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杯

欧冠杯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广东 欧冠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欧冠+”客户端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欧冠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沙河渡槽:长虹静卧鲁山坡
更新时间:2014-7-25 8:46:44    来源:欧冠日报

  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担负着向沙河以北地区的输供水任务。

  沙河渡槽工程槽身为薄壁结构,架设时采用“槽上运槽”方法,架设难度极大,且空间结构受力复杂。

  沙河渡槽工程位于鲁山县薛寨村北,其中沙河渡槽长9.05公里。

  在熠熠阳光照射下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鲁山县境内发挥着永久不可替代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看本报记者南水北调中线行

 

  核心提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南阳方城县出境,进入平顶山叶县保安镇,途经叶县、鲁山、宝丰、郏县4县18个乡(镇),于郏县安良镇跨越兰河后进入许昌禹州市,在平顶山境内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总干渠示意图上,这条美丽弧线跨过沙河,并一肩“挑起”了沙河两端的白龟山水库和昭平台水库。据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总干渠全长115.53公里,其中叶县30.9公里,鲁山42.37公里,宝丰20.44公里,郏县21.82公里。穿越大小河流、沟道113条,共设渡槽、涵洞、倒虹、桥梁等建筑物200余处,其中较大的交叉工程有:澧河渡槽、沙河渡槽、北汝河倒虹吸工程等。

  本报特派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吕丹阳/文

  本报特派记者 赵耀东

  见习记者 李政阳/图

  7月10日,本报“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跟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路北上。出南阳方城,直奔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沙河渡槽。

  资料显示,沙河渡槽起始于平顶山鲁山县薛寨村北,终点在鲁山坡流槽出口50米处,渠段总长11.963公里,其中明渠长2.888公里,建筑物长9.07公里。沙河梁式渡槽槽身采用U形双向预应力结构,现场预制架槽机架设施工方法。分析资料显示,沙河渡槽综合指标排名世界第一,填补了国内外水利行业大流量渡槽设计及施工的技术空白。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总投资为29.5188亿元。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沙河渡槽工程在沙河、将相河、大郎河3条河流的上方,渡槽架起了水的空中“立交桥”,完成了跨越式的飞跃,无论是其综合流量、跨度,还是重量、总长度,都堪称世界第一。

  登高远望——

  长虹跃沙河,行空映露峰

  盛夏时节,鲁山坡上,满目浓绿。

  鲁山坡又称露峰山,在鲁山县城东8公里处,由平地而起成突兀孤峰,为鲁山古八景之一。其山体形态似凤凰单展翅,站在山巅,可看出凤凰尾巴朝西,向南的翅展开,望北的翅缩起。

  据传,《封神演义》里的二郎神杨戬箭射凤凰,射掉一只翅膀,受伤的凤凰坠落鲁阳湖(古代鲁山为鲁阳湖),天长日久化石为山,渐渐浮出水面,化作山峰,得名露峰山。后来,湖水干涸,平地上便现出这座山。

  7月10日15时,“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一行根据《平顶山日报》同行的指引登上鲁山坡时,恰逢细雨蒙蒙,站在山坡上极目远眺,却很难看清沙河渡槽的真容,只能看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干渠在露峰山脚下,宛若一道长虹延伸开去。

  据山顶偶遇的当地人说,如今的鲁山坡曾是一片荒芜人烟的乱石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十年始终没人能在这里把树种活。平顶山市在提出并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程后,鲁山县有关部门在详细勘查的基础上拿出了切实可行的造林绿化设计方案。从整地、购苗、栽植到浇水、封土环环相扣,仅半年时间就在鲁山坡栽植了雪松、五角枫、国槐、大叶女贞等1500多亩。

  如今,这一目前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无疑将为露峰山再添一景。据说,原来天气晴好时,可见屹立着的巨大架槽机与穿梭忙碌的建设者,从左及右,还能看见搭建在地面的落地矩形槽、上部箱体结构的箱基矩形渡槽和在河流上方架设的U形梁式渡槽。

