的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都呼唤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来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带领亿万人民开启波澜壮阔的绿色征程。

  北京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总书记连续十年参加义务植树,和首都群众一起挥锹劳动。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

  …………

  “人民”二字重千钧。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植树造林、呵护绿色的如磐初心。

  林区是森林资源富集之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生态保护怎么样,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

  2016年5月23日,总书记来到黑龙江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视察。他沿栈道察看原始红松林等珍贵乔木,听取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介绍,叮嘱林场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全面停伐后,广大林业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我很惦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饱含真情的话语,令上甘岭林业局退休工人刘养顺至今感念。如今小兴安岭的林子越来越绿,林区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刘养顺开起农家院,吃上生态饭。

  林区不伐木,林下找出路。蓝莓、木耳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伊春人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新路子,森林覆盖率增至83.8%,老林区焕发新活力。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

  “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后第一次外出考察来到陕西延安,总书记走进南沟村苹果园,看到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由衷点赞。总书记叮嘱,“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山添绿,人增收。一棵棵绿富双赢的苹果树,让延安农民过上了好日子。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3.07%,2022年全市苹果产值达240亿元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让群众富起来,让日子美起来,让生态好起来。

  一句句谆谆嘱咐,一项项政策措施,暖了心窝,绿了山坡。

  今天的中国,森林覆盖率增至24.0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42.42%,经济林面积达7亿亩左右。2021年,经济林从业人员人均产值达1.9万元。

  持之以恒推进国土绿化,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习近平总书记所着眼的,始终是“人民”。

  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坦露心迹: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福建长汀,濯濯童山如今满目青绿。历经二十三度春秋的那棵香樟树,根深叶茂。2000年,长汀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捎来1000元钱,捐种一棵香樟,翌年10月到长汀,又为香樟挥锹培土。五赴长汀调研,多次指示批示,水土流失治理久久为功。

  福建福州,满城榕树造福有福之州。“要多种榕树,体现榕城风貌和历史名城特点”,习近平同志大力推进“绿化福州”工作,带头植榕播绿。到2010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90年的3.7平方米增加到11.15平方米。

  从小村庄到中南海,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扎根人民,永远和人民心贴心。

  2015年春,植树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

  “是领导到群众中去,一起参加劳动,不是群众陪领导。”“地面不要刻意平整、修饰,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也不要紧,铁锹和水桶都用现成的。”“树种要根据规划和地块的实际需要选择,不要名贵苗木。”……

  “一下车就拿把铁锹扛在肩头,谈笑风生地朝我们走来。”“总书记用铁锹的姿势特别娴熟。”“总书记一看就是干农活的老把式。”“总书记穿的衣裳领子都磨毛发白了。”“平易近人,问的聊的,都是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一起植树的群众记忆犹新。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说。

  “‘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

  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正伴着“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从开始谋划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植绿、后建城,成为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

  2017年11月,在位于河北省雄县雄州镇、容城县平王乡的大清河片林一区,建设者栽下新区第一批树苗。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乘车穿行林区,察看林木长势。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

  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苗,总书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擘画长远,这是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时间观、历史观。

  从保护好历经千年风雨的天然林,到栽种下一棵棵小树苗,当代中国,写下浓墨重彩的绿色篇章。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葳蕤,盎然的绿扑面而来。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五指山片区。

  “同行一公里,总书记的脚步放得很慢。”负责介绍的公园讲解员对一幕幕记得清晰,“他不时驻足观察周边的树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海南热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远。

  这次考察,有一个关于树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下车,察看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为他在12年前种下的一棵不老松施肥浇水。总书记叮嘱当地负责同志,把生态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在2014年12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考验历史眼光,见证历史担当。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陕西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一张照片,令人动容——

  一棵大树矗立青山,总书记驻足凝望,触摸树干,神情庄重。

  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一度侵蚀绿色,块块疮疤,触目惊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问题整改解决。随着专项整治行动展开,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杨树、松树成林成片,郁郁葱葱。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亲自“验收”秦岭生态保护。举目远眺,满眼新绿,总书记不禁感慨:

  “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这些都是要写入历史的,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浙江杭州千岛湖临湖地带违规搞建设等问题,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彻底查处整治。

  “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个别地方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教训极为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严肃告诫,“不作为对党和国家工作有危害,但有时乱作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席话,站高望远,思虑深长。

  2014年1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迎风踏雪,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

  这里是林区,由于禁伐,当时正处于产业转型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此后,我国逐步将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历史,走入了新时代。一批批曾经的“砍树人”丢掉斧锯,变身“看树人”。曾经“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这一战略举措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影响深远。

  树,留存着时间的印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望向历史深处,望向长远未来:

