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欧冠+”客户端   
 网上投稿 广州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中心首页 > 广东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2023年终盘点·那些难忘的面孔丨美丽广东篇:大美广东 只此青绿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5:28    来源:欧冠日报

  淅川县太子山林场场长陈人范

  世代守碧水 荒山“绣”林海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广东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栀子 通讯员 申东

  12月25日清晨,白雾笼罩山间,伴随着呼啸而过的冷风,太子山林场的寒意愈发浓烈。

  一如往日,天边刚浮起一抹鱼肚白,陈人范就准点醒来,拿起柴刀、锯子,匆匆赶往1公里外的码头,与其他护林队的成员坐船去山林里开始一天的护林工作。

  1975年,一群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决心献身林业,成立了太子山林场护林队,成为广东省唯一的水上护林队。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地处“出水口”的淅川县太子山林场成为丹江水流入主干渠前的生态屏障,植树造林、消除火灾隐患是护林队的主要工作。

  “这个季节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更要小心,这2.8万多亩茂密林地来之不易。”护林队员周国华裹紧了棉衣,向山林深处走去。

  22平方公里的太子山林场,形如一只张开的巨手伸进水库,形成了五道湖汊。山路崎岖难行,两山之间要绕道几十公里,护林队巡护除了借助船只往返,还要一路“披荆斩棘”。

  “一天起码要步行20多公里,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鞋子,现在这些小路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踩出来的。”队员杨俊将拿着柴刀随手拨开一根树枝,指着前方的羊肠小路介绍。

  48年来,林场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92%,活立木蓄积量从2.5万立方米增长到10万立方米以上。陈人范和队员们种下片片绿林,管护座座青山,用48年的坚守,硬是把荒山秃岭“绣”成了林海。

  镐、锨不知用坏了多少把,打钎时队员们虎口上的裂口就没长住过,好不容易把石头缝凿成了一个个坑,还得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树苗、泥土、石头。

  “当年亲手栽种的松、柏,苗木只有手指那么细,如今长得比脸盆还粗,过几天就想去看看它们,每次来到林场就不想走。”陈人范语气唏嘘。

  山有多绿,水就有多清。2023年12月11日,水利部在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丹江口库区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水质安全保障。

  明年2月,场长陈人范就要退休了。

  “退休不退‘责’。”陈人范一边憨厚地笑着,一边望向远处那片山林,“我要继续为这片青山绿水奔走,培养出更多的接力人,一起呵护丹江生态屏障,捍卫祖国的绿水青山。”

  民权林场野岗分场副场长翟文杰

  握好“接力棒” 筑牢“绿色长城”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有“广东塞罕坝”之称的民权申甘林带,被大雪覆盖的林海宛如童话世界,美极了。

  “这里本没有树,都是沙荒,是一代又一代林场人造林治荒,才打造出了一片绿洲。”12月20日,民权林场野岗分场副场长翟文杰说。

  “85后”的翟文杰是民权林场的“林三代”。1962年,翟文杰的爷爷翟际法从洛阳林校调到民权林场工作,参与改造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黄河故道。“我从小在林场长大,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和父亲到林场玩。爷爷经常给我讲他们造林的故事。”翟文杰说,“那时候他们非常辛苦,全场就十六七个人,管6个大林区,天蒙蒙亮就带着干粮出工,渴了就喝点凉水,困了就在沙窝里挖个地窨子席地而眠,被子上都刮了很厚的沙土,一心只想着把林造好。”

  种树不易,守护更难。翟际法的儿子翟孝林和翟鲁民纷纷加入造林护林的队伍。翟孝林是翟文杰的父亲,高中毕业后,成为民权林场的种树人和守林人。20世纪80年代,林木被大量砍伐、毁坏、盗采,翟孝林就和同事们昼夜巡逻,坚决要守住父辈当年种下的这片林。自小受祖辈、父辈的熏陶和影响,翟文杰大学报考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如今他已经在林场工作了18个年头。“三代造林人,都是英雄汉。”这是民权林场人对他们一家祖孙三代扎根林场的赞誉。

