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记者朱立毅、胡浩、周婷玉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近日就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接受了记者采访。
食品非法添加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得以有效遏制 取缔关闭各类违规违法企业5000余家
问:请您介绍一下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4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王岐山和国务委员孟建柱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5个月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安排,迅速行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专项整治工作得以扎实推进。全国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52.5万余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669.3万余户次,取缔、关闭各类违规违法企业5000余家,行政处罚立案1.8万余起,移送司法机关435起,进一步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增强了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
全国破获一批非法添加案件。公安部加大案件督办力度,重点组织开展了问题乳粉、“瘦肉精”、塑化剂等破案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食品非法添加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在“瘦肉精”破案会战中,各地共侦破案件120起,抓获涉案人员980多名,查获大批“瘦肉精”成品;广东侦办的5起塑化剂案件全部侦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沈阳公安机关组织打掉多处“问题豆芽”黑窝点,查获“问题豆芽”40余吨,刑事拘留非法加工人员12名。相关地方人民法院相继公开审理宣判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一批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监测和抽检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普查,实施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瘦肉精”、水产品和生鲜乳等6项监控计划,目前已基本覆盖主要产区、销区和大宗农产品品种。卫生部充实完善了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工商部门强化抽样检验与快速检测的结合,利用现有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加大对工业染色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抽样检验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样本31711组。质检部门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风险监测,提高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截至目前,共对乳制品等42456个食品样品进行了风险监测;共抽检53804家食品生产企业的93993个样品,抽检2332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8078批次样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列为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必检品种,进一步加大抽检力度。北京市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已设立3000个风险监测点,覆盖了各个环节共250余种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标准制度建设加快。卫生部公布了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覆盖普通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和食品用香料共2314种,规定了使用限量、范围和原则;新制定公布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填补了复配食品添加剂标准方面的空白;公布了102项新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会同食品药品监管局研究制订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农业部目前正就195种农药在农产品和食品中的1828个最大残留限量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加快农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清理进程。正在抓紧起草《生猪及生猪产品瘦肉精监督管理规定》,将进一步完善“瘦肉精”监管工作制度。
我国的监管力量不断强化。农业部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专门出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全面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工商总局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执法水平。质检总局提出“一转变、五加强”的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公安机关强化专业打击力量,其中,北京、重庆、辽宁、湖南等地公安机关成立了食品安全案件侦查队伍。各地区还探索了很多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的好方法,如甘肃在全省推行“一专三员”,(即乡镇食品安全监管专干和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吉林省辽源市在乡、村、屯三级建立社会监督员队伍,进一步健全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有效强化了基层监管力量。
各地各部门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积极主动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问:5个月以来,专项整治工作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动员,认真部署,严查严打,呈现了一些新特点。
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工商部门强化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运用无线网络执法平台、移动查询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日常巡查监管。质检部门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食品药品监管局推行公开承诺和备案公示制度,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做出食品安全承诺,对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添加剂备案、公示。湖南决定从今年开始要把“打非添”专项整治行动作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每年持续开展下去,并进行督查考核。上海市质监局创新监管工作方法,组织各方代表进行开门检查,并实行了机动性强的飞行检查方式。重庆公安机关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了集中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百日专项行动。这些新举措有力促进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协同配合机制日趋完善。各部门间、行政和司法机关间以及各司法机关间密切配合,同步推进,紧密衔接。卫生部会同质检总局加强了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生产许可和监管工作的衔接;农业部牵头建立了公安部等8个部门参加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协调机制,强化了全程监管,进一步形成了监管合力。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紧密衔接,强化了非法添加案件的查办和移送工作,行政执法部门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违法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公安部将其挂牌督办的28起重大食品非法添加案件,及时通报最高法、最高检,以加大惩处力度。
加强宣传引导,注意营造声势。专项整治一开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九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要求张贴到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对企业应该怎么做、部门怎么监管、公众如何参与,都广而告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充分借助各种媒体,运用各种方式,深入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共张贴、发放这份公告等各类宣传材料5118万余份,发送公益信息948万余条,广泛宣传了国务院关于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精神,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辨伪识假和自我保护能力。卫生部、农业部向社会再次公布了食品中易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以及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清单,警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卫生部还集中宣传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时澄清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本质区别。6月13日至20日,在食品安全办的统一组织部署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社会反响强烈。
相关部门积极稳妥处置突发事件。专项整治期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迅速处置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今年5月下旬台湾发生塑化剂事件后,卫生部、食品安全办会同相关部门迅速建立应对处置台湾食品塑化剂污染事件工作机制,建立联合工作组和集中办公制度,及时公布可能违法添加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强化口岸检测,禁止台湾问题产品输入;对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了信息公布制度,及时发布信息。
各地严厉打击惩处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惩处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目前,广东“瘦肉精”案件已判决48人,其中判处死刑缓期执行1人,无期徒刑1人;山西、河北两地判处4起“问题乳粉”案件共14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2人,另有4人被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昌黎假葡萄酒案件已判决9人,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涉案的3家造假企业分别被判处200万元到400万元不等的罚金;辽宁亚硝酸盐熟食中毒案件的四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或10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无锡假牛肉案件已判决24人,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同案犯被并处罚金5万元至180万元不等。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系统加大案件审理和打击力度,依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等罪名严厉追究了一大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其中,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就审理104起,判决81人。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48名国家工作人员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政纪处分,还有近百名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广东“瘦肉精”案件)的行政问责正在调查处理之中。
|
