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秘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2024年专题
本报记者 郭树勋
“特”能强,“特”能富!沁阳土特产扬名全国,走向了世界!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市的必由之路,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沁阳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了一大批农民群众就业难题,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上升,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中探索路径、创新发展,土特产文章越做越大。
土特产“特”在哪里
走进沁阳,看乡村特色产业,土特产“特”在哪里?
“特”一:品牌化突显。该市源远流长的黑陶、驴肉、“四大怀药”加工,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皮筋头饰、玻璃钢、二手造纸装备,都是突出品牌。
“特”二:产业化突进。目前,该市乡村特色产业有11个门类,2.13万户市场主体,50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达19.35万人。其中,皮筋头饰加工产业已形成七大类600多个品种的皮筋头饰产品,年产量2.8万吨,年产值超21亿元,占全国皮筋类头饰品市场份额的80%,出口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5%;造纸机械产业年出货量约15万吨以上,产业规模分别达到3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二手造纸机械交易市场;山王庄镇万善食品厂、柏香镇和顺源健康产业公司、崇义镇亿嗨熊食品公司、王召乡时珍纲目生物科技公司等12家“四大怀药”种植、加工企业产业链,种植面积1.52万亩,经营收入5919万元,占该市龙头企业收入的11.67%;黑陶制造年产2.6万余件,产值突破6000万元;玻璃钢生产企业170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年产值达6亿元,税收2000万元。
“特”三:特色化突破。和生森林动物园发挥动物饲养繁育优势,利用西万镇原煤炭物流园区建设野生动物园,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发展”的转变;王召乡苟庄屯村地理位置偏远,没有任何资源和优势,正是神农黑陶的引入,让这个不出名的小村成为研学基地、网红打卡地;常平乡发挥丹河资源优势,在今年“五一”期间实现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提升的目标,乡村旅游产业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取得突破。
“特”四:富农化突出。2023年,该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70元,比上年增加1602元,同比增长6.4%,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30%以上,推动农民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贡献达300余万元。紫陵镇坞头村获得2023年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常平乡九渡村乡村旅游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柏香镇成功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王召乡小麦种子产业成功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今年,柏香镇凭借大董庄村蒜薹、南西村蓝莓,西万镇凭借校尉营村红薯正在创建省级农业特色产业示范村镇。
“沁阳市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成为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沁阳市委书记王家鹏7月11日在该市召开的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会上说。
土特产如何培育壮大
记者在该市采访,一个明显感受是:该市乡村特色产业根植于农业农村特定资源环境,涵盖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制造、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产业,具有特色鲜明、乡村独有、农民主体、相对优势特征,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区域支柱产业,具有八大发展路径。
路径一:立足本地,找准特色优势。沁南农业基础好,土地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叫响农产品特色品牌;沁北四乡镇工业基础好,依托现有玻璃钢、皮筋头饰、黑陶加工等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创出品牌;常平乡围绕北部山区生态保护、丹河峡谷旅游开发,重点发展文旅产业。
路径二:市场机制,突出商业价值。紫陵镇范村、王村、坞头村发展皮筋头饰加工产业,是全球最大皮筋头饰生产基地,其发端于村里一对夫妇在自家阁楼上试搓皮筋;王曲乡二手纸机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二手造纸装备交易市场基地,起步于一机械厂几名下岗职工,在夏庄摆出第一台二手造纸机……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激发出乡村振兴的磅礴动力。
路径三:选树典型,示范带动发展。坞头村、范村示范引领,吸引带动了王村、东庄等村共同参与,将电商物流、研学体验、休闲旅游等功能融入皮筋头饰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小皮筋闯出大产业。
路径四:规划引领,推动规范升级。花茶电商产业,加快打造官庄屯养生茶农业经济园区;畜禽加工产业,投资8500万元建设柏香毛驴屠宰、西向肉牛屠宰等项目;食品加工产业,积极推动崇义镇休闲食品产业园建设;设施农业产业,重点推进柏香镇南西村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
路径五:放宽准入,鼓励多元投入。目前,已经投用的神农山大酒店项目及正在建设的怀府恐龙园项目就是该市民间资本投入的典型代表。
路径六:要素保障,降低发展成本。该市在推进种业发展中强化土地支撑,加大财政支持,强化人才支撑,为种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目前,该市种业类企业有12家,被认定为省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下步争取国家级制种大县奠定基础。
