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2024年专题
新华社天津9月25日电 题:天津海棠街道“逢十说事”解纷力量进基层解民忧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隋福毅
9月20日上午,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道景新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同居民共聚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居民会就此展开。
“今天是‘逢十说事’专业解纷力量进社区的专场活动,大家有任何烦心事儿都可以讲出来,咱们一起商量解决。”景新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孟令芝的开场白干脆利落。
每月逢10日、20日、30日,推动政法专业调解力量下沉社区,开展民情民事倾听、矛调坐班、普法宣传等活动,把人民群众反映急切的问题摆上台面,解决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这在海棠街道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机制,也是街道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系列举措的缩影。
在当天的“逢十说事”现场,居民黄大爷首先打开了话匣子:“楼下邻居一直说我家在早、晚制造噪音,影响他们休息。现在我们两家无法沟通,问题也解决不了。”
人民调解员现场耐心询问黄大爷来龙去脉,并在活动结束后的第一时间联合民警、律师及社区工作人员,与楼下邻居取得联系,实地了解情况。
原来,黄大爷在早晚有收听收音机的习惯,正是这引起了楼下邻居的不满。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民警、人民调解员、社区网格员、物业管家共同约见双方当事人。普法、说理、商议解决方案……大家各司其职,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楼下邻居对黄大爷收听收音机的习惯表示尊重,黄大爷也表示考虑在早晚使用耳机减少噪音。
“邻里纠纷往往源于小矛盾,解决不好,就会演变成大问题。”海棠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明月说,专业解纷力量进社区,就是帮助居民搭建一个说理平台,在家门口为居民排忧解难,将矛盾就地化解。
为保证服务常态化,景新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逢十说事”工作台上还贴心地留下值班民警、调解员等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有任何急事儿,居民都可以拨打电话。”孟令芝说。
在解纷力量中,社区居民也是参与者。律师戴玺,同时也是景新花园社区居民。“逢十说事”活动期间,他会到现场提供法律援助。“邻里关系融洽,我们大家生活得也舒服。共建文明和谐社区,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他深有感触。
基层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作为天津市最“年轻”的街道,成立仅3年的海棠街道面对辖区地域广、工作人员年轻等新课题,除“逢十说事”工作机制外,主动创新多种服务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
为延伸基层服务触角,海棠街道在社区构建起了总网格、基础网格、微网格“三级划分”和专属网格“自主划分”的“3+1”“精网微格”治理架构,同时形成“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长-微网格员-居民户”的五级管理体系,力求让基层服务无处不在。
74岁的郑阿姨是海棠街道知香园社区住户,独自照顾瘫痪在床30余年且一级智力残疾的孩子。在入户慰问过程中,郑阿姨提起一件烦心事:孩子残疾待遇每年都要前往户籍地河西区办理,自己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
于是,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挑起担子,带领郑阿姨前往天津市海河公证处等多部门办理手续,并帮她找到医院,打印住院记录,联系鉴定机构。没过多久,这件让郑阿姨牵挂的事得到解决。“有你们在身边,我就有底气。”郑阿姨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说。
李明月表示,依托“精网微格”治理架构,海棠街道确保网格工作3到5小时直达全体居民,微网格员通过“进家门、拉家常、解民忧”等方式,及时解决居民矛盾纠纷问题。此外,“小棠帮办”线上智能平台以及亭角议事、小棠解忧站等一系列线下矛调“阵地”的建成,让关爱和温暖延伸至社区每处角落成为现实。
|
欧冠免责声明: | ||||||||
|
新华社天津9月25日电 题:天津海棠街道“逢十说事”解纷力量进基层解民忧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隋福毅
9月20日上午,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道景新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同居民共聚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居民会就此展开。
“今天是‘逢十说事’专业解纷力量进社区的专场活动,大家有任何烦心事儿都可以讲出来,咱们一起商量解决。”景新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孟令芝的开场白干脆利落。
每月逢10日、20日、30日,推动政法专业调解力量下沉社区,开展民情民事倾听、矛调坐班、普法宣传等活动,把人民群众反映急切的问题摆上台面,解决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这在海棠街道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机制,也是街道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系列举措的缩影。
在当天的“逢十说事”现场,居民黄大爷首先打开了话匣子:“楼下邻居一直说我家在早、晚制造噪音,影响他们休息。现在我们两家无法沟通,问题也解决不了。”
人民调解员现场耐心询问黄大爷来龙去脉,并在活动结束后的第一时间联合民警、律师及社区工作人员,与楼下邻居取得联系,实地了解情况。
原来,黄大爷在早晚有收听收音机的习惯,正是这引起了楼下邻居的不满。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民警、人民调解员、社区网格员、物业管家共同约见双方当事人。普法、说理、商议解决方案……大家各司其职,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楼下邻居对黄大爷收听收音机的习惯表示尊重,黄大爷也表示考虑在早晚使用耳机减少噪音。
“邻里纠纷往往源于小矛盾,解决不好,就会演变成大问题。”海棠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明月说,专业解纷力量进社区,就是帮助居民搭建一个说理平台,在家门口为居民排忧解难,将矛盾就地化解。
为保证服务常态化,景新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逢十说事”工作台上还贴心地留下值班民警、调解员等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有任何急事儿,居民都可以拨打电话。”孟令芝说。
在解纷力量中,社区居民也是参与者。律师戴玺,同时也是景新花园社区居民。“逢十说事”活动期间,他会到现场提供法律援助。“邻里关系融洽,我们大家生活得也舒服。共建文明和谐社区,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他深有感触。
基层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作为天津市最“年轻”的街道,成立仅3年的海棠街道面对辖区地域广、工作人员年轻等新课题,除“逢十说事”工作机制外,主动创新多种服务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
为延伸基层服务触角,海棠街道在社区构建起了总网格、基础网格、微网格“三级划分”和专属网格“自主划分”的“3+1”“精网微格”治理架构,同时形成“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长-微网格员-居民户”的五级管理体系,力求让基层服务无处不在。
74岁的郑阿姨是海棠街道知香园社区住户,独自照顾瘫痪在床30余年且一级智力残疾的孩子。在入户慰问过程中,郑阿姨提起一件烦心事:孩子残疾待遇每年都要前往户籍地河西区办理,自己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
于是,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挑起担子,带领郑阿姨前往天津市海河公证处等多部门办理手续,并帮她找到医院,打印住院记录,联系鉴定机构。没过多久,这件让郑阿姨牵挂的事得到解决。“有你们在身边,我就有底气。”郑阿姨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说。
李明月表示,依托“精网微格”治理架构,海棠街道确保网格工作3到5小时直达全体居民,微网格员通过“进家门、拉家常、解民忧”等方式,及时解决居民矛盾纠纷问题。此外,“小棠帮办”线上智能平台以及亭角议事、小棠解忧站等一系列线下矛调“阵地”的建成,让关爱和温暖延伸至社区每处角落成为现实。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