欧冠免责声明: | ||||||||
|
记者朱立毅、胡浩、周婷玉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近日就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接受了记者采访。
食品非法添加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得以有效遏制 取缔关闭各类违规违法企业5000余家
问:请您介绍一下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4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王岐山和国务委员孟建柱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5个月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安排,迅速行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专项整治工作得以扎实推进。全国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52.5万余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669.3万余户次,取缔、关闭各类违规违法企业5000余家,行政处罚立案1.8万余起,移送司法机关435起,进一步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增强了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
全国破获一批非法添加案件。公安部加大案件督办力度,重点组织开展了问题乳粉、“瘦肉精”、塑化剂等破案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食品非法添加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在“瘦肉精”破案会战中,各地共侦破案件120起,抓获涉案人员980多名,查获大批“瘦肉精”成品;广东侦办的5起塑化剂案件全部侦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沈阳公安机关组织打掉多处“问题豆芽”黑窝点,查获“问题豆芽”40余吨,刑事拘留非法加工人员12名。相关地方人民法院相继公开审理宣判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一批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监测和抽检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普查,实施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瘦肉精”、水产品和生鲜乳等6项监控计划,目前已基本覆盖主要产区、销区和大宗农产品品种。卫生部充实完善了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工商部门强化抽样检验与快速检测的结合,利用现有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加大对工业染色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抽样检验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样本31711组。质检部门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风险监测,提高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截至目前,共对乳制品等42456个食品样品进行了风险监测;共抽检53804家食品生产企业的93993个样品,抽检2332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8078批次样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列为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必检品种,进一步加大抽检力度。北京市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已设立3000个风险监测点,覆盖了各个环节共250余种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标准制度建设加快。卫生部公布了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覆盖普通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和食品用香料共2314种,规定了使用限量、范围和原则;新制定公布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填补了复配食品添加剂标准方面的空白;公布了102项新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会同食品药品监管局研究制订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农业部目前正就195种农药在农产品和食品中的1828个最大残留限量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加快农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清理进程。正在抓紧起草《生猪及生猪产品瘦肉精监督管理规定》,将进一步完善“瘦肉精”监管工作制度。
我国的监管力量不断强化。农业部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专门出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全面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工商总局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执法水平。质检总局提出“一转变、五加强”的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公安机关强化专业打击力量,其中,北京、重庆、辽宁、湖南等地公安机关成立了食品安全案件侦查队伍。各地区还探索了很多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的好方法,如甘肃在全省推行“一专三员”,(即乡镇食品安全监管专干和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吉林省辽源市在乡、村、屯三级建立社会监督员队伍,进一步健全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有效强化了基层监管力量。
各地各部门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积极主动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问:5个月以来,专项整治工作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动员,认真部署,严查严打,呈现了一些新特点。
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工商部门强化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运用无线网络执法平台、移动查询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日常巡查监管。质检部门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食品药品监管局推行公开承诺和备案公示制度,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做出食品安全承诺,对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添加剂备案、公示。湖南决定从今年开始要把“打非添”专项整治行动作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每年持续开展下去,并进行督查考核。上海市质监局创新监管工作方法,组织各方代表进行开门检查,并实行了机动性强的飞行检查方式。重庆公安机关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了集中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百日专项行动。这些新举措有力促进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协同配合机制日趋完善。各部门间、行政和司法机关间以及各司法机关间密切配合,同步推进,紧密衔接。卫生部会同质检总局加强了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生产许可和监管工作的衔接;农业部牵头建立了公安部等8个部门参加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协调机制,强化了全程监管,进一步形成了监管合力。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紧密衔接,强化了非法添加案件的查办和移送工作,行政执法部门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违法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公安部将其挂牌督办的28起重大食品非法添加案件,及时通报最高法、最高检,以加大惩处力度。
加强宣传引导,注意营造声势。专项整治一开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九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要求张贴到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对企业应该怎么做、部门怎么监管、公众如何参与,都广而告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充分借助各种媒体,运用各种方式,深入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共张贴、发放这份公告等各类宣传材料5118万余份,发送公益信息948万余条,广泛宣传了国务院关于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精神,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辨伪识假和自我保护能力。卫生部、农业部向社会再次公布了食品中易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以及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清单,警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卫生部还集中宣传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时澄清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本质区别。6月13日至20日,在食品安全办的统一组织部署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社会反响强烈。
相关部门积极稳妥处置突发事件。专项整治期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迅速处置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今年5月下旬台湾发生塑化剂事件后,卫生部、食品安全办会同相关部门迅速建立应对处置台湾食品塑化剂污染事件工作机制,建立联合工作组和集中办公制度,及时公布可能违法添加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强化口岸检测,禁止台湾问题产品输入;对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了信息公布制度,及时发布信息。
各地严厉打击惩处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惩处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目前,广东“瘦肉精”案件已判决48人,其中判处死刑缓期执行1人,无期徒刑1人;山西、河北两地判处4起“问题乳粉”案件共14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2人,另有4人被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昌黎假葡萄酒案件已判决9人,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涉案的3家造假企业分别被判处200万元到400万元不等的罚金;辽宁亚硝酸盐熟食中毒案件的四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或10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无锡假牛肉案件已判决24人,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同案犯被并处罚金5万元至180万元不等。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系统加大案件审理和打击力度,依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等罪名严厉追究了一大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其中,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就审理104起,判决81人。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48名国家工作人员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政纪处分,还有近百名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广东“瘦肉精”案件)的行政问责正在调查处理之中。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