路径七:创新引领,实现提质增收。该市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全市毛驴年出栏量达10112头,综合产值高达3.98亿元,农民参与度高;沁园覃怀街道鸵鸟养殖、西向镇獭兔养殖、太行怀庆街道蚯蚓养殖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益明显。
路径八:党政齐抓,促进延链成群。常平乡创建的“片区党委+强村公司+文旅公司”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在该市大力推广,加快打造农村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
土特产如何健康发展
该市在保障乡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中,注重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发挥作用、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链式发展、“一乡一品”与“一县一业”、发展特色产业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发展特色产业与守牢政策底线六对关系,突出工作重点,紧盯关键攻坚,推进土特产健康发展。
关键一:聚力培育。紧盯土特产,做大一产。引导农户因村制宜选准做强“四大怀药”、冬瓜、食用菌、哈密瓜、蓝莓、怀姜、富硒产品等特色种植和肉驴、肉牛、肉羊、生猪、鸵鸟、蚯蚓等特色养殖,不断扩大南西村、捏掌村、南山村、北金村等设施农业规模,推动农产品量质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眼精加工,做强二产。大力扶持慧丰公司驴肉产品深加工,深入推进西向镇北鲁村万头牛屠宰场、王召乡西申召村生鸡生产线等项目,大力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融合“农文旅”,做活三产。活化黑陶制作、高抬火轿等民间习俗、传统技艺,引导家庭农场向集种植、仓储、采摘、研学等为一体的生态园区转变,加快激活乡村新业态。
关键二:激发活力。强化科技带动。重点发挥玻璃钢产业片区党委和协会作用,积极与广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对接合作,并主动融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重点推进和顺源年产1000吨怀山药粉及“四大怀药”即食食品加工项目,力争年底前投产。强化电商带动。全力支持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公共直播间、紫陵镇范村头饰直播基地、魅丝黛儿假发直播基地、良农公社等土特产直播平台发展,不断拓宽花茶、怀药加工制品、驴肉、精品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实现农产品集中销售。强化人才带动。推广和顺源、和生森林动物乐园、时珍纲目生物、亿嗨熊等企业发展经验,加快构建“靠产业吸引人才,靠人才带起产业”的正向循环。
关键三:链式发展。引培“链主”企业。重点对接省国投能源科技总投资4.2亿元的新质低温真空冻干绿色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加快项目落地。大力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豫隆丰粮食收储加工及烘干项目建设,力争再创建省级龙头企业2家。补齐链条短板。加快推进投资600万元的养生茶加工、投资2800余万元的柏香驴产业强镇二期、投资6000万元的皮筋头饰二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
欧冠免责声明: | ||||||||
|
本报记者 郭树勋
“特”能强,“特”能富!沁阳土特产扬名全国,走向了世界!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市的必由之路,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沁阳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了一大批农民群众就业难题,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上升,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中探索路径、创新发展,土特产文章越做越大。
土特产“特”在哪里
走进沁阳,看乡村特色产业,土特产“特”在哪里?
“特”一:品牌化突显。该市源远流长的黑陶、驴肉、“四大怀药”加工,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皮筋头饰、玻璃钢、二手造纸装备,都是突出品牌。
“特”二:产业化突进。目前,该市乡村特色产业有11个门类,2.13万户市场主体,50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达19.35万人。其中,皮筋头饰加工产业已形成七大类600多个品种的皮筋头饰产品,年产量2.8万吨,年产值超21亿元,占全国皮筋类头饰品市场份额的80%,出口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5%;造纸机械产业年出货量约15万吨以上,产业规模分别达到3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二手造纸机械交易市场;山王庄镇万善食品厂、柏香镇和顺源健康产业公司、崇义镇亿嗨熊食品公司、王召乡时珍纲目生物科技公司等12家“四大怀药”种植、加工企业产业链,种植面积1.52万亩,经营收入5919万元,占该市龙头企业收入的11.67%;黑陶制造年产2.6万余件,产值突破6000万元;玻璃钢生产企业170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年产值达6亿元,税收2000万元。
“特”三:特色化突破。和生森林动物园发挥动物饲养繁育优势,利用西万镇原煤炭物流园区建设野生动物园,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发展”的转变;王召乡苟庄屯村地理位置偏远,没有任何资源和优势,正是神农黑陶的引入,让这个不出名的小村成为研学基地、网红打卡地;常平乡发挥丹河资源优势,在今年“五一”期间实现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提升的目标,乡村旅游产业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取得突破。
“特”四:富农化突出。2023年,该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70元,比上年增加1602元,同比增长6.4%,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30%以上,推动农民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贡献达300余万元。紫陵镇坞头村获得2023年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常平乡九渡村乡村旅游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柏香镇成功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王召乡小麦种子产业成功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今年,柏香镇凭借大董庄村蒜薹、南西村蓝莓,西万镇凭借校尉营村红薯正在创建省级农业特色产业示范村镇。
