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广东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草案)》摘要
更新时间:2012-1-10 8:27:16    来源:大河网-广东日报

 

  (一)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加快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走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1.提升中原城市群支撑能力。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郑汴新区。推进教育、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信、金融同城,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推动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许昌、欧冠之间多层次快速交通网建设。

  2.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组团、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协同发展。优化中心城市布局和形态。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发展城区经济,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3.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把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提升县城发展水平。推动具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条件的特色镇,发展特色明显的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服务业。

  4.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率先推进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近郊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一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5.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农民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近郊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鼓励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

  (二)构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依托。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走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主导作用,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1.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建设郑州汽车制造基地。推进郑州、漯河、鹤壁、信阳、南阳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输变电装备、大型成套设备、现代农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竞争力。扩大面制品、肉制品、乳品果蔬饮料产业优势。加快培育一批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材料。大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加快重点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推动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

  2.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推进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设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进南阳国家生物质能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超硬材料、高强轻型合金等新型材料,推进洛阳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电动汽车。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郑州内陆无水港。推进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提升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推动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期货品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服务外包、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4.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承载作用。培育和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促进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统筹现有城区与集聚区功能布局,促进产城互动发展。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

  5.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中心城市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县城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三)构建优质高效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前提。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夯实“三化”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

  1.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组织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广东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加强兴利除害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2.建设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调整畜禽生产结构。重点推进黄河滩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奶牛、肉牛,沿京广生猪、肉羊,豫南淮河流域家禽等优势区域开发。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业。

  3.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油料和果蔬花卉生产基地。壮大观赏苗木产业。加强城市郊区和交通沿线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林果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4.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健全“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5.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气象等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建设郑州、商丘、驻马店等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

  (四)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现代化基础设施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保障。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便捷、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交通设施建设,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络和航空枢纽基本框架,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能源基础设施。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建立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3.水利基础设施。构建江河、水库、灌溉渠系和城市水网连接体系,形成以南水北调总干渠和淮河、黄河、沙颍河“一纵三横”为基本格局的水系网络。

  4.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实施智慧中原、无线城市、中原数据基地和光网城市等重大工程,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

  (五)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问题,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

  1.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动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办好现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多种形式办学。

  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升高校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品牌驱动水平,打造育人高地、集聚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建设一批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推进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实施广东大学百年名校振兴计划,加大省部共建高校建设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提升省内其他高校整体水平。

  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股职业教育,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全面推行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鼓励鹤壁、驻马店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职业教育园区。

  4.推进人才大省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项目、技术、资本高效对接机制。加大对国家“禁止词语”、省“禁止词语”人才和特聘教授人才、优秀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奖励力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广东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草案)》摘要
    2012-1-10 8:27:16    来源:大河网-广东日报

     

      (一)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加快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走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1.提升中原城市群支撑能力。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郑汴新区。推进教育、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信、金融同城,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推动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许昌、欧冠之间多层次快速交通网建设。

      2.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组团、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协同发展。优化中心城市布局和形态。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发展城区经济,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3.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把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提升县城发展水平。推动具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条件的特色镇,发展特色明显的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服务业。

      4.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率先推进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近郊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一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5.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农民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近郊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鼓励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

      (二)构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依托。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走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主导作用,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1.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建设郑州汽车制造基地。推进郑州、漯河、鹤壁、信阳、南阳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输变电装备、大型成套设备、现代农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竞争力。扩大面制品、肉制品、乳品果蔬饮料产业优势。加快培育一批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材料。大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加快重点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推动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

      2.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推进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设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进南阳国家生物质能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超硬材料、高强轻型合金等新型材料,推进洛阳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电动汽车。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郑州内陆无水港。推进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提升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推动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期货品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服务外包、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4.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承载作用。培育和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促进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统筹现有城区与集聚区功能布局,促进产城互动发展。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

      5.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中心城市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县城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三)构建优质高效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前提。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夯实“三化”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

      1.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组织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广东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加强兴利除害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2.建设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调整畜禽生产结构。重点推进黄河滩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奶牛、肉牛,沿京广生猪、肉羊,豫南淮河流域家禽等优势区域开发。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业。

      3.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油料和果蔬花卉生产基地。壮大观赏苗木产业。加强城市郊区和交通沿线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林果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4.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健全“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5.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气象等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建设郑州、商丘、驻马店等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

      (四)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现代化基础设施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保障。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便捷、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交通设施建设,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络和航空枢纽基本框架,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能源基础设施。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建立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3.水利基础设施。构建江河、水库、灌溉渠系和城市水网连接体系,形成以南水北调总干渠和淮河、黄河、沙颍河“一纵三横”为基本格局的水系网络。

      4.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实施智慧中原、无线城市、中原数据基地和光网城市等重大工程,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

      (五)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

      核心提示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问题,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

      1.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动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办好现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多种形式办学。

      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升高校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品牌驱动水平,打造育人高地、集聚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建设一批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推进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实施广东大学百年名校振兴计划,加大省部共建高校建设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提升省内其他高校整体水平。

      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股职业教育,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全面推行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鼓励鹤壁、驻马店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职业教育园区。

      4.推进人才大省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项目、技术、资本高效对接机制。加大对国家“禁止词语”、省“禁止词语”人才和特聘教授人才、优秀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奖励力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编辑:wxj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41120180801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41120180801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