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2023年专题
马村区待王街道和谐家园社区居民谈及近来的生活,很多人会提到“变”这个字,“变得更美了”“变得更有序了”“变得更有温度了”“变得更加幸福了”,而这些“变”的背后蕴藏着社区无数个“小心思”。
和谐家园社区成立于2012年,辖区只有一个小区——和谐小区。该小区是焦煤集团棚户区搬迁居民区,有着88栋楼、5000多常住人口,管理难度大、治理易反弹。今年3月份,该社区党总支以改变小区旧貌为抓手,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花坛“瘦身”、给路口“微整形”、帮流动商贩“安家”……一个个牵涉居民切身利益的“小心思”给社区带来了大变化,也托起了社区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给花坛“瘦身”,畅通“生命通道”
和谐家园社区的房龄已有15年,社区内的一些道路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停车需求,许多车辆乱停乱放,不仅导致拥堵,还极易埋下安全隐患。该社区北侧入口处的一个圆形花坛附近,就曾发生过因道路狭窄、乱停车导致救护车、消防车无法通过而影响救援进度的事件。
今年3月,刚到和谐家园社区任职党总支第一书记的李金平得知这一情况后,到该路段实地查看,发现圆形花坛直径约25米,周围道路约3米宽,两旁常有车辆停放,导致其他车辆无法通行,改造计划刻不容缓。
怎么改?“把花坛直接铲平,不仅能解决车辆通行问题,还能增加停车位。”“小区里汽车那么多,产生的尾气就得靠绿植吸收,如果再减少绿化,空气就更差了。”
在社区召开的协商议事会上,居民代表在花坛的去与留上产生了分歧。
“可以退一步找平衡,给花坛‘瘦个身’。”李金平的这个“小心思”获得大家一致赞同,花坛改造工程启动。
经过三天紧张施工,该花坛由原来的直径25米缩减到10米,车辆在此停放、交会绰绰有余,困扰居民的“行路难”问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
路口“微整形”,方便车辆转弯
“这个路口改造得好,直角变圆角,增加路口宽度,方便车辆通行,消除了安全隐患。”近日,家住该社区39号楼的居民储学斌指着楼前“微整形”后的路口笑着说。
这是和谐家园社区的又一“小心思”。
储学斌家楼前有条约5米宽的小路,因为附近有所幼儿园,高峰期路上来往行人、车辆很多。“之前路口处是直角形,车辆转弯半径很大,很容易出交通事故,有不少人骑电动车在这儿被绊倒,大家路过时都小心翼翼。”储学斌向记者介绍。
在此次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该社区将原先的直角路口改造成一个足够宽敞的圆角,改造后的路口约10米宽。这一举措极大解除了居民的出行之忧,受到了大家称赞。在该社区,这样的改造还有3处。
小菜地“大变身”,楼前楼后面貌新
8月17日傍晚,家住36号楼的宋大爷坐在单元楼前的小广场上听着收音机、哼唱着小曲,他的小孙女和两个小伙伴在一旁开心地骑着自行车,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此散步、拉家常,享受着惬意生活。
昔日因浇灌肥料导致气味难闻、环境脏乱的私家菜地,如今变成了平坦干净的小广场,这一改变的背后,是和谐家园社区多方统筹协调努力、20余户居民响应号召主动退地的成果。
和谐家园社区的住户大多是老年人,平时喜欢种些蔬菜瓜果、花卉绿植,这些常常被浇灌上地沟水、有机肥的小菜地、小花圃,成为社区长久以来的顽疾。
“私自圈地种菜不仅侵占了小区公共用地、影响环境卫生,更影响了邻里和谐,必须拆。”在整治“小菜地”行动中,李金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教育、劝阻、自行整改、强制清除等多种手段,对侵占公共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圈地种菜”现象坚决说“不”。
为争取居民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李金平花了不少心思,他在52号楼南侧拆除小菜地后硬化的路面上打造了一处示范点,规划了17个停车位和集中晾晒区;对39号楼东侧一块杂草丛生的小花园进行硬化,打造成一个楼角小广场,成为居民的“新聚点”;将路面上铺的镂空生态砖中间的圆孔用水泥填平,没有了杂草和积水,好走又美观。一个个“小心思”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也带动更多居民积极配合、参与小区环境整治。
