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走读渠首地
更新时间:2014-7-24 8:47:58    来源:欧冠日报

 

  陶岔,在以往就是连多数山民都不知道的小地方,自从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后,几乎一夜之间便出了名。

  库区移民在这里过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祥和的幸福生活。

  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位于南阳市的邓州境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全长1030米,槽身为相互独立的三线三槽预应力混凝土薄壁U形结构,共18跨,单跨长40米、重量达1600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纪念碑就耸立在陶岔闸的右岸。

  南阳市方城垭口地势平坦,同时是南阳盆地北盆沿儿的最低点。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必经之地,与陶岔渠首、郑州穿黄、进京水道一起,并称中线工程四个关键环节。中电投风力发电也建于此。

扫描二维码

 

  核心提示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地,被誉为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南阳段干线全长185.5公里,约占广东段总长的四分之一,中线总长的七分之一,控制流域面积7630平方公里,约占南阳市总面积的29%,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及安置区,是干线最长、工程量最大、移民最多、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在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报特派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吕丹阳/文

  本报特派记者 赵耀东

  见习记者 李政阳/图

  7月9日,本报“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一行经由丹江口水库,通过25分钟的轮渡进入南阳淅川境内。之后,承蒙南阳日报社会早刊摄影部主任崔培林指点,从陶岔渠首开始了一段走读渠首地之旅。

  南水北调“水龙头”

  在百万分之一比例的中国地图上,您恐怕很难找到中国第一渠首陶岔的具体位置。但就是这个连广东省南阳市淅川县多数山民都不知道的小地方,自从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后,几乎一夜成名。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拥有丹江口水库一半的面积。2014年正式调水后,淅川境内水域面积将扩大到506平方公里,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缺水问题。

  据介绍,为了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淅川县政府划分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立污水处理厂,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取缔养鱼网箱4万1千多箱,关停500多家限养区和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作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建设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控制总工期的关键设计单元工程,工程批复总投资8.59亿元,计划施工总工期为42个月。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工程设计为新址重建加电站方案。

  “渠首新闸上游约80米处的老渠首闸已拆除。渠首新闸工程采取高标准、高品位、高档次的一级景观设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坐标。”曾于2010年10月进行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风活动的崔培林告诉记者,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年均入库水量387.7亿立方米。

  如果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蓄水池,陶岔渠首就像一个“水龙头”,控制着丹江口水库的水从这里流入输水干渠,流向北方。

  记者沿陶岔渠首顺游而下,随处可见路旁“保护渠首水源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宣传条幅。7月9日13时许,记者在陶岔渠首下游的引丹干渠大桥工地见到了来自南阳唐河的李师傅。他告诉记者,他们工段有30多名施工队员,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做护坡工程,以确保在正式通水前完工。

  千米“天河”跨湍河

  离开陶岔渠首,采访团一路奔赴南阳邓州市,探访南水北调中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输水渡槽——湍河渡槽。

  湍河渡槽位于邓州小王营与冀寨之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大型跨河建筑物之一,是陶岔——沙广东渠段上的河渠交叉建筑物,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对实现全线向京、津、冀、豫供水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日17时45分,记者一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奔波,来到葛洲坝集团湍河渡槽项目工地,但见17×3组巨大的槽墩擎起的渡槽已雄跨在宽阔平静的湍河上方。通水后,这里每秒钟就会有350~420立方米清冽冽的丹江水从湍河上空飞驰流过,源源不断北上进京。

  据介绍,3条渡槽,每一条渡槽肚子里都可以跑火车,每5秒即可装满一个标准游泳池。按照这个过水能力,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将昆明湖注满。

  站在工地仰望,渡槽使水从空中流过,全长1030米的湍河渡槽堪称为“天河”。更形象一点儿来说,渡槽就是走水的高架桥。据悉,湍河渡槽的槽身长720米,为相互独立的3槽混凝土U形结构,共18跨54榀,单跨跨度4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也是南水北调中线中单跨跨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一项渡槽工程。

  由于单跨跨度太大,一节槽身就重达1600吨,既没有车辆可以运送又没有相应吊车能够吊装。最后,施工方花了5000余万元,在国内首次引入造槽机原位现浇施工工艺,采用一节完工下一节接着浇筑的施工方式,进行现场浇筑、就地施工。

  尽管湍河渡槽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经过了注水试验,但记者看到工程人员还在导控室外和总干渠外侧坡面进行紧锣密鼓地施工。烈日下土干如尘,工人们挥汗如雨,任何一滴汗水的滴落都能砸起一阵烟尘,而干渠边田地里的玉米苗刚一尺多高,却因干旱翻卷了叶子,无力地低垂着。