  近距感知——

  南水自流北,飞渠架凌空

  7月11日10时30分,采访团一行再登鲁山坡完成了拍摄之后,来到了位于鲁山县城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广东直管项目建设管理局平顶山项目部,并被告知沙河渡槽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看来,面对这一有着多项创举的渡槽工程,只能遥想当时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的建设者是如何创新破冰,实现长渠飞天的了。为此,采访团驱车绕道,直奔沙河渡槽的主体工程区,近距离感受“南水自流北,飞渠架凌空”的恢宏气势。

  其实,渡槽在我国有悠远的历史,古代人就曾凿木为槽用以引水。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西汉长安未央宫“飞渠引水入城”之说,飞渠即为渡槽,距今已2000多年。

  那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何要在此处架设这“河上河”?又如何将这巨槽托举上天的呢?原来,南水北调中线全程落差才100米左右,而流经鲁山时,地势骤降,还有沙河、大郎河两条大河阻拦,要想保持万分之三的坡度,让南水自流向北,就必须要架设渡槽,据目测距地面最高的地方有近20米。

  记者沿着仍有钢管搭设、还未安装扶手的陡峭楼梯攀至槽顶,看着青灰色的渡槽,想象当初建设者们究竟是如何把这些千余吨重单片渡槽一个个排在一起?

  据了解,沙河“飞渠”每一片槽片都有30米长、9米高、9.2米宽,需要钢筋和预应力钢绞线80吨,重达1200吨。仅仅跨越沙河的第一标段,就有228片这样的巨槽。为减少运送这些庞然大物的麻烦,他们采取了预制场预制,架槽机架设的施工方法,并创新设计出了槽上运槽的新方法。

  何谓槽上运槽?就是单片渡槽全部完工以后,施工人员把50米高的“第一大”架槽机设在基墩上,然后把单片渡槽沿着已经放置好的渡槽运过去,这就叫做槽上运槽。两个单片渡槽在一起时,足有6层楼那么高,加上架槽机的高度,整个高度有8层楼高。这种施工技术,开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国际先例。

  如今,渡槽已经过两次试水,槽片无一变形。

  沿着长渠继续驱车北行。窗外,两臂合抱的杨树夏意正浓,林荫倾泻,绿色“鹰城”因南水到来,又添新色。

  延伸阅读

  “鹰城”的绿色梦想

  昔日荒芜人烟的乱石滩,今天满目浓绿的鲁山坡。这只是有着“鹰城”之称的平顶山,实现绿色梦想的一个缩影。

  建市之初,平顶山因巨大的原煤储量吸引了四面八方无数人的脚步,他们在山石间凿着梦想的图腾,憧憬好日子红红火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丰富的铁矿和钠盐被相继发现。资源的富集让城市骤然崛起,经济总量大幅上升。

  然而,当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严重等话题频频见诸报端时,平顶山果断地停下了“快跑”的脚步——思考着究竟怎样才能抓住环境的“牛鼻子”,以生态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逝去的时光无法一一追溯,但千年“鹰城”的绿色梦想则定格在2010年。那年5月,平顶山市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创森”的批复,并确立了“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

  时至今日,曾参与鲁山县鲁山坡造林的人们仍记忆犹新。在鲁山坡上经营食宿的一家林业公司职工告诉记者,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人烟的乱石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十年始终没人能在这里把树种活。

  “创森”工程启动后,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片乱石滩的绿化,县林业局在详细勘查的基础上拿出了切实可行的造林绿化设计方案。从整地、购苗、栽植到浇水、封土环环相扣,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鲁山坡绿化栽植任务,共栽植雪松、五角枫、国槐、大叶女贞等1500多亩。

  几年来,植树成为了平顶山全市上下关注的大事。连续5年农历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市长都会带领市四大班子,顶着严寒上山植树。每个植树节,北山上义务植树的人都是漫山遍野,有的全家都出动了,父母培土、浇水,孩子扶树,那场景真是让人感动和振奋。

  在追求绿化向美化、彩化,城市向宜居、宜业转变的进程中,平顶山创新性地提出城区、近郊、远郊、村镇“四位一体”,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三网合一”,防护林、商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全局性概念。

