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2021年专题区
建党百年,我们进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深化与细化、民族化与中国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作用,强调社会主义建设既具有清除原先社会的遗留痕迹,扩大社会主义因素,又具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双重功能属性。这为中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也是实践的、开放的理论。恩格斯强调“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空间。
“一枝独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具有了举足轻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深刻意义。
中国道路有力回击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是典型的脱离客观实际、以偏概全式的自卑或崇洋心理作祟。邓小平强调“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20世纪苏联解体只是证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保持在社会主义动荡期屹立不倒的重要保障。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及发展成就有力回击了社会主义“失败论”。
中国道路的发展回击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从理论上看,一方面,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仍然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没有被新的理论所代替。马克思揭露的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存在而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马克思批判的资本的本性仍然没有改变,仍旧是支配社会的强大力量;马克思发现的世界历史理论正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式成为当代形态。所以,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的时代,马克思仍然活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经产生就成为僵化不变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在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的基础上,随着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现实批判和自我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从实践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状态和成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曾受到考验和质疑。但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取得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仅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的伟大成效,而且昭示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光辉前景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同时要对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保持清醒的认知。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我们有实力自信,也应该自信。但我们也必须足够清醒——“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8个人吃和80个人吃、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反映了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发展困境。
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接新的时代挑战,马克思主义依旧是我们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的内在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果,也是通往未来社会的现实道路。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融合,既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理论指导,又是确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基础。
(作者单位:欧冠大学)
□邓 捷
欧冠免责声明: | ||||||||
|
建党百年,我们进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深化与细化、民族化与中国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作用,强调社会主义建设既具有清除原先社会的遗留痕迹,扩大社会主义因素,又具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双重功能属性。这为中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也是实践的、开放的理论。恩格斯强调“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空间。
“一枝独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具有了举足轻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深刻意义。
中国道路有力回击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是典型的脱离客观实际、以偏概全式的自卑或崇洋心理作祟。邓小平强调“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20世纪苏联解体只是证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保持在社会主义动荡期屹立不倒的重要保障。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及发展成就有力回击了社会主义“失败论”。
中国道路的发展回击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从理论上看,一方面,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仍然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没有被新的理论所代替。马克思揭露的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存在而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马克思批判的资本的本性仍然没有改变,仍旧是支配社会的强大力量;马克思发现的世界历史理论正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式成为当代形态。所以,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的时代,马克思仍然活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经产生就成为僵化不变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在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的基础上,随着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现实批判和自我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从实践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状态和成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曾受到考验和质疑。但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取得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仅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的伟大成效,而且昭示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光辉前景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同时要对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保持清醒的认知。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我们有实力自信,也应该自信。但我们也必须足够清醒——“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8个人吃和80个人吃、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反映了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发展困境。
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接新的时代挑战,马克思主义依旧是我们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的内在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果,也是通往未来社会的现实道路。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融合,既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理论指导,又是确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基础。
(作者单位:欧冠大学)
□邓 捷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