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欧冠+”客户端   
 网上投稿 广州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乘“蛟龙号”潜入深海
更新时间:2024/9/5 10:34:38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深海一号”9月4日电 记者手记|乘“蛟龙号”潜入深海

  新华社记者王聿昊

  西北太平洋海山区中部的Albo海山,有500余个小山包,最高的一个距离水面仅约500米。特殊的地形地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令这里的深海世界丰富多样。

  9月4日,记者搭乘正在进行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近距离认识这座独特的海山。

  船时7时许,“蛟龙号”布放入水。潜航员傅文韬带着记者和中国香港生物学家邱建文,开启8小时的深海之旅。

  直径2.1米的载人舱只可容纳3人,但在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中已算得上大容量。傅文韬坐在中间,担任主驾驶。坐在左舷的邱建文负责观察拍摄海底景观、协助主驾驶与水面联络,坐在右舷的记者负责记录水下生物和样品采集情况。

  在执行水面检查之后,“蛟龙号”开始注水下沉。随着显控面板上的深度数值逐渐增加,窗外的颜色由浅蓝一点点变深,最终在120米时变得一片漆黑。

  和想象中不同,“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十分安静,没有一丝晃动。只有水声通信系统发出规律性的声响。

  40分钟后,“蛟龙号”抵达1244米的海底,潜水器的光照亮了眼前的深海生物世界。邱建文迫不及待地开始观察周围的情况。他告诉记者,这个深度的生物量通常比较丰富,窗外每一帧景象都不容错过。

  8时20分,一只海鳃出现在眼前。这片海底以沙波地貌为主,看起来更像是白色沙滩。围线等不同品种的海绵成片生长,它们随水流缓缓漂动,十分柔美。

  与此同时,傅文韬已完成对海水和沉积物的采样工作。

  告别第一座小山,我们向另一座小山的山顶进发。

  “上山”过程中地貌发生了不小变化,板状结壳上,鱼、虾、蟹变得多了起来。它们有的在觅食,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和“蛟龙号”这个庞然大物“捉迷藏”。

  顺着傅文韬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一只黄色海星。“这只海星有14个腕,是我见过最多的。”傅文韬说。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这里是山顶也是悬崖,傅文韬熟练驾驶着“蛟龙号”,带领我们来到对面的另一个山包。这里的生物少了很多,只有一只鱿鱼匆匆游过。

  意犹未尽时,深海之旅已接近尾声。

  “对比最近几次在海山的下潜,我们今天下潜的Albo海山生物量不算多,但生物的梯度分布非常明显,海绵、海星、海参等生物几乎按水深分布。”邱建文说。

  船时15时,“蛟龙号”准时抛载,于35分钟后回到水面。

  舱外传来“咚”的一声,原来是“蛙人”驾驶小艇来到“蛟龙号”旁,他们跳上“蛟龙号”舱顶,熟练地挂上缆绳,将我们拽引回船。

  5分钟后,“蛟龙号”返回“深海一号”船后甲板。邱建文说:“今天我们采集到2O余种生物样品,海山山脚的优势生物是海绵、海星、海参,山顶的优势生物是虾和蟹。”

  科学家们按照专业分组,即刻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分析,船上的实验室开始忙碌起来。

  受限于专业知识,在今天的水下观察和采样报告上,记者只记录了生物的颜色和品种,有的甚至只能画下它们的样子。记者将手机拍摄的照片展示给来自西班牙的生物分类学家安德鲁,他写下了其中3种生物的名字,而其他未能识别的生物,还需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本航次的科考队员来自8个国家,大家在大洋生态、微生物、海洋地质等方面各有所长。大家坐在一起回看下潜视频,辨认生物种类、交流生物习性,在实验室里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在“深海大讲堂”等船上科研活动中分享知识和智慧。

  走出实验室,“深海一号”船后甲板上,“蛟龙号”运维保障团队已开始为下一次下潜做准备——检查、充电、装配载、充氧气、安装搭载作业工具等。

  对记者而言,这是潜入深海的奇妙一天;而对“蛟龙号”团队来说,这只是平常的其中一天。

  两天后的下一次下潜,“蛟龙号”将前往一座新的海山,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调查。斗转星移、日复一日,中国深海工作者探索浩瀚大洋的脚步从不停歇。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乘“蛟龙号”潜入深海
    2024/9/5 10:34:38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深海一号”9月4日电 记者手记|乘“蛟龙号”潜入深海