  中心城区生态景观带、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开工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绿化开工了,沙河、汝河、澧河等水系林网开工了,叶县万亩核桃园、鲁山万亩桃园、卫东区万亩石榴园结果了,湛河公园、青年公园、湿地公园升级了……

  特别是通过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细胞工程”,直接在百姓身边增绿,让市民“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营造出了舒适的宜居环境。

  与此同时,平顶山市还依托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老百姓兴林致富。统计显示,“创森”以来,平顶山已建成以核桃、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林40余万亩;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60余万亩;以油桐、黄连木为主的能源林20余万亩。201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22.5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是广东省平均值的1.47倍。

  而在这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平顶山农民也寻到了新的商机。全市农民从事生态旅游业人数超过10万人,仅上半年全市就实现生态旅游业产值3.09亿元。

  “数”说沙河渡槽工程

  “力量与温度凝聚成动人魂魄的世界第一”,这是今年5月份人民网“碧水向京津”采访团队对沙河渡槽这个赫赫有名的工程的评价。

  而记者笔记本上记录的一组数据,最能体现沙河渡槽工程的雄浑壮美,并足以佐证如此评价:

  沙河渡槽工程是世界第一大渡槽工程;

  沙河渡槽横跨了2条河流,分别是沙河和大郎河;

  沙河渡槽有3种结构形式,梁式结构、箱基渡槽和落地槽;

  沙河渡槽全长9.05公里。

  梁式渡槽每个跨度长30米。

  梁式渡槽共57跨,大郎河段10跨。

  另外,沙河渡槽设计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梁式渡槽单榀钢绞线及钢筋重约75吨,槽片混凝土量为440方,重约1200吨。综合方面,沙河渡槽钢材用量10万吨,混凝土用量约123万立方米,单榀槽片的造价约130万元。建成后,沙河渡槽全线水量约190万立方米,总投资为29.5188亿元。

  数字充满力量之美,而记者想说:参与渡槽工程的建设者们,则更赋予了这一工程以温度。

 

文章编辑:陈婷 
欧冠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沙河渡槽:长虹静卧鲁山坡
2014-7-25 8:46:44    来源:欧冠日报

  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担负着向沙河以北地区的输供水任务。

  沙河渡槽工程槽身为薄壁结构,架设时采用“槽上运槽”方法,架设难度极大,且空间结构受力复杂。

  沙河渡槽工程位于鲁山县薛寨村北,其中沙河渡槽长9.05公里。

  在熠熠阳光照射下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鲁山县境内发挥着永久不可替代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看本报记者南水北调中线行

 

  核心提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南阳方城县出境,进入平顶山叶县保安镇,途经叶县、鲁山、宝丰、郏县4县18个乡(镇),于郏县安良镇跨越兰河后进入许昌禹州市,在平顶山境内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总干渠示意图上,这条美丽弧线跨过沙河,并一肩“挑起”了沙河两端的白龟山水库和昭平台水库。据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总干渠全长115.53公里,其中叶县30.9公里,鲁山42.37公里,宝丰20.44公里,郏县21.82公里。穿越大小河流、沟道113条,共设渡槽、涵洞、倒虹、桥梁等建筑物200余处,其中较大的交叉工程有:澧河渡槽、沙河渡槽、北汝河倒虹吸工程等。

  本报特派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吕丹阳/文

  本报特派记者 赵耀东

  见习记者 李政阳/图

  7月10日,本报“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跟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路北上。出南阳方城,直奔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沙河渡槽。

  资料显示,沙河渡槽起始于平顶山鲁山县薛寨村北,终点在鲁山坡流槽出口50米处,渠段总长11.963公里,其中明渠长2.888公里,建筑物长9.07公里。沙河梁式渡槽槽身采用U形双向预应力结构,现场预制架槽机架设施工方法。分析资料显示,沙河渡槽综合指标排名世界第一,填补了国内外水利行业大流量渡槽设计及施工的技术空白。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总投资为29.5188亿元。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沙河渡槽工程在沙河、将相河、大郎河3条河流的上方,渡槽架起了水的空中“立交桥”,完成了跨越式的飞跃,无论是其综合流量、跨度,还是重量、总长度,都堪称世界第一。