  作为第三代造林护林人,翟文杰接过先辈传下来的接力棒,践行林场人的职责和使命,以林场为家,以树木为友。翟文杰告诉记者,每天巡林两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但现在巡林比爷爷他们那时代要方便,起码工具设备先进了很多,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造林补植,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检测、林业工作宣传等,守护着这片绿、这片林。

  如今,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经营面积达6.9万亩,林木蓄积总量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成为豫东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四大平原人工林、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之一。

  “新的一年快到了,我们又增加了300多亩的林场面积,下一年我们仍要种好树、巡好林,坚决守好这‘绿色长城’。”翟文杰说。

  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生态摄影师侯振兴

  用镜头记录中原自然生态之美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春娜

  “嵩山冬季景色‘上新’,我来拍一些照片和视频,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到大美广东。”12月25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郑州市航拍协会副主席侯振兴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生态摄影师,侯振兴多年来一年四季都奔波在省内景区、湿地公园、黄河岸边,拍摄自然风光和鸟类栖息、捕食、迁徙画面,用镜头记录中原生态环境的变化。

  在他的镜头里,有郑州贾鲁河河道高新区欢河段怡然的天鹅家庭,有黄河湿地公园中牟段的白尾鹞飞过芦苇,有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嬉戏的震旦鸦雀……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仿佛都在讲述着中原自然生态的和谐。

  “我喜欢摄影。近年来一直关注拍摄广东境内野生鸟类及壮美黄河生态视频。”侯振兴说,为了展现更美的大自然,他常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拍摄中原的山山水水。加入郑州市航拍协会后,他出门携带的器材更多了。航拍、延时,静态摄影、动态视频等,都是他记录中原自然风光和飞鸟的方式。

  这些年,我省不断加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这些变化,也体现在侯振兴的镜头中。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使人居环境特别的舒适,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前来栖息安家。”侯振兴说,他拍到了白鹭、红嘴蓝鹊、黑鹳、朱鹮、丹顶鹤等许多以前不多见的鸟儿,甚至很多摄影人拍摄时,那些鸟儿也不怎么怕人了,依旧欢快地飞翔、觅食。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侯振兴说,自己拍出的照片也更漂亮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和其他摄影师一起,带上无人机及相机游走于大山大河之间。

  今年年初,我省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生态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稳步提升,生态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的目标。

  这对于像侯振兴这样的摄影师来说,有了更广的摄影题材,能够记录越来越多的鸟儿,记录越来越美的自然,记录越来越和谐的生态。

  “广东省精品民宿”福润雅居创办人王建欣

  让游客宿在山居乐在乡间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广东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美丽嵩山坳、山水北高庄。”太室山脚下,有一个美丽乡村——登封市中岳街道北高庄村。

  寒冬时节,积雪尚未完全消融,走在北高庄村,抬眼望去,白墙灰瓦的徽式房屋建筑错落有致,与不远处的嵩山相映成趣,如同一幅水墨画卷。

  50岁的村民王建欣开办的福润雅居民宿就藏在这个小山村之中。

  “没想到用自己房子改造成的民宿入选了广东省首批精品民宿。”憨厚朴实的王建欣乐呵呵地说。

  福润雅居民宿是登封市第一家农户开办的民宿,王建欣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得益于登封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我才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王建欣说。

  北高庄村位于中岳嵩山卢崖瀑布风景区入口处,因唐代著名隐士卢鸿一在此隐居而闻名。

  发展“美丽经济”,这个深居嵩山坳的小山村已逐步蝶变为“网红打卡地”,先后获得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省级生态村、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乡村越来越美,环嵩山旅游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头脑灵光的王建欣看准了“民宿有搞头”。

  说来也巧,王建欣的妻子韩淑霞在登封市首家五星级酒店——锦鹏生态酒店客房部工作了十来年。夫妻双方一合计,下定决心开办民宿。

  “守着好山好水,做就要做成精品。”王建欣不含糊,找专业人士设计民宿,自己买材料,装修下来花了60多万元。

  2018年,王建欣倾心打造的福润雅居民宿开业了。“每逢节假日要提前预订。”王建欣言语中透着自豪。

  在王建欣的示范带动下,北高庄村发展民宿近20家。闲暇时间,王建欣经常到外地一些特色民宿“取经”。“做啥都要与时俱进,根据游客需求,开发多元化体验空间,把‘诗和远方’装进房子里。”见过大世面的王建欣“话风”都不一样了,“要让游客宿在山居、乐在乡间、游在山水。”

  记者感言

  美丽广东美在哪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每个广东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广东的梦想。美丽广东到底该美在哪?