  “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造林,种下新苗,也种下未来与希望。

  每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现场,几乎都有红领巾的身影。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嘱咐,植树时,“小学生不要全市选拔,就近组织几个班参加,一个孩子都不落下。孩子们天性活泼,边植树边玩耍也没关系,主要是培养热爱劳动、美化环境的意识。”

  看到孩子们动作不熟练,习近平总书记就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拿铁锹、拎水桶、培土围堰。

  2016年春天,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植树点。习近平总书记一边劳动,一边同身旁的少先队员亲切交谈,“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021年春天,植树结束后,总书记望着孩子们满怀憧憬的眼睛,笑着说,“我们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三十年。你们现在十岁,到时候四十岁。国家栋梁啊!”

  “茁壮成长吧!”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寄语。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的大兴新城城市休闲公园,同首都群众一起种树。

  接连种下油松、碧桃、白玉兰、海棠、小叶白蜡等多棵树苗,总书记谈起连续十年参加义务植树的感受——

  “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锚定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一次次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总书记连续十年率先垂范,笃行不怠,持之以恒。

  “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做起,以钉钉子精神绿化祖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年接着一年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3年,强调“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2017年,提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

  2019年,指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

  让树木扎根于土,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深植于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共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坚持系统观念,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4年后,将“草”纳入这个体系。2021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强调一字之增,“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系统治理理念逐步形成。

  “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强调统筹兼顾,大力推进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焕发生机活力。

  深化改革创新,植绿护绿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义务植树创新开展。“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从现场植树,到“码上尽责”“云端植树”,尽责形式扩展到八大类50多种,实现了义务植树的全年化、多样化、便捷化。

  百万林长呵护山林。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如今,全国设立各级林长近120万名,“林长制”带来“林长治”。

  从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到设立国家植物园,从印发实施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到造林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科学、生态、节俭的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十年树木,广袤大地蓊蓊郁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

  无边林海连绵,高天白云舒卷。

  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塞罕坝林场青翠无垠。林中的“豆包地”,提醒着人们这里“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过往:草木下面,薄薄一层土,土层之下,就是石质山地或黄沙。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4年后,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在连绵松林里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时指出,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坝精神,不仅你们需要继续发扬,全党全国人民也要学习弘扬,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总书记强调。

  挺立不屈的松、经霜傲雪的梅,在中国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视为精神的象征。在生态脆弱的发展中大国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怎能缺少精神的力量?

  翻阅新中国英模故事,不少和种树有关。

  焦裕禄,种的是泡桐。在广东兰考带领群众筑堤修渠,打造生态防护林,根除“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昔日盐碱地,今朝树成荫。“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同志以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抒发胸臆。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谷文昌,种的是木麻黄。率领福建东山县人民连年苦战,筑起绿色长城,改变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让海岛换了天地。在《之江新语》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习近平同志肯定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点赞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英雄模范。

  时光流转,枝叶关情。丛丛新绿生生不息,连着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把树木植于广袤大地,把精神立在百姓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亿万人民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写下中国答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

  接续奋斗植树造林,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贡献,带来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

  气候变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直面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2022年3月义务植树时,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土绿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既做好降碳的“减法”,也做好“扩绿”的加法。作为《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十年树木,“中国绿”赢得世界赞誉。

  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实现“双缩减”。林草植被总碳储量增至114亿多吨。

  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内蒙古库布其播绿治沙人,获得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

  如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鲜明标识标杆。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时代之问书写的绿色答卷,立起的文明标杆。

  *** ***

  深圳莲花山,高山榕华盖亭亭,枝繁叶茂。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并在不远处种下一棵高山榕。1992年,邓小平同志也曾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手植高山榕。两棵高山榕,传唱着春天的故事。

  就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路子认准了,就步履不停地走下去。今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一年接着一年,亿万中国人民持续厚植美丽中国底色,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的美丽画卷,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徐徐铺展。

  (本报记者寇江泽参与采写)

文章编辑:赵银岷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总书记十年树木
2023-4-2 15:46:17    来源:新华社

  北京丰台区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沐浴阳光,经历风雨,如今茁壮挺拔。

  2013年4月2日,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参加义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栽植了这棵白皮松。

  那一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总书记作出清醒判断,昭示前行方向:

  “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时代十年,总书记年年履行与春天的“绿色约定”,身体力行,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

  “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十年树木,聚木成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21.63%,增至目前的24.02%,中国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刻录着变迁,讲述着新时代中国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春和景明。北京大兴区旧宫镇五福堂公园内,踏青赏春的、休闲健身的,三五成群,其乐融融。

  义务植树纪念林里,一片新绿,格外动人。

  2020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参加义务植树时强调,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