  登高远望——

  长虹跃沙河,行空映露峰

  盛夏时节,鲁山坡上,满目浓绿。

  鲁山坡又称露峰山,在鲁山县城东8公里处,由平地而起成突兀孤峰,为鲁山古八景之一。其山体形态似凤凰单展翅,站在山巅,可看出凤凰尾巴朝西,向南的翅展开,望北的翅缩起。

  据传,《封神演义》里的二郎神杨戬箭射凤凰,射掉一只翅膀,受伤的凤凰坠落鲁阳湖(古代鲁山为鲁阳湖),天长日久化石为山,渐渐浮出水面,化作山峰,得名露峰山。后来,湖水干涸,平地上便现出这座山。

  7月10日15时,“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一行根据《平顶山日报》同行的指引登上鲁山坡时,恰逢细雨蒙蒙,站在山坡上极目远眺,却很难看清沙河渡槽的真容,只能看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干渠在露峰山脚下,宛若一道长虹延伸开去。

  据山顶偶遇的当地人说,如今的鲁山坡曾是一片荒芜人烟的乱石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十年始终没人能在这里把树种活。平顶山市在提出并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程后,鲁山县有关部门在详细勘查的基础上拿出了切实可行的造林绿化设计方案。从整地、购苗、栽植到浇水、封土环环相扣,仅半年时间就在鲁山坡栽植了雪松、五角枫、国槐、大叶女贞等1500多亩。

  如今,这一目前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无疑将为露峰山再添一景。据说,原来天气晴好时,可见屹立着的巨大架槽机与穿梭忙碌的建设者,从左及右,还能看见搭建在地面的落地矩形槽、上部箱体结构的箱基矩形渡槽和在河流上方架设的U形梁式渡槽。

  近距感知——

  南水自流北,飞渠架凌空

  7月11日10时30分,采访团一行再登鲁山坡完成了拍摄之后,来到了位于鲁山县城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广东直管项目建设管理局平顶山项目部,并被告知沙河渡槽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看来,面对这一有着多项创举的渡槽工程,只能遥想当时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的建设者是如何创新破冰,实现长渠飞天的了。为此,采访团驱车绕道,直奔沙河渡槽的主体工程区,近距离感受“南水自流北,飞渠架凌空”的恢宏气势。

  其实,渡槽在我国有悠远的历史,古代人就曾凿木为槽用以引水。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西汉长安未央宫“飞渠引水入城”之说,飞渠即为渡槽,距今已2000多年。

  那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何要在此处架设这“河上河”?又如何将这巨槽托举上天的呢?原来,南水北调中线全程落差才100米左右,而流经鲁山时,地势骤降,还有沙河、大郎河两条大河阻拦,要想保持万分之三的坡度,让南水自流向北,就必须要架设渡槽,据目测距地面最高的地方有近20米。

  记者沿着仍有钢管搭设、还未安装扶手的陡峭楼梯攀至槽顶,看着青灰色的渡槽,想象当初建设者们究竟是如何把这些千余吨重单片渡槽一个个排在一起?

  据了解,沙河“飞渠”每一片槽片都有30米长、9米高、9.2米宽,需要钢筋和预应力钢绞线80吨,重达1200吨。仅仅跨越沙河的第一标段,就有228片这样的巨槽。为减少运送这些庞然大物的麻烦,他们采取了预制场预制,架槽机架设的施工方法,并创新设计出了槽上运槽的新方法。

  何谓槽上运槽?就是单片渡槽全部完工以后,施工人员把50米高的“第一大”架槽机设在基墩上,然后把单片渡槽沿着已经放置好的渡槽运过去,这就叫做槽上运槽。两个单片渡槽在一起时,足有6层楼那么高,加上架槽机的高度,整个高度有8层楼高。这种施工技术,开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国际先例。