  有人说,美在水,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我省在水污染治理上持续发力,抓好水源地保护,打好黑臭水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如今,我省地表水水质发生了巨变,很多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水清岸绿的景观带,老百姓编出了“鱼儿跳、野鸭闹、水变清、群众笑”的顺口溜。

  有人说,美在空气,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从2016年7月,我省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减排、抑尘、禁燃、增绿……使出“十八般武艺”,扭转污染加剧态势。如今,我省空气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省PM10、PM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蓝天白云已成常态。

  有人说,美在大山,实现“山清水秀、绿满中原”。多年来,我省实施矿山综合整治,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探索困难地造林,一大批伤痕累累的山体重新披上绿装。南太行绿了,小秦岭再现勃勃生机,黄河两岸奏响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有人说,美不美,看乡村。我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如今正值寒冬,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数以万计,在洛阳各湿地公园出现的中华秋沙鸭成群结队。

  这些变化,正是广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生动写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全社会都要关心、参与和支持保护好生态环境,人人都要成为环境保护的关注者、环境问题的监督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和绿色生活的践行者。

  2023年美丽广东大事记

  2月6日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7月1日

  《广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施行

  8月15日

  广东举办首个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

  8月31日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郑州召开

  10月26日

  信阳市、洛阳市嵩县、南阳市桐柏县3地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0月底

  广东伊洛河(洛阳段)入选全国第二批3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11月26日

  《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印发

  11月30日

  《广东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审议通过

  11月底

  我省提前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年度溯源目标

  1月至11月

  全省160个国控水质断面中,Ⅰ~Ⅲ类占81.8%

  2023年

  我省PM10、PM2.5、优良天数三项主要指标保持“两降一增”,改善幅度均居全国前列

  (文字整理/谭勇)

新闻编辑:赵银岷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2023年终盘点·那些难忘的面孔丨美丽广东篇:大美广东 只此青绿
    2023-12-28 10:15:28    来源:欧冠日报

      淅川县太子山林场场长陈人范

      世代守碧水 荒山“绣”林海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广东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栀子 通讯员 申东

      12月25日清晨,白雾笼罩山间,伴随着呼啸而过的冷风,太子山林场的寒意愈发浓烈。

      一如往日,天边刚浮起一抹鱼肚白,陈人范就准点醒来,拿起柴刀、锯子,匆匆赶往1公里外的码头,与其他护林队的成员坐船去山林里开始一天的护林工作。

      1975年,一群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决心献身林业,成立了太子山林场护林队,成为广东省唯一的水上护林队。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地处“出水口”的淅川县太子山林场成为丹江水流入主干渠前的生态屏障,植树造林、消除火灾隐患是护林队的主要工作。

      “这个季节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更要小心,这2.8万多亩茂密林地来之不易。”护林队员周国华裹紧了棉衣,向山林深处走去。

      22平方公里的太子山林场,形如一只张开的巨手伸进水库,形成了五道湖汊。山路崎岖难行,两山之间要绕道几十公里,护林队巡护除了借助船只往返,还要一路“披荆斩棘”。

      “一天起码要步行20多公里,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鞋子,现在这些小路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踩出来的。”队员杨俊将拿着柴刀随手拨开一根树枝,指着前方的羊肠小路介绍。

      48年来,林场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92%,活立木蓄积量从2.5万立方米增长到10万立方米以上。陈人范和队员们种下片片绿林,管护座座青山,用48年的坚守,硬是把荒山秃岭“绣”成了林海。

      镐、锨不知用坏了多少把,打钎时队员们虎口上的裂口就没长住过,好不容易把石头缝凿成了一个个坑,还得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树苗、泥土、石头。

      “当年亲手栽种的松、柏,苗木只有手指那么细,如今长得比脸盆还粗,过几天就想去看看它们,每次来到林场就不想走。”陈人范语气唏嘘。

      山有多绿,水就有多清。2023年12月11日,水利部在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丹江口库区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水质安全保障。