      新华社记者王聿昊

      西北太平洋海山区中部的Albo海山,有500余个小山包,最高的一个距离水面仅约500米。特殊的地形地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令这里的深海世界丰富多样。

      9月4日,记者搭乘正在进行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近距离认识这座独特的海山。

      船时7时许,“蛟龙号”布放入水。潜航员傅文韬带着记者和中国香港生物学家邱建文,开启8小时的深海之旅。

      直径2.1米的载人舱只可容纳3人,但在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中已算得上大容量。傅文韬坐在中间,担任主驾驶。坐在左舷的邱建文负责观察拍摄海底景观、协助主驾驶与水面联络,坐在右舷的记者负责记录水下生物和样品采集情况。

      在执行水面检查之后,“蛟龙号”开始注水下沉。随着显控面板上的深度数值逐渐增加,窗外的颜色由浅蓝一点点变深,最终在120米时变得一片漆黑。

      和想象中不同,“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十分安静,没有一丝晃动。只有水声通信系统发出规律性的声响。

      40分钟后,“蛟龙号”抵达1244米的海底,潜水器的光照亮了眼前的深海生物世界。邱建文迫不及待地开始观察周围的情况。他告诉记者,这个深度的生物量通常比较丰富,窗外每一帧景象都不容错过。

      8时20分,一只海鳃出现在眼前。这片海底以沙波地貌为主,看起来更像是白色沙滩。围线等不同品种的海绵成片生长,它们随水流缓缓漂动,十分柔美。

      与此同时,傅文韬已完成对海水和沉积物的采样工作。

      告别第一座小山,我们向另一座小山的山顶进发。

      “上山”过程中地貌发生了不小变化,板状结壳上,鱼、虾、蟹变得多了起来。它们有的在觅食,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和“蛟龙号”这个庞然大物“捉迷藏”。

      顺着傅文韬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一只黄色海星。“这只海星有14个腕,是我见过最多的。”傅文韬说。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这里是山顶也是悬崖,傅文韬熟练驾驶着“蛟龙号”,带领我们来到对面的另一个山包。这里的生物少了很多,只有一只鱿鱼匆匆游过。

      意犹未尽时,深海之旅已接近尾声。

      “对比最近几次在海山的下潜,我们今天下潜的Albo海山生物量不算多,但生物的梯度分布非常明显,海绵、海星、海参等生物几乎按水深分布。”邱建文说。

      船时15时,“蛟龙号”准时抛载,于35分钟后回到水面。

      舱外传来“咚”的一声,原来是“蛙人”驾驶小艇来到“蛟龙号”旁,他们跳上“蛟龙号”舱顶,熟练地挂上缆绳,将我们拽引回船。

      5分钟后,“蛟龙号”返回“深海一号”船后甲板。邱建文说:“今天我们采集到2O余种生物样品,海山山脚的优势生物是海绵、海星、海参,山顶的优势生物是虾和蟹。”

      科学家们按照专业分组,即刻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分析,船上的实验室开始忙碌起来。

      受限于专业知识,在今天的水下观察和采样报告上,记者只记录了生物的颜色和品种,有的甚至只能画下它们的样子。记者将手机拍摄的照片展示给来自西班牙的生物分类学家安德鲁,他写下了其中3种生物的名字,而其他未能识别的生物,还需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本航次的科考队员来自8个国家,大家在大洋生态、微生物、海洋地质等方面各有所长。大家坐在一起回看下潜视频,辨认生物种类、交流生物习性,在实验室里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在“深海大讲堂”等船上科研活动中分享知识和智慧。

      走出实验室,“深海一号”船后甲板上,“蛟龙号”运维保障团队已开始为下一次下潜做准备——检查、充电、装配载、充氧气、安装搭载作业工具等。

      对记者而言,这是潜入深海的奇妙一天;而对“蛟龙号”团队来说,这只是平常的其中一天。

      两天后的下一次下潜,“蛟龙号”将前往一座新的海山,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调查。斗转星移、日复一日,中国深海工作者探索浩瀚大洋的脚步从不停歇。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