  如今,渡槽已经过两次试水,槽片无一变形。

  沿着长渠继续驱车北行。窗外,两臂合抱的杨树夏意正浓,林荫倾泻,绿色“鹰城”因南水到来,又添新色。

  延伸阅读

  “鹰城”的绿色梦想

  昔日荒芜人烟的乱石滩,今天满目浓绿的鲁山坡。这只是有着“鹰城”之称的平顶山,实现绿色梦想的一个缩影。

  建市之初,平顶山因巨大的原煤储量吸引了四面八方无数人的脚步,他们在山石间凿着梦想的图腾,憧憬好日子红红火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丰富的铁矿和钠盐被相继发现。资源的富集让城市骤然崛起,经济总量大幅上升。

  然而,当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严重等话题频频见诸报端时,平顶山果断地停下了“快跑”的脚步——思考着究竟怎样才能抓住环境的“牛鼻子”,以生态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逝去的时光无法一一追溯,但千年“鹰城”的绿色梦想则定格在2010年。那年5月,平顶山市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创森”的批复,并确立了“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

  时至今日,曾参与鲁山县鲁山坡造林的人们仍记忆犹新。在鲁山坡上经营食宿的一家林业公司职工告诉记者,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人烟的乱石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十年始终没人能在这里把树种活。

  “创森”工程启动后,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片乱石滩的绿化,县林业局在详细勘查的基础上拿出了切实可行的造林绿化设计方案。从整地、购苗、栽植到浇水、封土环环相扣,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鲁山坡绿化栽植任务,共栽植雪松、五角枫、国槐、大叶女贞等1500多亩。

  几年来,植树成为了平顶山全市上下关注的大事。连续5年农历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市长都会带领市四大班子,顶着严寒上山植树。每个植树节,北山上义务植树的人都是漫山遍野,有的全家都出动了,父母培土、浇水,孩子扶树,那场景真是让人感动和振奋。

  在追求绿化向美化、彩化,城市向宜居、宜业转变的进程中,平顶山创新性地提出城区、近郊、远郊、村镇“四位一体”,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三网合一”,防护林、商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全局性概念。

  中心城区生态景观带、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开工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绿化开工了,沙河、汝河、澧河等水系林网开工了,叶县万亩核桃园、鲁山万亩桃园、卫东区万亩石榴园结果了,湛河公园、青年公园、湿地公园升级了……

  特别是通过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细胞工程”,直接在百姓身边增绿,让市民“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营造出了舒适的宜居环境。

  与此同时,平顶山市还依托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老百姓兴林致富。统计显示,“创森”以来,平顶山已建成以核桃、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林40余万亩;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60余万亩;以油桐、黄连木为主的能源林20余万亩。201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22.5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是广东省平均值的1.47倍。

  而在这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平顶山农民也寻到了新的商机。全市农民从事生态旅游业人数超过10万人,仅上半年全市就实现生态旅游业产值3.09亿元。

  “数”说沙河渡槽工程

  “力量与温度凝聚成动人魂魄的世界第一”,这是今年5月份人民网“碧水向京津”采访团队对沙河渡槽这个赫赫有名的工程的评价。

  而记者笔记本上记录的一组数据,最能体现沙河渡槽工程的雄浑壮美,并足以佐证如此评价:

  沙河渡槽工程是世界第一大渡槽工程;

  沙河渡槽横跨了2条河流,分别是沙河和大郎河;

  沙河渡槽有3种结构形式,梁式结构、箱基渡槽和落地槽;

  沙河渡槽全长9.05公里。

  梁式渡槽每个跨度长30米。

  梁式渡槽共57跨,大郎河段10跨。

  另外,沙河渡槽设计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梁式渡槽单榀钢绞线及钢筋重约75吨,槽片混凝土量为440方,重约1200吨。综合方面,沙河渡槽钢材用量10万吨,混凝土用量约123万立方米,单榀槽片的造价约130万元。建成后,沙河渡槽全线水量约190万立方米,总投资为29.5188亿元。

  数字充满力量之美,而记者想说:参与渡槽工程的建设者们,则更赋予了这一工程以温度。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欧冠日报社简介 | 欧冠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欧冠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20-8397096 邮编:510000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397000 举报邮箱:rhgps@163.com
广东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20-83598032 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9-1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欧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020-8397000