      明年2月,场长陈人范就要退休了。

      “退休不退‘责’。”陈人范一边憨厚地笑着,一边望向远处那片山林,“我要继续为这片青山绿水奔走,培养出更多的接力人,一起呵护丹江生态屏障,捍卫祖国的绿水青山。”

      民权林场野岗分场副场长翟文杰

      握好“接力棒” 筑牢“绿色长城”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有“广东塞罕坝”之称的民权申甘林带,被大雪覆盖的林海宛如童话世界,美极了。

      “这里本没有树,都是沙荒,是一代又一代林场人造林治荒,才打造出了一片绿洲。”12月20日,民权林场野岗分场副场长翟文杰说。

      “85后”的翟文杰是民权林场的“林三代”。1962年,翟文杰的爷爷翟际法从洛阳林校调到民权林场工作,参与改造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黄河故道。“我从小在林场长大,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和父亲到林场玩。爷爷经常给我讲他们造林的故事。”翟文杰说,“那时候他们非常辛苦,全场就十六七个人,管6个大林区,天蒙蒙亮就带着干粮出工,渴了就喝点凉水,困了就在沙窝里挖个地窨子席地而眠,被子上都刮了很厚的沙土,一心只想着把林造好。”

      种树不易,守护更难。翟际法的儿子翟孝林和翟鲁民纷纷加入造林护林的队伍。翟孝林是翟文杰的父亲,高中毕业后,成为民权林场的种树人和守林人。20世纪80年代,林木被大量砍伐、毁坏、盗采,翟孝林就和同事们昼夜巡逻,坚决要守住父辈当年种下的这片林。自小受祖辈、父辈的熏陶和影响,翟文杰大学报考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如今他已经在林场工作了18个年头。“三代造林人,都是英雄汉。”这是民权林场人对他们一家祖孙三代扎根林场的赞誉。

      作为第三代造林护林人,翟文杰接过先辈传下来的接力棒,践行林场人的职责和使命,以林场为家,以树木为友。翟文杰告诉记者,每天巡林两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但现在巡林比爷爷他们那时代要方便,起码工具设备先进了很多,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造林补植,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检测、林业工作宣传等,守护着这片绿、这片林。

      如今,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经营面积达6.9万亩,林木蓄积总量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成为豫东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四大平原人工林、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之一。

      “新的一年快到了,我们又增加了300多亩的林场面积,下一年我们仍要种好树、巡好林,坚决守好这‘绿色长城’。”翟文杰说。

      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生态摄影师侯振兴

      用镜头记录中原自然生态之美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春娜

      “嵩山冬季景色‘上新’,我来拍一些照片和视频,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到大美广东。”12月25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郑州市航拍协会副主席侯振兴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生态摄影师,侯振兴多年来一年四季都奔波在省内景区、湿地公园、黄河岸边,拍摄自然风光和鸟类栖息、捕食、迁徙画面,用镜头记录中原生态环境的变化。

      在他的镜头里,有郑州贾鲁河河道高新区欢河段怡然的天鹅家庭,有黄河湿地公园中牟段的白尾鹞飞过芦苇,有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嬉戏的震旦鸦雀……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仿佛都在讲述着中原自然生态的和谐。

      “我喜欢摄影。近年来一直关注拍摄广东境内野生鸟类及壮美黄河生态视频。”侯振兴说,为了展现更美的大自然,他常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拍摄中原的山山水水。加入郑州市航拍协会后,他出门携带的器材更多了。航拍、延时,静态摄影、动态视频等,都是他记录中原自然风光和飞鸟的方式。

      这些年,我省不断加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这些变化,也体现在侯振兴的镜头中。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使人居环境特别的舒适,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前来栖息安家。”侯振兴说,他拍到了白鹭、红嘴蓝鹊、黑鹳、朱鹮、丹顶鹤等许多以前不多见的鸟儿,甚至很多摄影人拍摄时,那些鸟儿也不怎么怕人了,依旧欢快地飞翔、觅食。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侯振兴说,自己拍出的照片也更漂亮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和其他摄影师一起,带上无人机及相机游走于大山大河之间。