自整治“小菜地”行动开展以来,该社区已清理小菜地、小花圃150余处,清理出公共用地约3700平方米。李金平说,他们将持续推进“小菜园”整治行动,同时联合物业不断加大日常巡查和宣传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杜绝整治后的菜地“死灰复燃”,确保辖区内干净整洁。
为流动摊贩“安家”,便民又整洁
和谐家园社区常住人口多,社区内还有一所学校和一所幼儿园,大量的消费群体引来了不少流动摊贩在社区摆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但由于商贩素质参差不齐,常出现随意乱丢垃圾、占道经营的行为,导致地面脏乱、居民出行不畅等问题。
“把商贩们都撵走,社区环境秩序是好了,但居民们日常购物又不方便了,该如何兼顾呢?”为方便居民生活,社区又动了“小心思”,决定在社区西区打造一处流动摊贩安置区,引导周边流动摊贩在此规范经营,既方便居民,又能治理顽疾。
硬化地面、堆砌台面、安装雨棚……近日,记者来到和谐家园社区流动摊贩安置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这个安置区占地约860平方米,预计9月底建成投用,建好后可以提供60多个摊位。”李金平说,后期,他们会加大管理和保洁力度,确保安置区环境干净整洁,各摊位规范经营。
细微之处践初心,点滴小事暖民心。在社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和谐家园社区动了很多“小心思”“巧心思”,通过这些“小心思”,折射出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径,彰显了治理与发展有机统一散发的新温度,更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将以和谐家园社区为环境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辖区环境整治工作整体提升,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注重细节、措施到位,以家园‘新颜’换群众‘心暖’,将待王街道打造成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该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刚说。
记者 刘 旭 孙 茜
|
欧冠免责声明: | ||||||||
|
马村区待王街道和谐家园社区居民谈及近来的生活,很多人会提到“变”这个字,“变得更美了”“变得更有序了”“变得更有温度了”“变得更加幸福了”,而这些“变”的背后蕴藏着社区无数个“小心思”。
和谐家园社区成立于2012年,辖区只有一个小区——和谐小区。该小区是焦煤集团棚户区搬迁居民区,有着88栋楼、5000多常住人口,管理难度大、治理易反弹。今年3月份,该社区党总支以改变小区旧貌为抓手,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花坛“瘦身”、给路口“微整形”、帮流动商贩“安家”……一个个牵涉居民切身利益的“小心思”给社区带来了大变化,也托起了社区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给花坛“瘦身”,畅通“生命通道”
和谐家园社区的房龄已有15年,社区内的一些道路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停车需求,许多车辆乱停乱放,不仅导致拥堵,还极易埋下安全隐患。该社区北侧入口处的一个圆形花坛附近,就曾发生过因道路狭窄、乱停车导致救护车、消防车无法通过而影响救援进度的事件。
今年3月,刚到和谐家园社区任职党总支第一书记的李金平得知这一情况后,到该路段实地查看,发现圆形花坛直径约25米,周围道路约3米宽,两旁常有车辆停放,导致其他车辆无法通行,改造计划刻不容缓。
怎么改?“把花坛直接铲平,不仅能解决车辆通行问题,还能增加停车位。”“小区里汽车那么多,产生的尾气就得靠绿植吸收,如果再减少绿化,空气就更差了。”
在社区召开的协商议事会上,居民代表在花坛的去与留上产生了分歧。
“可以退一步找平衡,给花坛‘瘦个身’。”李金平的这个“小心思”获得大家一致赞同,花坛改造工程启动。
经过三天紧张施工,该花坛由原来的直径25米缩减到10米,车辆在此停放、交会绰绰有余,困扰居民的“行路难”问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
路口“微整形”,方便车辆转弯
“这个路口改造得好,直角变圆角,增加路口宽度,方便车辆通行,消除了安全隐患。”近日,家住该社区39号楼的居民储学斌指着楼前“微整形”后的路口笑着说。
这是和谐家园社区的又一“小心思”。