  南阳既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供水地,也是受水区。据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南阳有8个出水口,每年将向南阳供水约4.9亿立方米,规划向市中心城区及邓州、新野、镇平、唐河、社旗、方城6座县城和邓州赵集镇移民安置区的17座水厂供水。

  文化南阳增新色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汉代时期,南阳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现有宛城冶铁遗址。东汉时期,南阳曾作为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南阳自古人杰地灵,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处,故南阳又有“南都”之称。

  如今,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为南阳带来了更多新机遇,也必将为文化南阳增添一抹新色。南阳将依托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等重点工程,构建南水北调文化长廊,发挥沿线干渠出土的文物及遗址的优势,建立遗址展示基地和遗址博物馆,与沿线干渠附近各旅游景点,组成具有南阳特色的旅游线路。

  “按世遗标准建南水北调工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建言。南水北调工程是水利工程史上的一次壮举,无论是工程规模还是设计与施工的水平,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都将留下宝贵的财富。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本身今后也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单霁翔认为,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有这样的远见,也应该有这样的标准和追求。

  方城垭口:南水北调“梦千年”

  延伸阅读

  在南阳探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接受采访者大多有一种特有的自豪,这种自豪不独由于陶岔渠首,也不仅是因为世界上规模最大U形的湍河渡槽,而是因为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陶岔至渠尾北京团城湖的浩浩征程中,有一处穿行的地段,早在千年之前就作过南水北调的尝试。

  据记载,这一地段就是位于南阳方城境内的襄汉漕渠。7月10日,采访团一行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态,踏上了寻访之路。

  采访团一行自方城县城向东南行3公里,沿着一条平整的水泥路来到券桥乡张庄村西八里沟自然村,沿途看到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沟两边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杨树,这就是宋代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襄汉漕渠。

  北宋赵匡胤定都汴京(今开封)后,为“广军储,实京邑”,解决军队吃粮问题,首先疏浚了汴河、蔡河等河流,把漕运视为经济命脉。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赵光义采纳西京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及水陆粮米、物资的行政长官)程能的建议,自南阳下向口(今南阳夏饷铺一带)筑坝置堰,拦截白河引水北上,越过方城垭口,经石塘、沙河、蔡河、睢水,抵达京师汴京,与南方的湘潭漕渠连贯起来,解决南方粮物北运京师之急需。然而,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未能浚通,并终因地势悬绝而最终搁浅。从此以后,这段由白河至八里沟的百余里襄汉漕渠便沉寂在历史的风尘岁月中。

  这仿佛是自然造就的南水北调的必经之地。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人员和有关领导多次来这里考察,最终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的走向与宋代襄汉漕渠的走向基本一致,两者相距约100米。方城垭口,也将与陶岔渠首、荥阳地下穿黄工程等一起,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亮点。

  记者自西八里沟向北,穿过鲁姚公路,行驶1公里多便来到方城垭口制高点山岗上。向东北远远望去,垭口区域视野开阔,道路、河沟、房屋、树木尽收眼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垭口穿过,渠线已进行加密围挡。

  探访了解方城垭口,记者还有了一个意外的知识收获。原来,位于南阳盆地东北缘方城县,还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分界线,县境东北部因伏牛山余脉和桐柏山余脉连接处山地突然沉陷,形成东北窄、西南宽的喇叭状地堑,这就是全国著名的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垭口。

  “五界一口”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方城垭口具有了独特的自然资源——风能。记者在位于方城东部二郎庙乡看到了由中电投广东分公司投资建设,并于2009年并网发电的方城风电场。

  方城风电场一期共有31台“大风车”,瞬时最高负荷可达2.4778万千瓦,日最高发电量是53万千瓦时,单月最高发电量为808千瓦时。也就是说,发电量最高时,一台风车一天发的电,就足够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使用5年。

  记者手记

  走读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地——南阳,不仅有陶岔渠首的深情,有湍河渡槽的震撼,更有方城垭口的感叹。

  如此立体厚重的历史与现实,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再仅仅是一项恢宏壮观的水利工程,更使其富有了更多历史文化与现实情感的交融。

  正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千年之后再次选择了方城垭口,从南阳这个“水盆”的“盆沿儿缺口”经过,使得“千年调水梦,今朝终成真”。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中线穿越方城垭口,也为方城文化旅游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据悉,方城垭口与陶岔渠首、郑州穿黄、进京水道一起,成为中线工程四个关键工程环节,将建设成为一条未来的生态旅游水利观光带,继续见证南水北调这一壮哉伟业带来的变化。

