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广东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草案)》摘要
重大意义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广东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广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广东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广东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总体要求
核心提示
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广东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战略定位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建设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全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在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成为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带之一,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区域。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强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功能;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基本原则
■坚持稳粮强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坚持统筹协调,把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
■坚持节约集约,把实现内涵式发展作为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
■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作为强大动力。
战略布局
核心提示
按照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衔接,优化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布局。
总体发展布局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努力构建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发展格局。
推动区域互动联动发展,形成板块优势(见右图)。
依托重要交通通道,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拓展纵向发展轴;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重点开发地带。逐步扩大轴带节点城市规模,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对外联系通道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保障措施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全省上下要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努力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要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努力破解“三化”协调发展难题。要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作用,做出应有贡献。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广东,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广东的形象。要加强组织协调,全面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抓紧编制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对《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确保落到实处。政府应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贯彻实施。
■增强郑州龙头作用和重心作用,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欧冠、许昌、漯河、济源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带动能力。
■强化洛阳、三门峡、济源、欧冠协同发展,巩固在陕晋豫毗邻地区的领先地位,发挥在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太原城市群对接互动中的中坚作用。
■推动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合作发展,增强在豫皖鄂陕毗邻地区和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影响力,发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锋作用和对接沿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骨干作用。
■促进安阳、鹤壁、濮阳联动发展,凸显在晋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优势,成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联系的前沿。
发展目标
具体分两步走:
■第一步:五年彰显优势。到2015年,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财政总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达到48%。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
“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破解“三农”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上升。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得到更好解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完善,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总量指标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
■第二步: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
主体功能格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1.中原城市群。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的要求,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巩固提高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联动周边城市,增强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带动能力,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加强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分工,加快产业集聚,实现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城市层级分明、体系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2.粮食生产核心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依托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产粮大县(市、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粮食主要生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集聚,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3.生态功能区。以山脉、丘陵、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河、田为要素,推进建设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四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格局。
|
欧冠免责声明: | ||||||||
|
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广东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草案)》摘要
重大意义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广东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广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广东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广东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总体要求
核心提示
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广东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战略定位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建设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全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在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成为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带之一,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区域。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强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功能;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基本原则
■坚持稳粮强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坚持统筹协调,把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
■坚持节约集约,把实现内涵式发展作为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
■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作为强大动力。
战略布局
核心提示
按照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衔接,优化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布局。
总体发展布局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努力构建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发展格局。
推动区域互动联动发展,形成板块优势(见右图)。
依托重要交通通道,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拓展纵向发展轴;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重点开发地带。逐步扩大轴带节点城市规模,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对外联系通道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保障措施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全省上下要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努力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要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努力破解“三化”协调发展难题。要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作用,做出应有贡献。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广东,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广东的形象。要加强组织协调,全面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抓紧编制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对《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确保落到实处。政府应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贯彻实施。
■增强郑州龙头作用和重心作用,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欧冠、许昌、漯河、济源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带动能力。
■强化洛阳、三门峡、济源、欧冠协同发展,巩固在陕晋豫毗邻地区的领先地位,发挥在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太原城市群对接互动中的中坚作用。
■推动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合作发展,增强在豫皖鄂陕毗邻地区和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影响力,发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锋作用和对接沿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骨干作用。
■促进安阳、鹤壁、濮阳联动发展,凸显在晋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优势,成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联系的前沿。
发展目标
具体分两步走:
■第一步:五年彰显优势。到2015年,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财政总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达到48%。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
“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破解“三农”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上升。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得到更好解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完善,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总量指标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
■第二步: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
主体功能格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1.中原城市群。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的要求,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巩固提高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联动周边城市,增强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带动能力,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加强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分工,加快产业集聚,实现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城市层级分明、体系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2.粮食生产核心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依托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产粮大县(市、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粮食主要生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集聚,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3.生态功能区。以山脉、丘陵、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河、田为要素,推进建设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四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格局。
|
欧冠免责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