储学斌家楼前有条约5米宽的小路,因为附近有所幼儿园,高峰期路上来往行人、车辆很多。“之前路口处是直角形,车辆转弯半径很大,很容易出交通事故,有不少人骑电动车在这儿被绊倒,大家路过时都小心翼翼。”储学斌向记者介绍。
在此次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该社区将原先的直角路口改造成一个足够宽敞的圆角,改造后的路口约10米宽。这一举措极大解除了居民的出行之忧,受到了大家称赞。在该社区,这样的改造还有3处。
小菜地“大变身”,楼前楼后面貌新
8月17日傍晚,家住36号楼的宋大爷坐在单元楼前的小广场上听着收音机、哼唱着小曲,他的小孙女和两个小伙伴在一旁开心地骑着自行车,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此散步、拉家常,享受着惬意生活。
昔日因浇灌肥料导致气味难闻、环境脏乱的私家菜地,如今变成了平坦干净的小广场,这一改变的背后,是和谐家园社区多方统筹协调努力、20余户居民响应号召主动退地的成果。
和谐家园社区的住户大多是老年人,平时喜欢种些蔬菜瓜果、花卉绿植,这些常常被浇灌上地沟水、有机肥的小菜地、小花圃,成为社区长久以来的顽疾。
“私自圈地种菜不仅侵占了小区公共用地、影响环境卫生,更影响了邻里和谐,必须拆。”在整治“小菜地”行动中,李金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教育、劝阻、自行整改、强制清除等多种手段,对侵占公共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圈地种菜”现象坚决说“不”。
为争取居民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李金平花了不少心思,他在52号楼南侧拆除小菜地后硬化的路面上打造了一处示范点,规划了17个停车位和集中晾晒区;对39号楼东侧一块杂草丛生的小花园进行硬化,打造成一个楼角小广场,成为居民的“新聚点”;将路面上铺的镂空生态砖中间的圆孔用水泥填平,没有了杂草和积水,好走又美观。一个个“小心思”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也带动更多居民积极配合、参与小区环境整治。
自整治“小菜地”行动开展以来,该社区已清理小菜地、小花圃150余处,清理出公共用地约3700平方米。李金平说,他们将持续推进“小菜园”整治行动,同时联合物业不断加大日常巡查和宣传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杜绝整治后的菜地“死灰复燃”,确保辖区内干净整洁。
为流动摊贩“安家”,便民又整洁
和谐家园社区常住人口多,社区内还有一所学校和一所幼儿园,大量的消费群体引来了不少流动摊贩在社区摆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但由于商贩素质参差不齐,常出现随意乱丢垃圾、占道经营的行为,导致地面脏乱、居民出行不畅等问题。
“把商贩们都撵走,社区环境秩序是好了,但居民们日常购物又不方便了,该如何兼顾呢?”为方便居民生活,社区又动了“小心思”,决定在社区西区打造一处流动摊贩安置区,引导周边流动摊贩在此规范经营,既方便居民,又能治理顽疾。
硬化地面、堆砌台面、安装雨棚……近日,记者来到和谐家园社区流动摊贩安置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这个安置区占地约860平方米,预计9月底建成投用,建好后可以提供60多个摊位。”李金平说,后期,他们会加大管理和保洁力度,确保安置区环境干净整洁,各摊位规范经营。
细微之处践初心,点滴小事暖民心。在社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和谐家园社区动了很多“小心思”“巧心思”,通过这些“小心思”,折射出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径,彰显了治理与发展有机统一散发的新温度,更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将以和谐家园社区为环境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辖区环境整治工作整体提升,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注重细节、措施到位,以家园‘新颜’换群众‘心暖’,将待王街道打造成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该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刚说。
记者 刘 旭 孙 茜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