文章编辑:陈婷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走读渠首地
2014-7-24 8:47:58    来源:欧冠日报

 

  陶岔,在以往就是连多数山民都不知道的小地方,自从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后,几乎一夜之间便出了名。

  库区移民在这里过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祥和的幸福生活。

  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位于南阳市的邓州境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全长1030米,槽身为相互独立的三线三槽预应力混凝土薄壁U形结构,共18跨,单跨长40米、重量达1600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纪念碑就耸立在陶岔闸的右岸。

  南阳市方城垭口地势平坦,同时是南阳盆地北盆沿儿的最低点。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必经之地,与陶岔渠首、郑州穿黄、进京水道一起,并称中线工程四个关键环节。中电投风力发电也建于此。

扫描二维码

 

  核心提示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地,被誉为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南阳段干线全长185.5公里,约占广东段总长的四分之一,中线总长的七分之一,控制流域面积7630平方公里,约占南阳市总面积的29%,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及安置区,是干线最长、工程量最大、移民最多、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在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报特派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吕丹阳/文

  本报特派记者 赵耀东

  见习记者 李政阳/图

  7月9日,本报“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一行经由丹江口水库,通过25分钟的轮渡进入南阳淅川境内。之后,承蒙南阳日报社会早刊摄影部主任崔培林指点,从陶岔渠首开始了一段走读渠首地之旅。

  南水北调“水龙头”

  在百万分之一比例的中国地图上,您恐怕很难找到中国第一渠首陶岔的具体位置。但就是这个连广东省南阳市淅川县多数山民都不知道的小地方,自从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后,几乎一夜成名。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拥有丹江口水库一半的面积。2014年正式调水后,淅川境内水域面积将扩大到506平方公里,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缺水问题。

  据介绍,为了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淅川县政府划分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立污水处理厂,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取缔养鱼网箱4万1千多箱,关停500多家限养区和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作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建设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控制总工期的关键设计单元工程,工程批复总投资8.59亿元,计划施工总工期为42个月。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工程设计为新址重建加电站方案。

  “渠首新闸上游约80米处的老渠首闸已拆除。渠首新闸工程采取高标准、高品位、高档次的一级景观设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坐标。”曾于2010年10月进行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风活动的崔培林告诉记者,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年均入库水量387.7亿立方米。

  如果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蓄水池,陶岔渠首就像一个“水龙头”,控制着丹江口水库的水从这里流入输水干渠,流向北方。

  记者沿陶岔渠首顺游而下,随处可见路旁“保护渠首水源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宣传条幅。7月9日13时许,记者在陶岔渠首下游的引丹干渠大桥工地见到了来自南阳唐河的李师傅。他告诉记者,他们工段有30多名施工队员,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做护坡工程,以确保在正式通水前完工。

  千米“天河”跨湍河

  离开陶岔渠首,采访团一路奔赴南阳邓州市,探访南水北调中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输水渡槽——湍河渡槽。

  湍河渡槽位于邓州小王营与冀寨之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大型跨河建筑物之一,是陶岔——沙广东渠段上的河渠交叉建筑物,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对实现全线向京、津、冀、豫供水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日17时45分,记者一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奔波,来到葛洲坝集团湍河渡槽项目工地,但见17×3组巨大的槽墩擎起的渡槽已雄跨在宽阔平静的湍河上方。通水后,这里每秒钟就会有350~420立方米清冽冽的丹江水从湍河上空飞驰流过,源源不断北上进京。

  据介绍,3条渡槽,每一条渡槽肚子里都可以跑火车,每5秒即可装满一个标准游泳池。按照这个过水能力,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将昆明湖注满。

  站在工地仰望,渡槽使水从空中流过,全长1030米的湍河渡槽堪称为“天河”。更形象一点儿来说,渡槽就是走水的高架桥。据悉,湍河渡槽的槽身长720米,为相互独立的3槽混凝土U形结构,共18跨54榀,单跨跨度4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也是南水北调中线中单跨跨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一项渡槽工程。

  由于单跨跨度太大,一节槽身就重达1600吨,既没有车辆可以运送又没有相应吊车能够吊装。最后,施工方花了5000余万元,在国内首次引入造槽机原位现浇施工工艺,采用一节完工下一节接着浇筑的施工方式,进行现场浇筑、就地施工。

  尽管湍河渡槽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经过了注水试验,但记者看到工程人员还在导控室外和总干渠外侧坡面进行紧锣密鼓地施工。烈日下土干如尘,工人们挥汗如雨,任何一滴汗水的滴落都能砸起一阵烟尘,而干渠边田地里的玉米苗刚一尺多高,却因干旱翻卷了叶子,无力地低垂着。