  “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做主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

  “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福祉。旧宫镇植树点原为小型服装企业聚集的工业大院,经过拆迁腾退和环境整治,建成城市森林公园,现在游客一年达到18万人次。“家门口有了个‘大氧吧’!老人孩子,都爱来这里。”森林公园附近居民刘建国感叹。

  一株玉兰,春光中绽放。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植树区。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接连种下油松、国槐、侧柏、玉兰、红瑞木、碧桃等7棵树苗,强调“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这一地块原来建有化工厂和“散乱污”企业,2018年起腾退后用于绿化建设,成为群众游憩的好去处。近年来,北京建成一批这样的休闲公园和小微绿地,全市公园总数增至1050个。

  进入新时代,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进各项工作。人民期待更浓的绿、更美的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都呼唤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来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带领亿万人民开启波澜壮阔的绿色征程。

  北京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总书记连续十年参加义务植树,和首都群众一起挥锹劳动。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

  …………

  “人民”二字重千钧。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植树造林、呵护绿色的如磐初心。

  林区是森林资源富集之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生态保护怎么样,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

  2016年5月23日,总书记来到黑龙江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视察。他沿栈道察看原始红松林等珍贵乔木,听取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介绍,叮嘱林场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全面停伐后,广大林业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我很惦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饱含真情的话语,令上甘岭林业局退休工人刘养顺至今感念。如今小兴安岭的林子越来越绿,林区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刘养顺开起农家院,吃上生态饭。

  林区不伐木,林下找出路。蓝莓、木耳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伊春人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新路子,森林覆盖率增至83.8%,老林区焕发新活力。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

  “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后第一次外出考察来到陕西延安,总书记走进南沟村苹果园,看到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由衷点赞。总书记叮嘱,“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山添绿,人增收。一棵棵绿富双赢的苹果树,让延安农民过上了好日子。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3.07%,2022年全市苹果产值达240亿元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让群众富起来,让日子美起来,让生态好起来。

  一句句谆谆嘱咐,一项项政策措施,暖了心窝,绿了山坡。

  今天的中国,森林覆盖率增至24.0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42.42%,经济林面积达7亿亩左右。2021年,经济林从业人员人均产值达1.9万元。

  持之以恒推进国土绿化,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习近平总书记所着眼的,始终是“人民”。

  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坦露心迹: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福建长汀,濯濯童山如今满目青绿。历经二十三度春秋的那棵香樟树,根深叶茂。2000年,长汀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捎来1000元钱,捐种一棵香樟,翌年10月到长汀,又为香樟挥锹培土。五赴长汀调研,多次指示批示,水土流失治理久久为功。

  福建福州,满城榕树造福有福之州。“要多种榕树,体现榕城风貌和历史名城特点”,习近平同志大力推进“绿化福州”工作,带头植榕播绿。到2010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90年的3.7平方米增加到11.15平方米。

  从小村庄到中南海,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扎根人民,永远和人民心贴心。

  2015年春,植树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

  “是领导到群众中去,一起参加劳动,不是群众陪领导。”“地面不要刻意平整、修饰,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也不要紧,铁锹和水桶都用现成的。”“树种要根据规划和地块的实际需要选择,不要名贵苗木。”……

  “一下车就拿把铁锹扛在肩头,谈笑风生地朝我们走来。”“总书记用铁锹的姿势特别娴熟。”“总书记一看就是干农活的老把式。”“总书记穿的衣裳领子都磨毛发白了。”“平易近人,问的聊的,都是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一起植树的群众记忆犹新。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说。

  “‘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

  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正伴着“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从开始谋划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植绿、后建城,成为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

  2017年11月,在位于河北省雄县雄州镇、容城县平王乡的大清河片林一区,建设者栽下新区第一批树苗。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乘车穿行林区,察看林木长势。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

  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苗,总书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擘画长远,这是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时间观、历史观。

  从保护好历经千年风雨的天然林,到栽种下一棵棵小树苗,当代中国,写下浓墨重彩的绿色篇章。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葳蕤,盎然的绿扑面而来。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五指山片区。

  “同行一公里,总书记的脚步放得很慢。”负责介绍的公园讲解员对一幕幕记得清晰,“他不时驻足观察周边的树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海南热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远。

  这次考察,有一个关于树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下车,察看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为他在12年前种下的一棵不老松施肥浇水。总书记叮嘱当地负责同志,把生态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在2014年12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考验历史眼光,见证历史担当。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陕西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一张照片,令人动容——

  一棵大树矗立青山,总书记驻足凝望,触摸树干,神情庄重。

  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一度侵蚀绿色,块块疮疤,触目惊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问题整改解决。随着专项整治行动展开,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杨树、松树成林成片,郁郁葱葱。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亲自“验收”秦岭生态保护。举目远眺,满眼新绿,总书记不禁感慨:

  “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这些都是要写入历史的,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浙江杭州千岛湖临湖地带违规搞建设等问题,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彻底查处整治。

  “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个别地方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教训极为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严肃告诫,“不作为对党和国家工作有危害,但有时乱作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席话,站高望远,思虑深长。

  2014年1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迎风踏雪,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

  这里是林区,由于禁伐,当时正处于产业转型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此后,我国逐步将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历史,走入了新时代。一批批曾经的“砍树人”丢掉斧锯,变身“看树人”。曾经“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这一战略举措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影响深远。

  树,留存着时间的印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望向历史深处,望向长远未来:

  “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造林,种下新苗,也种下未来与希望。

  每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现场,几乎都有红领巾的身影。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嘱咐,植树时,“小学生不要全市选拔,就近组织几个班参加,一个孩子都不落下。孩子们天性活泼,边植树边玩耍也没关系,主要是培养热爱劳动、美化环境的意识。”

  看到孩子们动作不熟练,习近平总书记就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拿铁锹、拎水桶、培土围堰。

  2016年春天,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植树点。习近平总书记一边劳动,一边同身旁的少先队员亲切交谈,“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021年春天,植树结束后,总书记望着孩子们满怀憧憬的眼睛,笑着说,“我们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三十年。你们现在十岁,到时候四十岁。国家栋梁啊!”

  “茁壮成长吧!”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寄语。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的大兴新城城市休闲公园,同首都群众一起种树。

  接连种下油松、碧桃、白玉兰、海棠、小叶白蜡等多棵树苗,总书记谈起连续十年参加义务植树的感受——

  “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锚定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一次次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总书记连续十年率先垂范,笃行不怠,持之以恒。

  “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做起,以钉钉子精神绿化祖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年接着一年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3年,强调“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2017年,提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

  2019年,指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

  让树木扎根于土,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深植于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共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坚持系统观念,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4年后,将“草”纳入这个体系。2021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强调一字之增,“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系统治理理念逐步形成。

  “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强调统筹兼顾,大力推进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焕发生机活力。

  深化改革创新,植绿护绿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义务植树创新开展。“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从现场植树,到“码上尽责”“云端植树”,尽责形式扩展到八大类50多种,实现了义务植树的全年化、多样化、便捷化。

  百万林长呵护山林。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如今,全国设立各级林长近120万名,“林长制”带来“林长治”。

  从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到设立国家植物园,从印发实施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到造林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科学、生态、节俭的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十年树木,广袤大地蓊蓊郁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

  无边林海连绵,高天白云舒卷。

  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塞罕坝林场青翠无垠。林中的“豆包地”,提醒着人们这里“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过往:草木下面,薄薄一层土,土层之下,就是石质山地或黄沙。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4年后,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在连绵松林里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时指出,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坝精神,不仅你们需要继续发扬,全党全国人民也要学习弘扬,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总书记强调。

  挺立不屈的松、经霜傲雪的梅,在中国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视为精神的象征。在生态脆弱的发展中大国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怎能缺少精神的力量?

  翻阅新中国英模故事,不少和种树有关。

  焦裕禄,种的是泡桐。在广东兰考带领群众筑堤修渠,打造生态防护林,根除“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昔日盐碱地,今朝树成荫。“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同志以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抒发胸臆。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谷文昌,种的是木麻黄。率领福建东山县人民连年苦战,筑起绿色长城,改变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让海岛换了天地。在《之江新语》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习近平同志肯定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点赞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英雄模范。

  时光流转,枝叶关情。丛丛新绿生生不息,连着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把树木植于广袤大地,把精神立在百姓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亿万人民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写下中国答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

  接续奋斗植树造林,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贡献,带来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

  气候变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直面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2022年3月义务植树时,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土绿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既做好降碳的“减法”,也做好“扩绿”的加法。作为《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十年树木,“中国绿”赢得世界赞誉。

  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实现“双缩减”。林草植被总碳储量增至114亿多吨。

  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内蒙古库布其播绿治沙人,获得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

  如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鲜明标识标杆。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时代之问书写的绿色答卷,立起的文明标杆。

  *** ***

  深圳莲花山,高山榕华盖亭亭,枝繁叶茂。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并在不远处种下一棵高山榕。1992年,邓小平同志也曾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手植高山榕。两棵高山榕,传唱着春天的故事。

  就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路子认准了,就步履不停地走下去。今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一年接着一年,亿万中国人民持续厚植美丽中国底色,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的美丽画卷,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徐徐铺展。

  (本报记者寇江泽参与采写)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