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2021年专题区
上图 新四军向苏南茅山敌后进军。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提供)
左下图 航拍镇江。
记者 盛林娟 摄
扫描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盛夏时节,江苏句容茅山,满目葱茏。“山里问道,山边军号,湖畔养生,美丽乡村”,这片神奇的土地,正日益绽放迷人的魅力。 丰碑·军号声
“历史上,茅山以‘洞天福地’的道教名山著称;抗战之后,则因‘革命圣地’闻名遐迩。”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周再兴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历史选择了茅山。1938年初,毛泽东运筹帷幄、剑指茅山。随后,陈毅、张鼎丞、粟裕等率领新四军东进,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这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新四军给敌人以极大的威胁。因为茅山距离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并不远,所以斗争对象特别复杂、斗争过程特别艰苦、牺牲特别壮烈。”周再兴介绍,苏南抗日军民共进行了5000多次战役战斗,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多万兵力,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为坚持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苏南人民的5万优秀子弟参加了新四军和地方武装,7000多英烈长眠在这片红色热土上……
1995年9月,雄伟挺拔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在茅山望母山巅建成。神奇的是,每当人们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祭奠英烈,空中就会回响起“嘟哒哒滴滴哒——”的声音,仿佛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再次将人们带入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见证·代表证
距离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不远,就是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这里陈列的3000多件革命文物,静静地讲述着那永远不能忘却的悲壮与辉煌。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两张中共七大的代表证,总能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这是一对革命伉俪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后领到的代表证。”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保管员王晓蓉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召开的唯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开国少将段焕竞和夫人李珊参加七大的这两张代表证,记述了70多年前他们奔赴延安参加大会的艰辛历程,“突破20多道封锁线、穿越800多里敌占区,跋涉5000多里,历时半年多。”
自1985年9月开馆至今,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如今,年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参观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
传承·三代人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土地绽放出美丽的新时代花朵。茅山脚下,传颂着村民戴荣斌一家三代人参军保家报国、四代人接力守护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的感人故事。
1938年冬,为掩护村民撤退,3名新四军战士主动暴露并最后牺牲在日军的枪口下。当时,戴荣斌的爷爷戴国宝和另外两名村民,冒着被敌人杀头的危险,将悬挂在村口的烈士遗体偷偷运走并掩埋。从此,戴家多了条家规——子孙后代,必须每年来给烈士们扫墓。83年过去了,戴家四代人始终信守承诺。戴荣斌的父亲和儿子,祖孙接力参军卫国。戴荣斌的儿子、第四代守墓人陶海君投身国防事业,继续传承烈士的革命遗志。
蝶变·新生活
密林深处的修械所,三间竹林医院,新四军水坝……磨盘山下的李塔村陈庄,因为众多的抗战遗址遗迹,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探访。
“小时候听老辈人说,当年为了解决军民吃水问题,新四军战士修建了水坝。为防止敌人破坏,战士们还架着机枪在山头上警戒。”李塔村农技员张健波向记者表达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激之情。
出生于1990年的张健波,2020年回到村里工作,见证着陈庄的蝶变。“路修好了,环境也整治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村发展。”
秉承“红色记忆,生态陈庄”特色发展理念,茅山风景区管委会携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深入挖掘整理该村及周边红色文化资源,对众多红色遗址进行了修缮保护,同时对该村内外环境等进行全面建设;2020年8月,集红色文化景点与特色景观为一体的陈庄,获“江苏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称号。
如今,句容茅山已形成草莓、葡萄、茶叶、花草、稻米五大富民产业。2020年,句容位列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第5位,革命老区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记者 滕庆海 马 坚 陈巍元)
欧冠免责声明: | ||||||||
|
上图 新四军向苏南茅山敌后进军。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提供)
左下图 航拍镇江。
记者 盛林娟 摄
扫描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盛夏时节,江苏句容茅山,满目葱茏。“山里问道,山边军号,湖畔养生,美丽乡村”,这片神奇的土地,正日益绽放迷人的魅力。 丰碑·军号声
“历史上,茅山以‘洞天福地’的道教名山著称;抗战之后,则因‘革命圣地’闻名遐迩。”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周再兴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历史选择了茅山。1938年初,毛泽东运筹帷幄、剑指茅山。随后,陈毅、张鼎丞、粟裕等率领新四军东进,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这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新四军给敌人以极大的威胁。因为茅山距离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并不远,所以斗争对象特别复杂、斗争过程特别艰苦、牺牲特别壮烈。”周再兴介绍,苏南抗日军民共进行了5000多次战役战斗,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多万兵力,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为坚持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苏南人民的5万优秀子弟参加了新四军和地方武装,7000多英烈长眠在这片红色热土上……
1995年9月,雄伟挺拔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在茅山望母山巅建成。神奇的是,每当人们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祭奠英烈,空中就会回响起“嘟哒哒滴滴哒——”的声音,仿佛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再次将人们带入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见证·代表证
距离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不远,就是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这里陈列的3000多件革命文物,静静地讲述着那永远不能忘却的悲壮与辉煌。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两张中共七大的代表证,总能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这是一对革命伉俪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后领到的代表证。”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保管员王晓蓉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召开的唯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开国少将段焕竞和夫人李珊参加七大的这两张代表证,记述了70多年前他们奔赴延安参加大会的艰辛历程,“突破20多道封锁线、穿越800多里敌占区,跋涉5000多里,历时半年多。”
自1985年9月开馆至今,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如今,年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参观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
传承·三代人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土地绽放出美丽的新时代花朵。茅山脚下,传颂着村民戴荣斌一家三代人参军保家报国、四代人接力守护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的感人故事。
1938年冬,为掩护村民撤退,3名新四军战士主动暴露并最后牺牲在日军的枪口下。当时,戴荣斌的爷爷戴国宝和另外两名村民,冒着被敌人杀头的危险,将悬挂在村口的烈士遗体偷偷运走并掩埋。从此,戴家多了条家规——子孙后代,必须每年来给烈士们扫墓。83年过去了,戴家四代人始终信守承诺。戴荣斌的父亲和儿子,祖孙接力参军卫国。戴荣斌的儿子、第四代守墓人陶海君投身国防事业,继续传承烈士的革命遗志。
蝶变·新生活
密林深处的修械所,三间竹林医院,新四军水坝……磨盘山下的李塔村陈庄,因为众多的抗战遗址遗迹,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探访。
“小时候听老辈人说,当年为了解决军民吃水问题,新四军战士修建了水坝。为防止敌人破坏,战士们还架着机枪在山头上警戒。”李塔村农技员张健波向记者表达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激之情。
出生于1990年的张健波,2020年回到村里工作,见证着陈庄的蝶变。“路修好了,环境也整治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村发展。”
秉承“红色记忆,生态陈庄”特色发展理念,茅山风景区管委会携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深入挖掘整理该村及周边红色文化资源,对众多红色遗址进行了修缮保护,同时对该村内外环境等进行全面建设;2020年8月,集红色文化景点与特色景观为一体的陈庄,获“江苏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称号。
如今,句容茅山已形成草莓、葡萄、茶叶、花草、稻米五大富民产业。2020年,句容位列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第5位,革命老区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记者 滕庆海 马 坚 陈巍元)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