  南阳既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供水地,也是受水区。据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南阳有8个出水口,每年将向南阳供水约4.9亿立方米,规划向市中心城区及邓州、新野、镇平、唐河、社旗、方城6座县城和邓州赵集镇移民安置区的17座水厂供水。

  文化南阳增新色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汉代时期,南阳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现有宛城冶铁遗址。东汉时期,南阳曾作为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南阳自古人杰地灵,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处,故南阳又有“南都”之称。

  如今,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为南阳带来了更多新机遇,也必将为文化南阳增添一抹新色。南阳将依托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等重点工程,构建南水北调文化长廊,发挥沿线干渠出土的文物及遗址的优势,建立遗址展示基地和遗址博物馆,与沿线干渠附近各旅游景点,组成具有南阳特色的旅游线路。

  “按世遗标准建南水北调工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建言。南水北调工程是水利工程史上的一次壮举,无论是工程规模还是设计与施工的水平,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都将留下宝贵的财富。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本身今后也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单霁翔认为,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有这样的远见,也应该有这样的标准和追求。

  方城垭口:南水北调“梦千年”

  延伸阅读

  在南阳探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接受采访者大多有一种特有的自豪,这种自豪不独由于陶岔渠首,也不仅是因为世界上规模最大U形的湍河渡槽,而是因为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陶岔至渠尾北京团城湖的浩浩征程中,有一处穿行的地段,早在千年之前就作过南水北调的尝试。

  据记载,这一地段就是位于南阳方城境内的襄汉漕渠。7月10日,采访团一行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态,踏上了寻访之路。

  采访团一行自方城县城向东南行3公里,沿着一条平整的水泥路来到券桥乡张庄村西八里沟自然村,沿途看到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沟两边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杨树,这就是宋代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襄汉漕渠。

  北宋赵匡胤定都汴京(今开封)后,为“广军储,实京邑”,解决军队吃粮问题,首先疏浚了汴河、蔡河等河流,把漕运视为经济命脉。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赵光义采纳西京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及水陆粮米、物资的行政长官)程能的建议,自南阳下向口(今南阳夏饷铺一带)筑坝置堰,拦截白河引水北上,越过方城垭口,经石塘、沙河、蔡河、睢水,抵达京师汴京,与南方的湘潭漕渠连贯起来,解决南方粮物北运京师之急需。然而,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未能浚通,并终因地势悬绝而最终搁浅。从此以后,这段由白河至八里沟的百余里襄汉漕渠便沉寂在历史的风尘岁月中。

  这仿佛是自然造就的南水北调的必经之地。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人员和有关领导多次来这里考察,最终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的走向与宋代襄汉漕渠的走向基本一致,两者相距约100米。方城垭口,也将与陶岔渠首、荥阳地下穿黄工程等一起,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亮点。

  记者自西八里沟向北,穿过鲁姚公路,行驶1公里多便来到方城垭口制高点山岗上。向东北远远望去,垭口区域视野开阔,道路、河沟、房屋、树木尽收眼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垭口穿过,渠线已进行加密围挡。

  探访了解方城垭口,记者还有了一个意外的知识收获。原来,位于南阳盆地东北缘方城县,还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分界线,县境东北部因伏牛山余脉和桐柏山余脉连接处山地突然沉陷,形成东北窄、西南宽的喇叭状地堑,这就是全国著名的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垭口。

  “五界一口”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方城垭口具有了独特的自然资源——风能。记者在位于方城东部二郎庙乡看到了由中电投广东分公司投资建设,并于2009年并网发电的方城风电场。

  方城风电场一期共有31台“大风车”,瞬时最高负荷可达2.4778万千瓦,日最高发电量是53万千瓦时,单月最高发电量为808千瓦时。也就是说,发电量最高时,一台风车一天发的电,就足够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使用5年。

  记者手记

  走读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地——南阳,不仅有陶岔渠首的深情,有湍河渡槽的震撼,更有方城垭口的感叹。

  如此立体厚重的历史与现实,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再仅仅是一项恢宏壮观的水利工程,更使其富有了更多历史文化与现实情感的交融。

  正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千年之后再次选择了方城垭口,从南阳这个“水盆”的“盆沿儿缺口”经过,使得“千年调水梦,今朝终成真”。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中线穿越方城垭口,也为方城文化旅游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据悉,方城垭口与陶岔渠首、郑州穿黄、进京水道一起,成为中线工程四个关键工程环节,将建设成为一条未来的生态旅游水利观光带,继续见证南水北调这一壮哉伟业带来的变化。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