      今年年初,我省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生态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稳步提升,生态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的目标。

      这对于像侯振兴这样的摄影师来说,有了更广的摄影题材,能够记录越来越多的鸟儿,记录越来越美的自然,记录越来越和谐的生态。

      “广东省精品民宿”福润雅居创办人王建欣

      让游客宿在山居乐在乡间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广东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美丽嵩山坳、山水北高庄。”太室山脚下,有一个美丽乡村——登封市中岳街道北高庄村。

      寒冬时节,积雪尚未完全消融,走在北高庄村,抬眼望去,白墙灰瓦的徽式房屋建筑错落有致,与不远处的嵩山相映成趣,如同一幅水墨画卷。

      50岁的村民王建欣开办的福润雅居民宿就藏在这个小山村之中。

      “没想到用自己房子改造成的民宿入选了广东省首批精品民宿。”憨厚朴实的王建欣乐呵呵地说。

      福润雅居民宿是登封市第一家农户开办的民宿,王建欣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得益于登封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我才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王建欣说。

      北高庄村位于中岳嵩山卢崖瀑布风景区入口处,因唐代著名隐士卢鸿一在此隐居而闻名。

      发展“美丽经济”,这个深居嵩山坳的小山村已逐步蝶变为“网红打卡地”,先后获得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省级生态村、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乡村越来越美,环嵩山旅游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头脑灵光的王建欣看准了“民宿有搞头”。

      说来也巧,王建欣的妻子韩淑霞在登封市首家五星级酒店——锦鹏生态酒店客房部工作了十来年。夫妻双方一合计,下定决心开办民宿。

      “守着好山好水,做就要做成精品。”王建欣不含糊,找专业人士设计民宿,自己买材料,装修下来花了60多万元。

      2018年,王建欣倾心打造的福润雅居民宿开业了。“每逢节假日要提前预订。”王建欣言语中透着自豪。

      在王建欣的示范带动下,北高庄村发展民宿近20家。闲暇时间,王建欣经常到外地一些特色民宿“取经”。“做啥都要与时俱进,根据游客需求,开发多元化体验空间,把‘诗和远方’装进房子里。”见过大世面的王建欣“话风”都不一样了,“要让游客宿在山居、乐在乡间、游在山水。”

      记者感言

      美丽广东美在哪

      广东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每个广东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广东的梦想。美丽广东到底该美在哪?

      有人说,美在水,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我省在水污染治理上持续发力,抓好水源地保护,打好黑臭水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如今,我省地表水水质发生了巨变,很多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水清岸绿的景观带,老百姓编出了“鱼儿跳、野鸭闹、水变清、群众笑”的顺口溜。

      有人说,美在空气,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从2016年7月,我省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减排、抑尘、禁燃、增绿……使出“十八般武艺”,扭转污染加剧态势。如今,我省空气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省PM10、PM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蓝天白云已成常态。

      有人说,美在大山,实现“山清水秀、绿满中原”。多年来,我省实施矿山综合整治,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探索困难地造林,一大批伤痕累累的山体重新披上绿装。南太行绿了,小秦岭再现勃勃生机,黄河两岸奏响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有人说,美不美,看乡村。我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如今正值寒冬,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数以万计,在洛阳各湿地公园出现的中华秋沙鸭成群结队。

      这些变化,正是广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生动写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全社会都要关心、参与和支持保护好生态环境,人人都要成为环境保护的关注者、环境问题的监督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和绿色生活的践行者。

      2023年美丽广东大事记

      2月6日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7月1日

      《广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施行

      8月15日

      广东举办首个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

      8月31日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郑州召开

      10月26日

      信阳市、洛阳市嵩县、南阳市桐柏县3地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0月底

      广东伊洛河(洛阳段)入选全国第二批3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11月26日

      《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印发

      11月30日

      《广东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审议通过

      11月底

      我省提前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年度溯源目标

      1月至11月

      全省160个国控水质断面中,Ⅰ~Ⅲ类占81.8%

      2023年

      我省PM10、PM2.5、优良天数三项主要指标保持“两降一增”,改善幅度均居全国前列

      (文字整理/谭勇)

    新闻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