“沁阳市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成为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沁阳市委书记王家鹏7月11日在该市召开的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会上说。
土特产如何培育壮大
记者在该市采访,一个明显感受是:该市乡村特色产业根植于农业农村特定资源环境,涵盖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制造、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产业,具有特色鲜明、乡村独有、农民主体、相对优势特征,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区域支柱产业,具有八大发展路径。
路径一:立足本地,找准特色优势。沁南农业基础好,土地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叫响农产品特色品牌;沁北四乡镇工业基础好,依托现有玻璃钢、皮筋头饰、黑陶加工等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创出品牌;常平乡围绕北部山区生态保护、丹河峡谷旅游开发,重点发展文旅产业。
路径二:市场机制,突出商业价值。紫陵镇范村、王村、坞头村发展皮筋头饰加工产业,是全球最大皮筋头饰生产基地,其发端于村里一对夫妇在自家阁楼上试搓皮筋;王曲乡二手纸机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二手造纸装备交易市场基地,起步于一机械厂几名下岗职工,在夏庄摆出第一台二手造纸机……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激发出乡村振兴的磅礴动力。
路径三:选树典型,示范带动发展。坞头村、范村示范引领,吸引带动了王村、东庄等村共同参与,将电商物流、研学体验、休闲旅游等功能融入皮筋头饰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小皮筋闯出大产业。
路径四:规划引领,推动规范升级。花茶电商产业,加快打造官庄屯养生茶农业经济园区;畜禽加工产业,投资8500万元建设柏香毛驴屠宰、西向肉牛屠宰等项目;食品加工产业,积极推动崇义镇休闲食品产业园建设;设施农业产业,重点推进柏香镇南西村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
路径五:放宽准入,鼓励多元投入。目前,已经投用的神农山大酒店项目及正在建设的怀府恐龙园项目就是该市民间资本投入的典型代表。
路径六:要素保障,降低发展成本。该市在推进种业发展中强化土地支撑,加大财政支持,强化人才支撑,为种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目前,该市种业类企业有12家,被认定为省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下步争取国家级制种大县奠定基础。
路径七:创新引领,实现提质增收。该市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全市毛驴年出栏量达10112头,综合产值高达3.98亿元,农民参与度高;沁园覃怀街道鸵鸟养殖、西向镇獭兔养殖、太行怀庆街道蚯蚓养殖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益明显。
路径八:党政齐抓,促进延链成群。常平乡创建的“片区党委+强村公司+文旅公司”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在该市大力推广,加快打造农村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
土特产如何健康发展
该市在保障乡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中,注重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发挥作用、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链式发展、“一乡一品”与“一县一业”、发展特色产业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发展特色产业与守牢政策底线六对关系,突出工作重点,紧盯关键攻坚,推进土特产健康发展。
关键一:聚力培育。紧盯土特产,做大一产。引导农户因村制宜选准做强“四大怀药”、冬瓜、食用菌、哈密瓜、蓝莓、怀姜、富硒产品等特色种植和肉驴、肉牛、肉羊、生猪、鸵鸟、蚯蚓等特色养殖,不断扩大南西村、捏掌村、南山村、北金村等设施农业规模,推动农产品量质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眼精加工,做强二产。大力扶持慧丰公司驴肉产品深加工,深入推进西向镇北鲁村万头牛屠宰场、王召乡西申召村生鸡生产线等项目,大力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融合“农文旅”,做活三产。活化黑陶制作、高抬火轿等民间习俗、传统技艺,引导家庭农场向集种植、仓储、采摘、研学等为一体的生态园区转变,加快激活乡村新业态。
关键二:激发活力。强化科技带动。重点发挥玻璃钢产业片区党委和协会作用,积极与广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对接合作,并主动融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重点推进和顺源年产1000吨怀山药粉及“四大怀药”即食食品加工项目,力争年底前投产。强化电商带动。全力支持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公共直播间、紫陵镇范村头饰直播基地、魅丝黛儿假发直播基地、良农公社等土特产直播平台发展,不断拓宽花茶、怀药加工制品、驴肉、精品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实现农产品集中销售。强化人才带动。推广和顺源、和生森林动物乐园、时珍纲目生物、亿嗨熊等企业发展经验,加快构建“靠产业吸引人才,靠人才带起产业”的正向循环。
关键三:链式发展。引培“链主”企业。重点对接省国投能源科技总投资4.2亿元的新质低温真空冻干绿色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加快项目落地。大力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豫隆丰粮食收储加工及烘干项目建设,力争再创建省级龙头企业2家。补齐链条短板。加快推进投资600万元的养生茶加工、投资2800余万元的柏香驴产业强镇二期、投资6000万元的皮筋头饰二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